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58 元
叢書名:全國高等院校應用型創(chuàng)新規(guī)劃教材·計算機系列
- 作者:王先國
- 出版時間:2018/9/1
- ISBN:9787302511229
-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P312UM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UML基礎與建模實用教程》是一本關于UML語言基礎和建模方法的實踐教程,以真實系統(tǒng)的需求、分析、設計為語境,詳細介紹了UML語言的體系結構、UML符號的語義、語法規(guī)則、公共機制、表示方法及UML建模方法。同時,《UML基礎與建模實用教程》以網上書店系統(tǒng)建模、氣象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模兩個大型系統(tǒng)建模為樣板,詳細演示了系統(tǒng)的領域建模、用例建模和動態(tài)建模的全過程,為讀者講解了建模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用到的建模原則、建模步驟和建模經驗。
《UML基礎與建模實用教程》理論與建模實訓緊密結合,通過學習能夠真正掌握建模技術。《UML基礎與建模實用教程》適合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培訓機構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培訓教材。
《UML基礎與建模實用教程》以網上書店系統(tǒng)建模、氣象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模兩個大型系統(tǒng)建模為樣板,詳細演示了系統(tǒng)的領域建模、用例建模和動態(tài)建模的全過程,為讀者講解了建模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用到的建模原則、建模步驟和建模經驗。《UML基礎與建模實用教程》配備電子課件和電子教案、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和習題答案等教學資源。
前 言
UML 基礎與建模實用教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及其相關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也是系統(tǒng)分析師、架構師、設計師的核心課程。因此,選擇一本好的UML語言教程,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盡管市面上介紹 UML 語言及建模方法的圖書不少,但是基本都存在兩點不足。
(1) 書中介紹的有關建模過程和方法都是從需求分析制品或者設計制品中截取的某個建模片段,學生無法理解這些孤立抽取的建模片段,也無法真正理解建模原理、建模過程和建模方法。
(2) 在市面上出版的 UML 語言及建模教材中,沒有一本書在系統(tǒng)分析、設計過程中全面涵蓋領域建模、用例建模、動態(tài)建模的內容,這就導致了 UML 語言學習與實際建模過程相脫節(jié),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建模原則和建模方法,因此更談不上在實際建模過程中正確運用面向對象技術、建模原則、建模策略和方法了。
本書不僅克服了以上兩個缺點,而且還將面向對象的分析技術、設計技術與建模過程和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通過網上書店建模、氣象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模,揭示了建模原則、建模方法的內在本質。讀者通過對本書兩個系統(tǒng)建模過程的學習,一定可以真正掌握建模方法的精髓。
本書特色
本書體系結構嚴密,內容組織風格統(tǒng)一,知識表達通俗易懂,知識講解深入淺出,具體特點如下。
(1) 體系結構鮮明。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邏輯性,對 UML 符號的語義、語法和表示方法的介紹由易到難逐層展開,與人類思維特點一致。
(2) 內容組織風格統(tǒng)一。對UML符號的語義、語法講解上采用統(tǒng)一的格式,即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采用文字描述和圖形描述相結合,通過文字描述,詳細地定義了UML符號的語義、語法;通過UML圖形符號,形象地再現(xiàn)了UML符號的可視化含義。
(3) 知識表達通俗易懂。知識表達方法采用框架到細節(jié),即首先對知識進行概要描述,然后分解知識、簡化知識,將抽象的建模原則具體化,復雜的建模過程簡單化。
(4) 演示建模全過程。以網上書店系統(tǒng)建模、氣象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模為實例,為讀者提供了詳細的建模過程和建模方法。讀者通過模擬系統(tǒng)建模過程和步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讀者對象
本書既適合 UML 語言初學者閱讀,也適合系統(tǒng)架構師、設計師和系統(tǒng)測試者閱讀。在寫作上,本書以 UML 語言體系為主線,以建模方法為目標,運用實例系統(tǒng)地闡明了UML 語言語法、表示方法和建模方法。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培訓機構相關專業(yè)的培訓教材。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王先國老師(現(xiàn)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教師)曾在大型軟件公司從事系統(tǒng)建模工作多年,近年來從事高校計算機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系統(tǒng)建模經驗和 UML 語言教學經驗,能熟練地運用UML工具對系統(tǒng)需求分析產品、設計產品、測試產品可視化、形式化和文檔化。全書由王先國編著和統(tǒng)稿,其中第1至8章的圖形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王玉娟老師繪制。
本書提供的建模過程和建模方法實例,雖然經過多次修改和校正,但難免會存在疏漏和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第1篇 UML語言基礎
第1章 UML概述 3
1.1 什么是UML 4
1.1.1 UML簡史 4
1.1.2 UML定義 5
1.1.3 UML的特點 5
1.2 什么是模型 5
1.2.1 模型的用途 7
1.2.2 為什么要建模 8
1.2.3 建模原則 8
1.2.4 模型分類 9
1.3 UML工具 9
1.3.1 UML工具介紹 9
1.3.2 如何選擇UML工具 10
1.4 UML語言應用 11
1.5 本章小結 11
1.6 習題 12
第2章 UML語言體系 13
2.1 UML語言組成 14
2.2 構造塊:事物 15
2.2.1 結構事物 16
2.2.2 行為事物 19
2.2.3 分組事物 19
2.2.4 注釋事物 20
2.3 構造塊:關系 20
2.4 構造塊:圖 22
2.4.1 UML圖 23
2.4.2 UML視圖 26
2.5 UML語言中的公共機制 26
2.5.1 構造塊描述機制 26
2.5.2 公共機制 27
2.6 對系統(tǒng)體系結構建模 29
2.7 本章小結 30
2.8 習題 30
第3章 類目 31
3.1 類目的概念 32
3.2 類目的可見性和作用域 33
3.2.1 類目的可見性 33
3.2.2 類目的作用域 34
3.3 本章小結 34
3.4 習題 34
第4章 類圖 35
4.1 類的表示 36
4.2 關系 38
4.2.1 依賴關系 38
4.2.2 泛化關系 39
4.2.3 實現(xiàn)關系 40
4.2.4 關聯(lián)關系 40
4.2.5 關聯(lián)的屬性 42
4.2.6 關聯(lián)類 45
4.3 簡單的類圖 46
4.4 類圖中的元素 46
4.5 常用建模技術 50
4.5.1 對系統(tǒng)詞匯建模 50
4.5.2 對簡單協(xié)作建模 51
4.5.3 對邏輯數(shù)據(jù)庫模式建模 52
4.5.4 對關系網建模 53
4.6 本章小結 54
4.7 習題 54
第5章 對象圖和組合結構圖 55
5.1 什么是對象 56
5.1.1 對象的三要素 56
5.1.2 對象分類 57
5.2 對象的表示 58
5.3 對象間的關系 59
5.4 簡單的對象圖 59
5.5 類圖與對象圖 60
5.6 如何繪制對象圖 61
5.7 組合結構圖 61
5.7.1 對構件結構建模 62
5.7.2 對類結構建模 63
5.8 本章小結 63
5.9 習題 64
第6章 包圖 65
6.1 什么是包 66
6.2 包的表示 66
6.2.1 包的名稱 67
6.2.2 包中的元素 67
6.2.3 包的構造型 69
6.3 包間關系 71
6.3.1 依賴關系 71
6.3.2 泛化關系 73
6.4 包的傳遞性 73
6.5 創(chuàng)建包圖的方法 74
6.5.1 標識候選包 74
6.5.2 調整候選包 74
6.5.3 消除包的循環(huán)依賴 75
6.6 常用建模技術 75
6.6.1 對成組元素建模 75
6.6.2 對體系結構建模 77
6.7 本章小結 78
6.8 習題 78
第7章 順序圖和協(xié)作圖 79
7.1 順序圖 80
7.1.1 順序圖的組成 80
7.1.2 順序圖的表示 81
7.1.3 循環(huán)和分支 84
7.1.4 場景建模 91
7.2 協(xié)作圖 93
7.2.1 協(xié)作圖的組成 93
7.2.2 循環(huán)和分支 94
7.2.3 順序圖與協(xié)作圖 96
7.3 本章小結 96
7.4 習題 96
第8章 活動圖 97
8.1 什么是活動圖 98
8.2 活動圖的表示 99
8.3 活動圖分類 101
8.3.1 簡單活動圖 101
8.3.2 展示泳道的活動圖 102
8.3.3 展示對象流的活動圖 102
8.3.4 展示參數(shù)的活動圖 104
8.3.5 展示別針的活動圖 104
8.3.6 展示中斷的活動圖 106
8.3.7 展示異常的活動圖 107
8.3.8 展示擴展區(qū)的活動圖 107
8.3.9 展示信號的活動圖 108
8.3.10 展示嵌套活動圖 110
8.4 常用建模技術 110
8.4.1 對工作流建模 111
8.4.2 對操作建模 112
8.5 本章小結 113
8.6 習題 113
第9章 交互概況圖和定時圖 115
9.1 交互概況圖 116
9.1.1 交互概況圖的表示 116
9.1.2 交互概況圖應用 118
9.2 定時圖 119
9.2.1 定時圖的表示 119
9.2.2 定時圖應用 119
9.3 本章小結 121
9.4 習題 121
第10章 狀態(tài)機圖 123
10.1 狀態(tài)機 124
10.2 狀態(tài)機圖中元素的表示 125
10.2.1 狀態(tài)的表示 125
10.2.2 外部遷移的表示 126
10.2.3 分支的表示 131
10.3 遷移分類 131
10.4 狀態(tài) 133
10.4.1 簡單狀態(tài) 133
10.4.2 復合狀態(tài) 133
10.4.3 歷史狀態(tài) 136
10.4.4 子狀態(tài)機間異步通信 137
10.5 常用建模技術 138
10.5.1 對對象的生命周期建模 138
10.5.2 對反應型對象建模 140
10.6 本章小結 143
10.7 習題 143
第11章 構件圖 145
11.1 接口、端口和構件 146
11.1.1 接口 146
11.1.2 端口 148
11.1.3 什么是構件 148
11.1.4 構件分類 150
11.2 構件的表示 151
11.2.1 隱含接口信息的構件 151
11.2.2 展示接口信息的構件 151
11.3 構件間的關系 152
11.4 什么是構件圖 153
11.4.1 簡單構件圖 154
11.4.2 嵌套的構件圖 155
11.5 制品 155
11.5.1 制品的表示 155
11.5.2 制品的構造型表示 156
11.5.3 制品的種類 156
11.5.4 制品與類的區(qū)別 156
11.6 常用建模技術 157
11.6.1 對可執(zhí)行程序建模 157
11.6.2 對源代碼進行建模 158
11.7 本章小結 159
11.8 習題 159
第12章 部署圖 161
12.1 什么是部署圖 162
12.2 部署圖組成 163
12.2.1 結點 163
12.2.2 連接 164
12.3 常用建模技術 165
12.3.1 設計階段建模 165
12.3.2 實現(xiàn)階段建模 166
12.4 本章小結 166
12.5 習題 166
第13章 用例圖 167
13.1 什么是用例圖 168
13.2 參與者和用例 169
13.2.1 參與者 169
13.2.2 用例 170
13.3 參與者之間的關系 172
13.3.1 識別參與者 172
13.3.2 參與者間的關系 172
13.4 用例之間的關系 173
13.4.1 包含關系 173
13.4.2 擴展關系 175
13.4.3 泛化關系 176
13.5 參與者和用例之間的關系 176
13.6 組織用例 177
13.7 用例規(guī)格描述 178
13.7.1 事件流 178
13.7.2 用例模板 179
13.7.3 用例優(yōu)先級 180
13.7.4 用例粒度 181
13.8 用例描述實例 182
13.9 用例與協(xié)作 184
13.10 常用建模技術 185
13.10.1 對系統(tǒng)語境建模 185
13.10.2 對系統(tǒng)需求建模 186
13.11 本章小結 186
13.12 習題 187
第2篇 UML高級技術
第14章 雙向工程 191
14.1 雙向工程簡介 192
14.2 正向工程 192
14.3 逆向工程 195
14.4 實例應用 196
14.5 本章小結 202
14.6 習題 202
第15章 統(tǒng)一軟件過程(RUP) 203
15.1 統(tǒng)一軟件過程概述 204
15.1.1 RUP的4個階段 205
15.1.2 RUP的迭代模型 207
15.2 RUP中的核心工作流 207
15.2.1 需求工作流 209
15.2.2 分析工作流 212
15.2.3 設計工作流 214
15.2.4 實現(xiàn)工作流 216
15.2.5 測試工作流 219
15.3 RUP裁剪 223
15.4 本章小結 223
15.5 習題 223
第3篇 系統(tǒng)建模實踐
第16章 網上書店建模 227
16.1 領域建模 228
16.1.1 領域建模方法 228
16.1.2 領域建模過程 228
16.2 用例建模 236
16.2.1 用例建模方法 236
16.2.2 用例建模過程 237
16.3 動態(tài)建模 258
16.3.1 動態(tài)建模方法 259
16.3.2 動態(tài)建模過程 259
16.4 本章小結 267
16.5 習題 268
第17章 氣象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模 269
17.1 初始階段 270
17.1.1 氣象監(jiān)測站需求 270
17.1.2 定義問題的邊界 271
17.1.3 系統(tǒng)用例 276
17.2 細化階段 277
17.2.1 氣象檢測系統(tǒng)用例 277
17.2.2 系統(tǒng)架構設計 283
17.3 構造階段 284
17.3.1 幀機制 284
17.3.2 發(fā)布計劃 286
17.3.3 傳感器機制 287
17.3.4 顯示機制 288
17.3.5 用戶界面機制 289
17.4 交付階段 291
17.5 本章小結 291
17.6 習題 291
參考文獻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