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是我關于物權法問題的一部新著,也是對此前本人有關物權法的著述及其思想的新歸納、新總結。本書的寫作、整理、打磨、核校,系逐字逐句地進行,并時刻以謹嚴、審慎、嚴格的態(tài)度而努力為之。
物權是關于財產的所有與其物權的利用的制度與規(guī)則,與國家、社會及人民的根本財產利益密切相關,故而不可謂不重大。物權法系財產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于全部民法體系乃至整個法律系統(tǒng)中,實居于關鍵和特殊地位。時值現(xiàn)今民法典物權編編纂,立基于為立法提供準確、清晰、系統(tǒng)、簡潔、明確的物權法法理與學理的初衷與考量,遂決定將本著作盡快付梓,以因應這個新時代,尤其是喜迎民法典物權編編纂的盛事。也正是因此,本著作為全面配合此民法典物權編的編纂而對之前的相關著述予以了修訂,吸納了域外物權立法、學理及實務的新成果、新思想、新經驗,并尤其對現(xiàn)今諸多較重大的物權法問題進行了細致、周到的分析、探討及梳理,且于最后指明了解決之策。
現(xiàn)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系由總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及占有五編構成,其系統(tǒng)謹嚴,與近現(xiàn)代及當代物權法學理與法理相合。為此,本著作也循此五編體系而逐一展開,并于擔保物權之末增設非典型擔保一章,以管窺傳統(tǒng)物權法典型擔保之外的別樣風致。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本著作的附錄一與附錄二。其中,附錄一系對現(xiàn)行《物權法》頒行的背景、價值、功用、意涵及時代特征的論述與分析,對于全面理解該《物權法》具有十分積極的價值與意義。自2007年《物權法》頒行起,迄今已然過去十余年,并迎來民法典物權編的編纂。由此觀之,現(xiàn)今如何于既有《物權法》的基礎上編纂科學、自洽、嚴謹、準確、系統(tǒng)及高質量的民法典物權編,又擺在了立法、學說與實務的面前,附錄二即是針對此而發(fā)表的言說。如此,加上本書前面的二十三章(部分),本著作共計25部分(章),由此形成既有歷史感,也有現(xiàn)實挑戰(zhàn)及實踐問題之解決的自洽體系。
是年適逢本人從事民法研究三十周年;仨昵坝谖髂险▽W院(現(xiàn)今的西南政法大學)跟隨恩師李開國先生開啟物權法研習的情景,如今仍歷歷在目,仿若昨夕。歲月催人奮進,一路走來,風雨兼程,篳路藍縷,焚膏繼晷,嘆光陰之易逝,人生之易老。所幸本人于物權法等民法園地耕耘良久,值此新時代,當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精義,繼續(xù)謙卑、嚴格、嚴謹?shù)貜氖履依ㄎ餀喾ㄔ趦鹊拿穹ㄑ辛暪ぷ鳌?/p>
謹以本書慶賀本人從事民法研究三十周年!
以上數(shù)言,是為序。
陳華彬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日
序|001
第一章 物權總說 |001
第一節(jié) 物權的名稱、涵義與特性 |001
第二節(jié) 物權的肇源與羅馬法、日耳曼法的物權觀念 |016
第三節(jié) 物權與債權 |021
第四節(jié) 物權與知識產權、繼承權 |029
第二章 物權法的特性、發(fā)展趨勢與中國物權法和民法典物權編的制定與編纂 |033
第一節(jié) 物權法的特性 |033
第二節(jié) 物權法的發(fā)展趨勢 |037
第三節(jié) 中國物權法與民法典物權編的制定和編纂 |044
第三章 物權的客體與一物一權原則 |057
第一節(jié) 物權的客體及其分類 |057
第二節(jié) 一物一權原則 |067
第四章 物權的效力 |071
第一節(jié) 概要 |071
第二節(jié) 排他效力 |072
第三節(jié) 優(yōu)先效力 |074
第四節(jié) 追及效力 |079
第五節(jié) 物權請求權 |080
第五章 物權法定原則與物權的類型 |089
第一節(jié) 物權法定原則 |089
第二節(jié) 物權的類型 |099
第六章 物權變動 |111
第一節(jié) 概要 |111
第二節(jié) 物權變動 |113
第三節(jié) 物權變動的公示與公信原則 |124
第四節(jié) 物權行為 |144
第五節(jié) 物權消滅的原因 |167
第七章 所有權通說 |171
第一節(jié) 所有權的涵義與功用 |171
第二節(jié) 所有權的變遷與演進 |180
第三節(jié) 所有權的類型 |191
第四節(jié) 所有權的權能 |194
第五節(jié) 所有權的限制 |198
第六節(jié) 所有權的物權請求權 |203
第七節(jié) 取得時效 |214
第八章 土地空間權 |224
第一節(jié) 概說 |224
第二節(jié) 土地空間權的基本理論 |226
第九章 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 |243
第一節(jié) 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的基本理論 |243
第二節(jié) 專有權 |253
第三節(jié) 共有權|274
第四節(jié) 業(yè)主的成員權|285
第五節(jié) 區(qū)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I):涵義、內容與方式|289
第六節(jié) 區(qū)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Ⅱ):管理規(guī)約|293
第七節(jié) 區(qū)分所有建筑物的業(yè)主管理團體(I):業(yè)主大會|309
第八節(jié) 區(qū)分所有建筑物的業(yè)主管理團體(Ⅱ):業(yè)主委員會、物業(yè)服務企業(yè)與其他管理人|321
第九節(jié) 區(qū)分所有建筑物的修繕|323
第十節(jié) 區(qū)分所有建筑物的修復:以日本法為視角的分析與借鏡|344
第十一節(jié) 區(qū)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356
第十章 相鄰關系|375
第一節(jié) 相鄰關系總說|375
第二節(jié) 相鄰關系的類型|381
第十一章 動產所有權|393
第一節(jié) 善意取得|393
第二節(jié) 遺失物的拾得|406
第三節(jié) 先占|411
第四節(jié) 添附|415
第五節(jié) 貨幣所有權|425
第十二章 共有|428
第一節(jié) 概說|428
第二節(jié) 按份共有|432
第三節(jié) 共同共有|442
第四節(jié) 準共有|448
第十三章 用益物權總說|449
第一節(jié) 用益物權的意義|449
第二節(jié) 用益物權的特性與功用|453
第三節(jié) 用益物權的類型體系|456
第十四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460
第一節(jié) 概說|460
第二節(jié)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462
第三節(jié)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效力|464
第四節(jié)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消滅|467
第十五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470
第一節(jié) 概說|470
第二節(jié)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474
第三節(jié)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義務|476
第四節(jié)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消滅|478
第十六章 宅基地使用權|482
第一節(jié) 概說|482
第二節(jié)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和流轉|484
第三節(jié) 宅基地使用權的效力|486
第四節(jié) 宅基地使用權的消滅|487
第十七章 地役權(含不動產役權構建)|489
第一節(jié) 概說|489
第二節(jié) 地役權的取得|499
第三節(jié) 地役權的效力|501
第四節(jié) 地役權的消滅|504
第五節(jié) 不動產役權制度的構建|505
第十八章 擔保物權總說|513
第一節(jié) 擔保物權的基本法理|513
第二節(jié) 擔保物權的類型|518
第三節(jié) 擔保物權的其他問題|523
第十九章 抵押權|525
第一節(jié) 概說|525
第二節(jié) 抵押權的取得|530
第三節(jié) 抵押權的效力(一)|534
第四節(jié) 抵押權的效力(二)|539
第五節(jié) 抵押權的效力(三)|542
第六節(jié) 抵押權的消滅|558
第七節(jié) 特殊抵押權(I):最高額抵押權|559
第八節(jié) 特殊抵押權(Ⅱ):共同抵押權|568
第九節(jié) 特殊抵押權(Ⅲ):財團抵押權、浮動抵押權與證券抵押|571
第十節(jié) 特殊抵押權(Ⅳ):所有人抵押權(以德國、瑞士法為視角的分析與借鏡)|577
第二十章 質權|592
第一節(jié) 概說|592
第二節(jié) 動產質權|596
第三節(jié) 權利質權|611
第二十一章 留置權|631
第一節(jié) 概說|631
第二節(jié) 留置權的法制史脈絡、立法成例與功用|635
第三節(jié) 留置權的取得|637
第四節(jié) 留置權的效力|643
第五節(jié) 境外比較法上的其他留置權|650
第二十二章 非典型擔保|652
第一節(jié) 概說|652
第二節(jié) 讓與擔保|653
第三節(jié) 假(臨時)登記擔保|658
第四節(jié) 所有權保留|660
第二十三章 占有|667
第一節(jié) 概說|667
第二節(jié) 占有的分類、占有狀態(tài)的推定與占有狀態(tài)的變更|673
第三節(jié) 占有的取得|682
第四節(jié) 占有的效力|685
第五節(jié) 占有的保護|690
第六節(jié) 占有的消滅與準占有|697
附錄一 中國物權法的意涵與時代特征|701
引言|701
一、中國引進和建立物權制度體系之初|702
二、中國19491956年對物權法的基本肯定與之后至80年代末對物權法的否定|706
三、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的物權法的復興|708
四、中國《物權法》對中國國家與社會的效果|710
五、中國《物權法》的時代特征|718
結語|725
附錄二 我國民法典物權編立法研究|727
一、物權法定原則的緩和與謹慎|728
二、物權變動規(guī)則的維系、完善與對《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相關規(guī)定的吸納|730
三、所有權規(guī)則的豐富、擴展與完善|731
四、用益物權規(guī)則的修訂、擴展與完善|740
五、擔保物權規(guī)則的改定與完善|744
六、占有制度及其規(guī)則的豐富與完善|747
七、結語|747
主要參考文獻|748
后記|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