史記(中華國學經(jīng)典精粹·歷史地理必讀本)
定 價:12 元
叢書名:中華國學經(jīng)典精粹
- 作者:(西漢)司馬遷 著,蔡琳杉 譯
- 出版時間:2015/7/1
- ISBN:9787550234406
- 出 版 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 中圖法分類:K204.2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32開
《史記》是中國史籍中,較有成就的著作之一,是二十四中的開篇之作!妒酚洝分械膬(nèi)容博大精深,文化底蘊*為深厚,既是一部歷史著作,也是文學名篇,并可將其作為政治著作閱讀、品味。
本書的內(nèi)容豐富,記述了帝王將相、英雄人物,也寫了下層人士的生活,是一部浩瀚的著作。全書使用了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幾種體例,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妒酚洝酚浭龅氖菑纳瞎诺綕h初三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多方面的歷史發(fā)展,是我國古代歷史的偉大總結。司馬遷曾自述寫《史記》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總寫作風格史無前例,是我國古代*部以人物為中心的歷史著作。
《史記》中滲透了豐富的人文精神,有立德、立功、立言的入世精神,有百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有舍生取義、勇于犧牲的崇高精神,也有提倡仁政,批判暴政的人道主義精神,是一部偉大的、影響深遠的著作。
★《史記》開創(chuàng)了史學家編寫紀傳體史書籍的先河。
★ 敘事藝術條理清晰,精妙絕倫。
1、有因有果,敘述元素豐富,情節(jié)飽滿。
2、人物記述有時間線索,卻又不拘泥于此,有以類相從的原則。
3、開創(chuàng)紀傳體通史。
★人物描寫精彩飽滿。
1、視角立體,不單一,人物記述方向多元。
2、個性明朗有特色。
3、傳記不再是貴族專利,引入平民人物。
★風格雄渾,有歷史感。
1、傳奇式的繼續(xù)方式。
2、有場景感、有畫面感、層次豐富、意境深邃。
前言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見證了數(shù)不清的動蕩,承載 了無數(shù)朝代的興衰與更迭。《史記》無疑是對這幾千年歷史 的最好解讀,它是中國無可超越的史學著作,記錄了中國幾 千年的歷史,縱橫萬端,包羅萬象,同時滲透著豐富的人文 精神:有立德、立功、立言的入世精神,有自強不息、百折不 撓的進取精神,有舍生取義、勇于犧牲的崇高精神,也有提 倡仁政、批判暴政的人道精神,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偉大 著作。
《史記》為西漢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所作。《史 記》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字,包括表、書、本紀、世家、 列傳等內(nèi)容,記錄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到西漢漢武帝時 期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妒酚洝钒 含內(nèi)容比較廣,確立了獨立的史學地位,其篇章結構安排方 法為后世小說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范本。
本書經(jīng)過慎重篩選,從本紀、書、世家、列傳四部分中 節(jié)選出最為精彩的章節(jié),記事上從周本紀入手,到孔子世 家、陳涉世家,一直到太公自序,對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帝 王將相,對于中原、荊楚、秦隴、云貴、塞北的國家與民族 都有所涉及,讓你了解一個朝代、王侯、世家的興衰,情節(jié) 跌宕起伏,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本書將篇幅較長的故事分割成一段段獨立的小故事, 以方便讀者閱讀。本書在編譯過程中,分成了原文、注釋、 譯文三個部分,其原文主要參照權威古籍版本中華書 局版,注釋簡潔,譯文明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學讀物。
鑒于本書編輯精力、水平有限,在搜集材料、篩選和編 撰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錯誤,您在閱讀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了錯誤 之處,敬請指正,我們將不勝感激。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長,我國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成為中國史書的典型代表之作,由此后人又將其尊稱為太史公。
【史 記 目錄】
周本紀……………………… 005
項羽本紀…………………… 009
高祖本紀…………………… 015
呂后本紀…………………… 020
禮書………………………… 027
樂書………………………… 033
律書………………………… 040
吳太伯世家………………… 045
齊太公世家………………… 050
晉世家……………………… 055
孔子世家…………………… 061
陳涉世家…………………… 067
外戚世家…………………… 072
蘇秦列傳…………………… 077
魏公子列傳………………… 082
呂不韋列傳………………… 087
李斯列傳…………………… 092
淮陰侯列傳………………… 095
李將軍列傳………………… 100
匈奴列傳…………………… 105
南越列傳…………………… 112
東越列傳…………………… 119
朝鮮列傳…………………… 123
西南夷列傳………………… 127
司馬相如列傳……………… 134
儒林列傳…………………… 140
游俠列傳………………… 148
太史公自序…………………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