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有機化學(第二版)(李小瑞) 讀者對象:《有機化學》(第二版)適宜用作高等院;瘜W、化工、制藥、材料、環(huán)境、輕工、食品、生物等專業(yè)“有機化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科研人員、教師和學生參考。
《有機化學》(第二版)是國家精品課程“有機化學”配套使用教材,也是作者積30多年有機化學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編寫而成。按照《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2017》對有機化合物命名;主要的圖和反應式都盡量采用雙色顯示,對關(guān)鍵位置進行標注,以求達到更加直觀、切中要害的效果;對抽象難懂的文字內(nèi)容也盡量附加圖示,使復雜的內(nèi)容簡明化。配有數(shù)十個動畫鏈接,使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即可輕松觀看,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有機化學》(第二版)采用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合編體系,主要按照官能團介紹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全書共20章,每章末都有本章的知識重點、相關(guān)化合物的制備及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并對個別反應較多的章節(jié)進行小結(jié),以便于學生快速瀏覽,熟悉反應。 《有機化學》(第二版)內(nèi)容精練、重點突出、注重基礎(chǔ)、強化應用,適宜用作高等院;瘜W、化工、制藥、材料、環(huán)境、輕工、食品、生物等專業(yè)“有機化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科研人員、教師和學生參考。
李小瑞,女,陜西科技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化學學科帶頭人,陜西省級“有機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從教34年來,一直堅守在本科教學一線,每年都為本科生教授“有機化學”。主持并主講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有機化學”,曾經(jīng)獲陜西省第三屆教學名師獎、陜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和獎勵,多次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和課堂教學質(zhì)量獎。曾編著出版“有機化學學習與考研輔導”、“輕化工助劑”、“新領(lǐng)域精細化工”和“高分子科學實驗方法”等教材及“陶瓷添加劑”、“皮革化學品”等教學參考書?蒲蟹矫嬷饕獜氖掠袡C及高分子輕化工助劑的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曾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二項,陜西省專利獎二等獎一項。
第1章 緒論 1
1.1 有機化學發(fā)展簡史 1 1.2 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2 1.2.1 組成特點 2 1.2.2 結(jié)構(gòu)特點 2 1.2.3 性質(zhì) 2 1.3 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jié)構(gòu)和結(jié)構(gòu)式 3 1.4 有機化合物中的共價鍵 4 1.4.1 共價鍵的形成 4 1.4.2 共價鍵的基本屬性 8 1.4.3 共價鍵的斷裂方式與有機反應的類型 10 1.5 分子間相互作用力 11 1.5.1 偶極-偶極相互作用 11 1.5.2 色散力 12 1.5.3 氫鍵 12 1.6 有機化學中的酸堿理論 13 1.6.1 Brnsted酸堿理論 13 1.6.2 Lewis酸堿理論 15 1.6.3 軟硬酸堿理論 15 1.7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6 1.7.1 按碳架分類 16 1.7.2 按官能團分類 17 1.8 有機化合物系統(tǒng)命名概要 17 本章精要速覽 20 習題 20 第2章 烷烴和環(huán)烷烴 22 2.1 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構(gòu)造異構(gòu) 22 2.2 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命名 23 2.2.1 伯、仲、叔、季碳及伯、仲、叔氫 23 2.2.2 烷基和叉基 23 2.2.3 烷烴的命名 24 2.2.4 環(huán)烷烴的命名 26 2.3 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結(jié)構(gòu) 27 2.3.1 σ鍵的形成及其特性 27 2.3.2 環(huán)烷烴的結(jié)構(gòu)與環(huán)的穩(wěn)定性 28 2.4 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構(gòu)象 30 2.4.1 乙烷的構(gòu)象 30 2.4.2 丁烷的構(gòu)象 31 2.4.3 環(huán)己烷的構(gòu)象 31 2.4.4 取代環(huán)己烷的構(gòu)象 33 2.5 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物理性質(zhì) 34 2.5.1 沸點 35 2.5.2 熔點 35 2.5.3 相對密度 36 2.5.4 溶解度 36 2.5.5 折射率 36 2.6 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化學性質(zhì) 36 2.6.1 自由基取代反應 36 2.6.2 氧化反應 41 2.6.3 異構(gòu)化反應 41 2.6.4 裂化反應 42 2.6.5 小環(huán)環(huán)烷烴的加成反應 42 2.7 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主要來源及代表性烷烴 43 2.7.1 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主要來源 43 2.7.2 代表性烷烴和烷烴混合物 44 本章精要速覽 45 習題 46 第3章 烯烴和炔烴 48 3.1 烯烴和炔烴的結(jié)構(gòu) 48 3.1.1 烯烴的結(jié)構(gòu) 48 3.1.2 炔烴的結(jié)構(gòu) 50 3.1.3 π鍵的特性 51 3.2 烯烴和炔烴的同分異構(gòu) 51 3.3 烯烴和炔烴的命名 52 3.3.1 烯基、炔基和亞基 52 3.3.2 烯烴和炔烴的系統(tǒng)命名 53 3.3.3 烯烴順反異構(gòu)體的命名 54 3.3.4 烯炔的命名 55 3.4 烯烴和炔烴的物理性質(zhì) 56 3.5 烯烴和炔烴的化學性質(zhì) 57 3.5.1 催化加氫反應 57 3.5.2 離子型加成反應 59 3.5.3 自由基加成反應 68 3.5.4 協(xié)同加成反應 70 3.5.5 催化氧化反應 73 3.5.6 聚合反應 74 3.5.7 α-氫原子的反應 75 3.5.8 烯烴的復分解反應 76 3.5.9 炔烴的活潑氫反應 78 3.6 烯烴和炔烴的工業(yè)生產(chǎn)及制法 79 3.6.1 低級烯烴的工業(yè)生產(chǎn) 79 3.6.2 乙炔的工業(yè)生產(chǎn) 80 3.6.3 烯烴的實驗室制法 80 3.6.4 炔烴的實驗室制法 81 本章精要速覽 81 烯烴的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83 炔烴的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84 習題 85 第4章 二烯烴 共軛體系 89 4.1 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 89 4.1.1 二烯烴的分類 89 4.1.2 二烯烴的命名 89 4.2 二烯烴的結(jié)構(gòu) 90 4.2.1 丙二烯的結(jié)構(gòu) 90 4.2.2 丁-1,3-二烯的結(jié)構(gòu) 90 4.3 電子離域與共軛體系 92 4.3.1 π-π共軛 92 4.3.2 p-π共軛 93 4.3.3 超共軛 94 4.4 共振論 96 4.4.1 共振論的基本概念 96 4.4.2 共振極限結(jié)構(gòu)式 96 4.4.3 書寫極限結(jié)構(gòu)式遵循的基本原則 97 4.4.4 共振論的應用及其局限性 98 4.5 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zhì) 99 4.5.1 共軛二烯烴的加成反應 99 4.5.2 共軛二烯烴加成反應的理論解釋 100 4.5.3 周環(huán)反應 101 *4.5.4 周環(huán)反應的理論解釋 103 4.5.5 聚合反應與合成橡膠 106 4.6 重要共軛二烯烴的工業(yè)制法 107 4.6.1 丁-1,3-二烯的工業(yè)制法 107 4.6.2 2-甲基丁-1,3-二烯的工業(yè)制法 107 4.7 環(huán)戊二烯 108 4.7.1 工業(yè)來源和制法 108 4.7.2 化學性質(zhì) 108 本章精要速覽 109 共軛雙烯烴的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110 習題 111 第5章 有機化學中的波譜方法 113 5.1 分子吸收光譜和分子結(jié)構(gòu) 113 5.2 紅外光譜 114 5.2.1 分子的振動和紅外光譜 114 5.2.2 有機化合物基團的特征頻率 117 5.2.3 有機化合物紅外光譜解析 120 5.3 核磁共振 122 5.3.1 核磁共振的產(chǎn)生 122 5.3.2 化學位移 125 5.3.3 1H NMR的自旋耦合與自旋裂分 128 5.3.4 1H NMR的譜圖解析 131 5.3.5 結(jié)合紅外及核磁共振氫譜推斷結(jié)構(gòu)舉例 133 5.3.6 13C核磁共振譜簡介 135 *5.4 紫外光譜 136 5.4.1 UV 光譜的產(chǎn)生及UV譜圖 136 5.4.2 UV 術(shù)語 137 5.4.3 UV 吸收帶及其特征 137 *5.5 質(zhì)譜 139 5.5.1 質(zhì)譜儀和質(zhì)譜圖 139 5.5.2 分子離子峰 140 本章精要速覽 142 習題 143 第6章 芳烴 芳香性 147 6.1 芳烴的構(gòu)造異構(gòu)和命名 147 6.1.1 構(gòu)造異構(gòu) 147 6.1.2 命名 148 6.2 苯的結(jié)構(gòu) 148 6.2.1 凱庫勒結(jié)構(gòu)式 149 6.2.2 價鍵理論對苯的結(jié)構(gòu)的描述 149 6.2.3 分子軌道理論 150 6.2.4 共振論對苯分子結(jié)構(gòu)的解釋 150 6.3 單環(huán)芳烴的物理性質(zhì)和波譜特征 151 6.3.1 單環(huán)芳烴的物理性質(zhì) 151 6.3.2 單環(huán)芳烴的波譜特征 151 6.4 單環(huán)芳烴的化學性質(zhì) 153 6.4.1 芳烴苯環(huán)上的反應 153 6.4.2 芳烴側(cè)鏈(烴基)上的反應 161 6.5 苯環(huán)上取代反應的定位規(guī)則 162 6.5.1 兩類定位基 162 6.5.2 苯環(huán)上取代反應定位規(guī)則的理論解釋 163 6.5.3 二取代苯的定位規(guī)則 167 6.5.4 定位規(guī)則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168 6.6 稠環(huán)芳烴 169 6.6.1 萘 169 6.6.2 其他稠環(huán)芳烴 173 6.7 芳香性 174 6.7.1 Hückel規(guī)則 175 6.7.2 非苯芳烴及其芳香性的判斷 175 6.8 富勒烯 石墨烯 177 6.9 單環(huán)芳烴的來源 178 6.9.1 從煤焦油分離 178 6.9.2 芳構(gòu)化 179 6.9.3 從石油裂解產(chǎn)品中分離 179 6.10 多特性基團化合物的命名 179 6.10.1 特性基團 179 6.10.2 特性基團優(yōu)先次序規(guī)則 179 6.10.3 多特性基團化合物的命名 181 本章精要速覽 182 單環(huán)芳烴的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183 萘的性質(zhì)小結(jié) 183 習題 184 第7章 立體化學 188 7.1 同分異構(gòu)體的分類 188 7.2 手性和對稱性 188 7.2.1 偏振光和物質(zhì)的旋光性 188 7.2.2 旋光儀和比旋光度 189 7.2.3 分子的旋光性與手性 190 7.2.4 分子的對稱性與手性 190 7.3 具有一個手性中心的對映異構(gòu) 191 7.3.1 對映體和外消旋體的性質(zhì) 191 7.3.2 構(gòu)型的表示方法 192 7.3.3 構(gòu)型的標記方法 193 7.4 具有兩個和兩個以上手性中心的對映異構(gòu) 194 7.4.1 具有兩個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gòu) 194 7.4.2 具有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gòu) 195 7.4.3 具有多個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gòu) 196 7.5 脂環(huán)化合物的立體異構(gòu) 196 7.5.1 脂環(huán)化合物的順反異構(gòu) 196 7.5.2 脂環(huán)化合物的對映異構(gòu) 197 7.6 不含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對映異構(gòu) 197 7.6.1 丙二烯型化合物 197 7.6.2 聯(lián)苯型化合物 198 7.7 手性中心的產(chǎn)生 199 7.7.1 第一個手性中心的產(chǎn)生 199 7.7.2 第二個手性中心的產(chǎn)生 199 7.8 不對稱合成 200 7.9 立體化學在研究反應機理中的應用 202 *7.10 手性與手性藥物 203 本章精要速覽 204 習題 205 第8章 鹵代烴 207 8.1 鹵代烴的分類 207 8.1.1 鹵代烷的分類 208 8.1.2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的分類 208 8.2 鹵代烴的命名 208 8.2.1 官能團類別名 208 8.2.2 取代名 208 8.2.3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的命名 209 8.3 鹵代烴的制法 209 8.3.1 由烴鹵化 209 8.3.2 由不飽和烴加成 210 8.3.3 由醇制備 210 8.3.4 鹵原子交換反應 211 8.3.5 多鹵代烴部分脫鹵化氫 211 8.3.6 芳烴的鹵甲基化 211 8.3.7 由重氮鹽制備 211 8.4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zhì)和波譜特征 211 8.4.1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zhì) 211 8.4.2 鹵代烴的波譜特征 212 8.5 鹵代烷的化學性質(zhì) 213 8.5.1 親核取代反應 213 8.5.2 消除反應 215 8.5.3 與金屬反應 216 8.5.4 相轉(zhuǎn)移催化反應 219 8.6 親核取代反應機理 220 8.6.1 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機理 220 8.6.2 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機理 222 8.6.3 分子內(nèi)親核取代反應機理鄰基效應 223 8.7 消除反應的機理 224 8.7.1 單分子消除反應(E1)機理 224 8.7.2 雙分子消除反應(E2)機理 224 8.8 影響親核取代反應和消除反應的因素 225 8.8.1 烷基結(jié)構(gòu)的影響 225 8.8.2 進攻試劑的影響 228 8.8.3 鹵原子(離去基團)的影響 229 8.8.4 溶劑的影響 230 8.8.5 反應溫度的影響 231 8.9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的化學性質(zhì) 231 8.9.1 雙鍵位置對鹵原子活潑性的影響 231 8.9.2 乙烯型和苯基型鹵代烴的化學性質(zhì) 233 8.9.3 烯丙型和芐基型鹵代烴的化學性質(zhì) 237 8.10 氟代烴 238 8.10.1 氟利昂 238 8.10.2 含氟高分子材料 239 本章精要速覽 240 鹵代烴的制備及鹵烷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241 芳基鹵的制備及性質(zhì)小結(jié) 242 習題 242 第9章 醇和酚 247 9.1 醇和酚的分類、同分異構(gòu)和命名 247 9.1.1 醇和酚的分類 247 9.1.2 醇和酚的構(gòu)造異構(gòu) 248 9.1.3 醇和酚的命名 249 9.2 醇和酚的結(jié)構(gòu) 250 9.3 醇和酚的制法 251 9.3.1 醇的制法 251 9.3.2 酚的制法 254 9.4 醇和酚的物理性質(zhì)與波譜特征 255 9.4.1 醇和酚的物理性質(zhì) 255 9.4.2 醇和酚的波譜性質(zhì) 257 9.5 醇的化學性質(zhì) 258 9.5.1 醇的酸堿性 258 9.5.2 醚的生成 260 9.5.3 酯的生成 260 9.5.4 鹵代烴的生成 262 9.5.5 脫水反應 264 9.5.6 氧化反應 267 9.6 酚的化學性質(zhì) 269 9.6.1 酚的酸性 269 9.6.2 酚醚的生成 271 9.6.3 酚酯的生成 271 9.6.4 酚與三氯化鐵的顯色反應 272 9.6.5 酚芳環(huán)上的親電取代反應 272 9.6.6 酚的氧化和還原 277 本章精要速覽 278 醇的制備及性質(zhì)小結(jié) 279 酚的制備及性質(zhì)小結(jié) 280 習題 281 第10章 醚和環(huán)氧化合物 284 10.1 醚和環(huán)氧化合物的命名 284 10.2 醚和環(huán)氧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 285 10.2.1 醚的結(jié)構(gòu) 285 10.2.2 環(huán)氧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 285 10.3 醚和環(huán)氧化合物的制法 285 10.3.1 醚和環(huán)氧化合物的工業(yè)合成 285 10.3.2 Williamson合成法 286 10.3.3 不飽和烴與醇的反應 287 10.4 醚的物理性質(zhì)和波譜特征 288 10.4.1 醚的物理性質(zhì) 288 10.4.2 醚的波譜特征 289 10.5 醚和環(huán)氧化合物的化學性質(zhì) 290 10.5.1 钅羊鹽的生成 290 10.5.2 酸催化碳氧鍵斷裂 290 10.5.3 環(huán)氧化合物的開環(huán)反應291 10.5.4 環(huán)氧化合物與Grignard人劑的反應 293 10.5.5 Claisen重排 293 10.5.6 過氧化物的生成 294 10.6 冠醚 294 本章精要速覽 295 醚的制備及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295 環(huán)氧化合物的制備及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296 習題 296 第11章 醛、酮和醌 298 11.1 醛和酮的分類和命名 298 11.1.1 醛和酮的分類 298 11.1.2 醛和酮的命名 298 11.2 醛和酮的結(jié)構(gòu) 299 11.3 醛和酮的制法 299 11.3.1 醛和酮的工業(yè)合成 299 11.3.2 伯醇和仲醇的氧化 300 11.3.3 羧酸衍生物的還原 300 11.3.4 芳環(huán)上的; 300 11.3.5 同碳二鹵化物水解 301 11.3.6 炔烴水合 301 11.3.7 其他方法 301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質(zhì)及波譜特征 301 11.4.1 醛和酮的物理性質(zhì) 301 11.4.2 醛和酮的波譜特征 302 11.5 醛和酮的化學性質(zhì) 304 11.5.1 羰基的親核加成反應概論 304 11.5.2 羰基的親核加成 306 11.5.3 α-氫原子的反應 315 11.5.4 氧化和還原 320 11.6 α,β-不飽和醛、酮的特性 324 11.6.1 與親電試劑加成 324 11.6.2 與親核試劑加成 324 11.6.3 還原反應 325 11.7 乙烯酮 325 11.8 醌 327 11.8.1 醌的制法 327 11.8.2 醌的化學性質(zhì) 328 本章精要速覽 329 醛、酮的制備及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331 習題 335 第12章 羧酸 340 12.1 羧酸的分類和命名 340 12.1.1 羧酸的分類 340 12.1.2 羧酸的命名 340 12.2 羧酸的結(jié)構(gòu) 341 12.3 羧酸的制法 342 12.3.1 羧酸的工業(yè)合成 342 12.3.2 伯醇、醛的氧化 342 12.3.3 腈水解 343 12.3.4 Grignard試劑與CO2作用 343 12.3.5 酚酸合成 343 12.4 羧酸的物理性質(zhì)和波譜特征 344 12.4.1 羧酸的物理性質(zhì) 344 12.4.2 羧酸的波譜特征 345 12.5 羧酸的化學性質(zhì) 346 12.5.1 羧酸的酸性 346 12.5.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349 12.5.3 羧基被還原 352 12.5.4 脫羧反應 352 12.5.5 二元羧酸的受熱反應 353 12.5.6 α-氫原子的反應 353 12.6 羥基酸 354 12.6.1 羥基酸的制法 355 12.6.2 羥基酸的性質(zhì) 355 本章精要速覽 357 羧酸的制備及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358 習題 359 第13章 羧酸衍生物 362 13.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362 13.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zhì)和波譜特征 363 13.2.1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zhì) 363 13.2.2 羧酸衍生物的波譜特征 364 13.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zhì) 366 13.3.1 ;系挠H核取代 366 13.3.2 ;系挠H核取代反應機理及相對活性 368 13.3.3 還原反應 369 13.3.4 與Grignard試劑的反應 371 13.3.5 酰胺氮原子上的反應 372 13.4 碳酸衍生物 374 13.4.1 碳酰氯 374 13.4.2 碳酰胺 375 13.4.3 碳酸二甲酯 376 本章精要速覽 377 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轉(zhuǎn)化及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378 習題 379 第14章 β-二羰基化合物 382 14.1 酮-烯醇互變異構(gòu) 382 14.2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Claisen酯縮合反應 384 14.3 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質(zhì)及其在合成上的應用 385 14.3.1 甲叉基上的烴基化和; 385 14.3.2 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386 14.3.3 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387 14.4 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及應用 388 14.4.1 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 388 14.4.2 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388 14.5 Knoevenagel反應 389 14.6 Michael加成 389 14.7 其他含活潑甲叉基的化合物 391 本章精要速覽 392 習題 393 第15章 有機含氮化合物 396 15.1 硝基化合物 396 15.1.1 硝基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396 15.1.2 硝基的結(jié)構(gòu) 396 15.1.3 硝基化合物的制備 397 15.1.4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zhì) 397 15.1.5 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zhì) 397 15.2 胺 400 15.2.1 胺的分類和命名 400 15.2.2 胺的結(jié)構(gòu) 402 15.2.3 胺的制法 403 15.2.4 胺的物理性質(zhì)和波譜特征 406 15.2.5 胺的化學性質(zhì) 409 15.2.6 季銨鹽和季銨堿 417 15.2.7 二元胺 419 15.3 重氮與偶氮化合物 420 15.3.1 重氮鹽的制備——重氮化反應 420 15.3.2 重氮鹽的反應及其在合成中的應用 421 15.4 腈 427 15.4.1 腈的命名 427 15.4.2 腈的化學性質(zhì) 427 15.4.3 丙烯腈 429 本章精要速覽 430 脂肪族伯胺的制備及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431 芳香族伯胺的制備及化學性質(zhì)小結(jié) 432 習題 432 第16章 含硫、含磷和含硅有機化合物 436 16.1 含硫有機化合物 437 16.1.1 硫醇、硫酚、硫醚 437 16.1.2 磺酸 441 *16.1.3 芳磺酰胺和磺胺類藥物 443 *16.1.4 離子交換樹脂 444 16.2 有機含磷化合物 446 16.2.1 烷基膦的結(jié)構(gòu) 446 16.2.2 有機磷化合物作為親核試劑的反應 447 16.2.3 磷酸酯 447 *16.2.4 有機磷農(nóng)藥 448 *16.2.5 不對稱催化中的膦配體 449 *16.3 有機硅化合物 450 16.3.1 有機硅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 451 16.3.2 有機鹵硅烷 451 16.3.3 高分子有機硅簡介 454 16.3.4 硅烷偶聯(lián)劑 456 本章精要速覽 457 習題 459 第17章 雜環(huán)化合物 461 17.1 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命名和結(jié)構(gòu) 462 17.1.1 分類和命名 462 17.1.2 結(jié)構(gòu)和芳香性 463 17.2 五元雜環(huán)化合物 466 17.2.1 五元雜環(huán)的來源和制法 466 17.2.2 五元雜環(huán)的化學性質(zhì) 466 17.3 六元雜環(huán)化合物 471 17.3.1 吡啶 471 17.3.2 嘧啶 473 17.4 稠雜環(huán)化合物 473 17.4.1 吲哚 473 17.4.2 喹啉 474 17.4.3 嘌呤 476 本章精要速覽 476 習題 477 第18章 類脂類 480 18.1 油脂 480 18.1.1 油脂的結(jié)構(gòu)和組成 480 18.1.2 油脂的性質(zhì) 481 18.1.3 油脂的用途 483 18.2 肥皂和表面活性劑 483 18.2.1 肥皂的兩親結(jié)構(gòu) 483 18.2.2 表面活性劑 483 18.3 蠟 485 18.4 磷脂 486 18.5 萜類化合物 487 18.5.1 單萜 487 18.5.2 倍半萜 489 18.5.3 雙萜 489 18.5.4 三萜 490 18.5.5 四萜 490 18.6 甾族化合物 491 18.6.1 甾醇類 491 18.6.2 膽酸類 492 18.6.3 甾體激素 493 本章精要速覽 493 習題 494 * 第19章 碳水化合物 496 19.1 碳水化合物的分類 496 19.2 單糖 496 19.2.1 單糖的構(gòu)型和標記 497 19.2.2 單糖的氧環(huán)式結(jié)構(gòu) 498 19.2.3 單糖的構(gòu)象 500 19.2.4 單糖的化學性質(zhì) 500 19.2.5 脫氧糖 504 19.2.6 氨基糖 504 19.3 二糖 505 19.3.1 蔗糖 505 19.3.2 麥芽糖 506 19.3.3 纖維二糖 507 19.4 多糖 507 19.4.1 淀粉 507 19.4.2 纖維素 510 本章精要速覽 512 習題 513 * 第20章 氨基酸、蛋白質(zhì)和核酸 515 20.1 氨基酸 515 20.1.1 氨基酸的結(jié)構(gòu)、分類和命名 515 20.1.2 氨基酸的制法 517 20.1.3 氨基酸的性質(zhì) 518 20.2 多肽 520 20.2.1 多肽的分類和命名 520 20.2.2 多肽結(jié)構(gòu)的測定 521 20.2.3 多肽的合成 522 20.3 蛋白質(zhì) 524 20.3.1 蛋白質(zhì)的組成和分類 524 20.3.2 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gòu) 525 20.3.3 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 528 20.3.4 酶 530 20.4 核酸 530 20.4.1 核酸的組成 530 20.4.2 核酸的結(jié)構(gòu) 532 20.4.3 核酸的生物功能 533 *20.5 生物技術(shù)和生物技術(shù)藥物 534 20.5.1 基因工程 534 20.5.2 干擾素 534 20.5.3 多肽類藥物 534 20.5.4 抗體藥 535 本章精要速覽 535 習題 536 附錄一 網(wǎng)絡課堂與化學信息資源 538 附錄二 常見特性基團在取代操作法命名時的名稱 539 附錄三 常見烴和常見“基”的名稱 541 參考文獻 542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