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化學簡明教程(國家林業(yè)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定 價:45 元
叢書名:國家林業(yè)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蔣疆主編的《定量分析化學簡明教程(國家林業(yè)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為國家林業(yè)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其內容包括滴定分析法、沉淀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分子熒光和磷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電位分析法、色譜法等常用分析方法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分析化學中常用分離方法等。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分析化學的任務與作用 1.2 分析化學發(fā)展簡史和發(fā)展趨勢 1.3 分析方法的分類 1.4 定量化學分析的一般程序 1.5 本課程的任務和要求 第2章 定量化學分析中的誤差與數(shù)據(jù)處理 2.1 誤差的種類及來源 2.1.1 系統(tǒng)誤差 2.1.2 隨機誤差 2.1.3 過失 2.2 準確度與精密度 2.2.1 真值 2.2.2 準確度與誤差 2.2.3 精密度與偏差 2.2.4 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系 2.3 誤差的傳遞 2.3.1 系統(tǒng)誤差的傳遞 2.3.2 隨機誤差的傳遞 2.3.3 極值誤差 2.4 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 2.4.1 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 2.4.2 減少測量誤差 2.4.3 減少偶然誤差 2.4.4 檢驗和消除系統(tǒng)誤差 2.5 有效數(shù)字及運算規(guī)則 2.5.1 有效數(shù)字 2.5.2 有效數(shù)字的修約規(guī)則 2.5.3 有效數(shù)字的運算規(guī)則 2.6 分析化學中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 2.6.1 可疑值的取舍過失誤差的判斷 2.6.2 回歸分析法 2.6.3 分析結果的數(shù)據(jù)處理 2.6.4 分析結果的報告 第3章 滴定分析法 3.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3.2 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 3.3 滴定分析的方式 3.4 滴定分析的標準溶液 3.4.1 基準物質 3.4.2 標準溶液 3.5 滴定分析法的計算 3.5.1 溶液配制的計算 3.5.2 滴定劑與被滴定物質之間的計量關系 3.5.3 標準溶液濃度的計算 3.5.4 待測組分含量的計算 3.6 滴定分析的誤差 3.6.1 滴定分析中的系統(tǒng)誤差 3.6.2 滴定分析中的隨機誤差 第4章 酸堿滴定法 4.1 酸堿平衡定量處理方法 4.1.1 酸堿的分析濃度 4.1.2 電荷平衡式、物料平衡式、質子平衡式 4.1.3 水溶液中弱酸(堿)各型體的分布 4.1.4 酸堿水溶液pH的計算 4.2 酸堿指示劑 4.2.1 酸堿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4.2.2 酸堿指示劑的pH變色點與變色范圍 4.2.3 混合酸堿指示劑 4.3 酸堿滴定法原理 4.3.1 強酸(堿)滴定強堿(酸) 4.3.2 一元弱酸(堿)的滴定 4.3.3 終點誤差 4.3.4 多元弱酸(堿)的滴定 4.3.5 酸堿滴定中C02的影響 4.4 酸堿滴定法的應用 4.4.1 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4.4.2 酸堿滴定法應用實例 第5章 沉淀滴定法 5.1 銀量法滴定曲線 5.2 銀量法原理 5.2.1 莫爾法(mohr) 5.2.2 佛爾哈德法(Volhard) 5.2.3 法揚司法(Fajans) 5.3 銀量法的應用 5.3.1 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5.3.2 銀量法測定示例 第6章 絡合滴定法 6.1 概述 6.1.1 無機配位劑與簡單絡合物 6.1.2 有機配位劑與螯合物 6.1.3 EDTA的分析特性 6.1.4 絡合物的平衡常數(shù) 6.1.5 副反應對EDTA絡合物穩(wěn)定性的影響 6.2 金屬離子指示劑 6.2.1 金屬離子指示劑的性質和作用原理 6.2.2 金屬離子指示劑的選擇 6.2.3 指示劑的封閉、僵化和變質現(xiàn)象 6.3 絡合滴定法基本原理 6.3.1 絡合滴定曲線 6.3.2 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途徑 6.3.3 配位滴定法的滴定方式及應用 第7章 重量分析法 7.1 重量分析的一般過程 7.1.1 對沉淀形式的要求 7.1.2 對稱量形式的要求 7.2 沉淀的溶解度、結構和純度 7.2.1 沉淀的溶解度 7.2.2 沉淀的純度 7.3 沉淀的形成與沉淀條件的選擇 7.3.1 沉淀的結構類型 7.3.2 沉淀的形成 7.3.3 沉淀條件的選擇 7.4 重量分析的計算 7.4.1 重量分析中的換算因數(shù) 7.4.2 結果計算示例 第8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 8.1 氧化還原滴定法的特點 8.2 電極電勢 8.2.1 標準電極電勢 8.2.2 條件電極電勢 8.2.3 影響條件電極電勢的因素 8.3 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8.3.1 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8.3.2 化學計量點時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8.4 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率的因素 8.5 氧化還原滴定基本原理 8.5.1 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8.5.2 氧化還原滴定中的指示劑 8.6 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及應用 8.6.1 高錳酸鉀法 8.6.2 重鉻酸鉀法 8.6.3 碘量法 8.7 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 第9章 吸光光度法 9.1 概述 9.2 光吸收定律 9.2.1 物質對光的選擇吸收 9.2.2 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一比爾定律 9.2.3 偏離朗伯一比爾定律 9.2.4 吸收光譜曲線 9.3 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計 9.3.1 分光光度計的基本構件 9.3.2 分光光度計的類型 9.4 分光光度法的測定 9.4.1 測定方法 9.4.2 測定條件的選擇 9.4.3 測定的誤差 9.4.4 分析條件的選擇 9.5 分光光度法的應用 9.5.1 示差分光光度法 9.5.2 多組分含量的測定 9.5.3 酸堿解離常數(shù)的測定 9.5.4 配合物組成的測定 9.5.5 定性分析 第10章 電勢分析法 10.1 概述 10.1.1 電勢分析法基本原理 10.1.2 指示電極、離子選擇性電極 10.1.3 參比電極 10.2 直接電勢法 10.2.1 溶液pH值的測定 10.2.2 其他離子濃度的測定 10.3 電勢滴定法 10.3.1 基本原理 10.3.2 終點的確定 10.3.3 電勢滴定法的應用 第11章 定量分析化學中的分離技術 11.1 概述 11.2 沉淀分離法 11.2.1 無機沉淀分離法 11.2.2 有機沉淀分離法 11.2.3 均相沉淀分離法 11.2.4 共沉淀分離法 11.3 萃取分離法 11.3.1 萃取分離法相關名詞 11.3.2 常見萃取分離法 11.3.3 萃取技術的發(fā)展與前景 11.4 離子交換分離法 11.4.1 離子交換法概述 11.4.2 離子交換樹脂分類 11.4.3 離子交換樹脂分離對象 11.5 色譜分離法 11.5.1 色譜法的定義 11.5.2 色譜法的分類 11.5.3 色譜法的優(yōu)缺點 11.5.4 色譜法的應用與前景 11.6 膜分離技術 11.6.1 膜分離概述 11.6.2 膜分離類型 11.6.3 膜分離特點 綜合測試題(一) 綜合測試題(一)參考答案 綜合測試題(二) 綜合測試題(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相對原子質量表(2007年) 附錄2 常見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表(2007年) 附錄3 常用弱酸及其共軛堿在水中的離解常數(shù)(25℃) 附錄4 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shù)(25℃) 附錄5 一些常見絡合物的形成常數(shù)(25℃) 附錄6 氨羧配位劑類絡合物的形成常數(shù)(25℃) 附錄7 標準電極電勢(25℃) 附錄8 部分氧化還原電對的條件電極電勢(25℃) 附錄9 符號及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