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風險傳導路徑研究》在方法論和研究視角上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作者嘗試采用信息經濟學中博弈論的均衡機制解釋局中人的利益選擇,其他數(shù)理模型簡明有效。同時,作者將傳統(tǒng)財政理論中強調的財政總量風險范疇拓寬至公共財政運行的各種職能風險,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李偉,男,漢族,1980年11月出生,天津塘沽人,中共黨員,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講師。先后師從天津財經大學張進昌教授和武彥民教授就讀稅務專業(yè)和財政學專業(yè),并最終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西方財稅理論和財政金融風險的傳導機制問題,曾赴上海財經大學進修半年、赴天津市河西區(qū)財政局進行為期半年的實踐鍛煉。主講“宏觀經濟學”、“財政學”等多門本科學生的公共基礎課和掛牌選教課,教學效果優(yōu)秀,獲得!笆亚嗄杲處煛睒s譽稱號。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一項、學校啟動性項目一項,并參與完成國稅總局、天津社科、天津市教委等十余項研究項目;參編教材兩部、專著兩部,其中一部專著獲得天津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在各種公開出版的期刊和論文集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其中EI和ISTP檢索英文論文四篇,核心以上級別期刊上二十篇。
0.導論
0.1 問題的提出
0.1.1 “次貸”危機和美國債務風波引發(fā)世界各國對財政和金融安全的關注
0.1.2 中國的財政金融風險問題關系密切
0.1.3 財政金融風險共生性研究的理論意義
0.2 研究現(xiàn)狀和文獻綜述
0.2.1 財政風險
0.2.2 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
0.3 研究框架和分析方法
0.3.1 內容結構
0.3.2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第1章 財政風險的基本理論
1.1 財政風險的概念和內涵
1.1.1 財政風險的理論研究歷程
1.1.2 財政風險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1.2 各類財政風險的生成機制研究
1.2.1 總量型風險
1.2.2 干擾市場運行的結構性風險
1.2.3 收入分配型風險
1.3 公共風險和財政風險
1.3.1 公共風險的形成與特征
1.3.2 公共風險的分類與構成范圍
1.3.3 公共風險推動財政體制的進步
第2章 我國財政風險現(xiàn)狀的實證分析
2.1 總量型顯性風險
2.1.1 財政赤字和收入風險狀況
2.1.2 國債風險狀況
2.1.3 國債余額管理制度
2.1.4 對中國當前赤字和債務負擔可持續(xù)性的模型分析
2.2 結構型隱性風險
2.2.1 財政收入結構風險
2.2.2 財政支出結構風險
2.3 收入分配型財政調控風險
2.3.1 城鎮(zhèn)居民收入分配的財政調控風險
2.3.2 城鄉(xiāng)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財政調控風險
2.3.3 地區(qū)間收入分配不公平導致的財政轉移支付風險
第3章 金融風險、金融危機及其基本理論
3.1 金融風險的概念和內涵
3.1.1 金融風險的理論研究歷程
3.1.2 金融風險的基本概念及分類
3.1.3 金融風險的基本特征
3.2 金融危機的概念和內涵
3.2.1 金融危機的危害性
3.2.2 金融危機的概念及分類
3.2.3 金融危機的理論研究
3.3 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的成因及傳導機制
3.3.1 金融風險的生成原因
3.3.2 金融風險向金融危機演化的傳導機制
3.4 金融風險程度的決定因素
3.4.1 市場開放程度(Market Open degree)
3.4.2 經濟狀況(Economical condition)
3.4.3 貨幣國際化程度(Currency internationalizing degree)
第4章 中國金融風險現(xiàn)狀的實證分析
4.1 金融機構市場風險
4.1.1 銀行機構的經營風險
4.1.2 證券市場和券商的風險
4.1.3 房地產金融風險
4.2 金融指標管制風險
4.2.1 匯率管制風險
4.2.2 利率市場化風險
4.3 政府監(jiān)管缺位風險
4.3.1 地下金融風險
4.3.2 金融監(jiān)管制度風險
第5章 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的聯(lián)動機制與傳導關系
5.1 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的共生性及傳導過程
5.1.1 財政資金和金融資金的直接關系是風險聯(lián)動的邏輯起點
5.1.2 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的共生性特征
5.1.3 財政風險向金融風險轉化的傳導機制
5.1.4 金融風險向財政風險轉化的傳導機制
5.2 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聯(lián)動機制的博弈模型分析
5.2.1 銀行對國有企業(yè)不良貸款導致財政風險的靜態(tài)博弈模型
5.2.2 完全信息下動態(tài)博弈均衡模型
5.2.3 國有企業(yè)“債轉股”風險的博弈分析
5. 2.4.土地財政風險博弈模型分析
第6章 財政金融風險聯(lián)動的案例分析和現(xiàn)狀評述
6.1 西方國家?guī)状未笠?guī)模財政金融危機經典案例
6.1.1 1994年美國奧蘭治縣(橘縣)政府破產
6.1.2 2001年阿根廷以支付危機為主要特征的債務危機
6.1.3 冰島國家破產風險
6.1.4 墨西哥金融危機
6.1.5 東南亞金融危機
6.1.6 俄羅斯危機
6.1.7 西方財政金融危機的共有特征及經驗教訓
6.2 我國財政赤字和貨幣供應量聯(lián)動性模型分析
6.2.1 經濟變量的選擇
6.2.2 回歸分析及模型結果的解釋
6.2.3 政府收支與貨幣供給量相關性分析
6.3 我國財政金融風險聯(lián)動狀況和政府調控措施
6.3.1 財政和貨幣政策配合引發(fā)的聯(lián)動風險
6.3.2 我國財政和金融風險相互傳導的宏觀背景
6.3.3 我國財政風險向金融風險轉化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6. 3.4.我國金融風險向財政風險轉化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第7章 后金融危機時期西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借鑒意義
7.1 公債運行基本理論與制度
7.1.1 公債風險理論
7.1.2 公債的經濟效應
7.2 西方發(fā)達國家債務危機的發(fā)展狀況回顧
7.2.1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7.2.2 美國國債風險
7.2.3 日本債務風險
7.3 西方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對中國公債運行的啟示
7.3.1 重啟經濟加速增長模式所必須的擴張財政政策風險
7.3.2 兩大宏觀調控政策救市步驟不一致導致程序性風險
7.3.3 財政投資的增量投入導致經濟結構被扭曲
7.4 警惕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7.4.1 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現(xiàn)狀
7.4.2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第8章 我國社會保障體制的運行風險
8.1 我國養(yǎng)老金債務的運行風險
8.1.1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特點
8.1.2 我國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隱性債務(IPD)的形成及規(guī)模
8.1.3 養(yǎng)老保險隱性債務的危害
8.1.4 破解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沉重債務負擔的機制設想
8.2 我國城鎮(zhèn)低收入群體保障性住房建設風險
8.2.1 住房保障制度的理論基礎
8.2.2 我國現(xiàn)行的低收入群體住房保障制度
8.2.3 低收入群體保障性住房建設缺位風險及原因分析
第9章 事業(yè)單位體制改革進程帶來的公共財政運行風險
9.1 我國事業(yè)單位的改革進程回顧和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展望
9.1.1 我國事業(yè)單位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和經驗教訓
9.1.2 我國事業(yè)單位改革未來的路徑選擇
9.2 文教科衛(wèi)事業(yè)財政支出總量風險決定投入規(guī)模
9.2.1 文教科衛(wèi)支出的性質和地位
9.2.2 財政教育經費支出
9.2.3 財政科學研究經費支出
9.2.4 財政醫(yī)療衛(wèi)生經費支出
9.2.5 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
9.3 文教科衛(wèi)事業(yè)財政支出結構風險決定投入重點
9.3.1 教育事業(yè)體制改革的財政投入
9.3.2 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體制改革的財政投入
9.3.3 科學技術事業(yè)體制改革的財政投入
9.3.4 文化事業(yè)體制改革的財政投入
第10章 控制我國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聯(lián)動的政策建議
10.1 明確政府活動和市場活動的界限,控制財政風險
10.1.1 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共財政體系
10.1.2 提高財政規(guī)范收入能力
10.1.3 深化財政支出管理改革
10.1.4 公平收入分配應成為財政著力解決的重要風險
10.1.5 建立財政風險預警系統(tǒng),完善公債運行機制
10.2 營造良好的金融運行環(huán)境,控制金融風險
10.2.1 完善各金融機構的風險內部控制機制
10.2.2 強化對金融機構進行的外部監(jiān)管
10.2.3 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特種救助銀行
10.2.4 營造良好的宏觀金融環(huán)境
10.3 有效抑制財政和金融風險的傳導聯(lián)動
10.3.1 市場經濟轉軌階段財政與金融職能的錯位
10.3.2 試圖完全割裂財政金融風險的聯(lián)系既不可行也不可取
10.3.3 控制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傳導聯(lián)動的政策建議
10.4 加強宏觀調控政策協(xié)調配合,控制政策性風險
10.4.1 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和公共財政
10.4.2 完善產業(yè)政策、收入政策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協(xié)調配合
10.4.3 加快推進投融資制度改革
10.4.4 為宏觀經濟政策配合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10.5 完善分稅制,控制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10.5.1 匹配各級政府的財權事權,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
10.5.2 積極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存量
10.5.3 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性債務新增流量
10.5.4 加強財政和金融機構協(xié)調配合,規(guī)避債務融資平臺貸款風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