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介紹建筑構(gòu)想的書,也是建筑設計者的參考書。構(gòu)想是以示意圖加簡要文字的方式來表達的,這種表達方式是建筑設計獨特的表達方式,對建筑設計師至關重要且必須加以掌握。本書將建筑設計的眾多問題分為五大類,又將五大類細分為106項小專題,分門別類地整理了各種構(gòu)想示意圖。本書收集了上千個構(gòu)想示意圖,讀者可對其加以模仿、發(fā)展、組合、改良成自己的構(gòu)想,并能激發(fā)新的構(gòu)想,同時還可增強繪制示意圖的能力
建筑語匯的導讀
導論
第一章 前言
需求
目標
組織
潛在的問題
第二章 理論
定義
與設計過程的關系
Concept的尺度
Concept Formation的脈絡關系
設計構(gòu)想的形成
Concept的階層
Concept的加強
創(chuàng)意
存在于Concept Formation的問題
第三章 功能分區(qū)
3.1 相關功能的分析
3.2 相似功能的分析
3.3 部門、目標與組織的關聯(lián)性
3.4 時序
3.5 所需的環(huán)境
3.6 所產(chǎn)生的各種影響
3.7 建筑物的附屬空間
3.8 與主要活動的關聯(lián)性
3.9 使用者的特性
3.10 各類型建筑物的使用容量
3.11 容納人或機械設備的空間
3.12 緊急程度或重要情勢的比較
3.13 各類活動的速度考慮
3.14 活動發(fā)生的頻率
3.15 活動的持續(xù)時間
3.16 預期的擴充或變遷
第四章 建筑空間
4.1 辦定空間
4.2 空間性質(zhì)
4.3 空間尺度的類型
4.4 尺度的序列
4.5 尺度的彈性
4.6 表達功能
4.7 意義不明的空間
4.8 空間之間的關系
4.9 室內(nèi)—室外空間
4.10 空間的分隔
4.11 開門位置、疏散與活動范圍
4.12 交通空間
4.13 空間的多用途
4.14 剩余空間處理
4.15 自然采光
4.16 人工照明
4.17 照明的功能
第五章 交通流線與建筑造型
5.1 線狀交通
5.2 點狀交通
5.3 復合的交通
5.4 基本形體
5.5 根據(jù)造型特性的組合
5.6 特定的造型之間的關系
5.7 空間—交通的關系
5.8 空間—交通的剖面關系
5.9 平面上安排特殊形狀空間的方式
5.10 交通流線上入口位置的概念
5.11 在平面特殊位置上安排垂直交通
5.12 運動系統(tǒng)
5.13 建筑物內(nèi)的輸送系統(tǒng)
5.14 視覺上的強調(diào)
5.15 建筑物在平面上的意向
5.16 建筑物在立面上的意向
第六章 有關基地的考慮因素
6.1 基地界限
6.2 地形
6.3 地面排水
6.4 地質(zhì)狀況
6.5 巖石與礫石
6.6 樹木
6.7 水域
6.8 原有建筑物的處理
6.9 原有建筑物的擴建
6.10 地役權(quán)
6.11 噪音
6.12 基地的視界
6.13 基地外的車行交通流線
6.14 基地內(nèi)現(xiàn)有道路的處理
6.15 基地內(nèi)現(xiàn)有步道系統(tǒng)的處理
6.16 設備管道
6.17 建筑物—停車空間—附屬空間的關系
6.18 車道—步道交通系統(tǒng)
6.19 停車系統(tǒng)
6.20 停車
6.21 接近建筑物的處理手法
6.22 到達基地(或建筑物)的方式
6.23 建筑物入口前的處理
6.24 全區(qū)規(guī)劃
6.25 全區(qū)系統(tǒng)
6.26 地景(地面處理)
6.27 座位形式與景園處理
6.28 植物與景園處理
6.29 水景與景園處理
6.30 對附近環(huán)境的助益
6.31 陽光
6.32 溫度與濕度
6.33 降雨
6.34 風與氣流
第七章 建筑物結(jié)構(gòu)體
7.1 基腳與基礎
7.2 柱子
7.3 墻壁
7.4 柱與墻的其他功能
7.5 梁
7.6 梁的其他功能
7.7 屋頂形式
7.8 墻的概念
7.9 地板與天花板的概念
7.10 陽臺
7.11 水溝與滴水頭
7.12 壁爐
7.13 臺階
7.14 樓梯
7.15 樓梯位置與建筑物的關系
7.16 樓梯的其他功能
7.17 管道間
7.18 天窗
7.19 天窗的功能
7.20 門
7.21 窗戶形式
7.22 平面及剖面上的天窗形式
7.23 窗戶的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