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鏡頭前表演》是一本經典的影視表演教材,根據作者從舞臺到銀幕,從演員到制片人、表演教師的四十余年創(chuàng)作及授課經驗總結而成。從鏡頭的私密性出發(fā),本書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快速奏效的表演技巧,輔以42個必須拍攝下來的練習,通過對比分析不同表演方式的效果,幫助演員熟悉并適應影視拍攝特定的技術需求。此外,作者還分享了表演風格的發(fā)展變化、電影和電視的拍攝機制、演員如何開始職業(yè)生涯等實用知識,從試鏡、準備角色到片場拍攝、與導演合作,每一步都提供了精確、細致的指導。
本書自1986年問世以來歷經多次修訂,已被譯為西、意、韓等國語言,并被《洛杉磯時報》譽為適合表演學習者的一流教材,刷新職業(yè)演員認知的一本好書。
如果你有舞臺表演的背景,你需要學會如何在鏡頭前工作。在這兩種媒介中,好表演的基礎都是聆聽,但銀幕對演員另有一番要求,你需要做出有創(chuàng)造性的調整,才能奉獻*好的表演。這本書會詳細解釋其中的一切。
托尼·巴爾
***
《如何在鏡頭前表演》一書從厘清舞臺上和鏡頭前的異同開始,引領表演學習者帶著正確的判斷進入影視表演的獨特領域。作者托尼·巴爾將自己從舞臺到銀幕,從演員到制片人、表演教師的四十余年創(chuàng)作及授課經驗總結提煉,形成了一套簡單而快速奏效的影視表演技巧,并通過42個配套練習幫助演員適應鏡前表演的技術需求。本書自1986年問世以來歷經多次修訂,已被譯為西、意、韓等國語言。對于每一位闖蕩片場的新人來說,它都是一本必備的實用手冊,會手把手教你成為一名職業(yè)演員。
◎不要帶著這種心理去試鏡:如果他們不能透過我的衣服看到我的才華,讓他們去死吧!穿對衣服是為了讓選角團隊一眼認定你看上去像那個角色,這樣他們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考察你的表演和個人素質上。
◎要全神貫注地聽導演說話,尋找他所追求的完整含義,不要讓他不得不打斷你的表演,三番五次甚至十幾次對你提出同樣的要求*后他可能會絕望地放棄并喃喃自語:以后再也不要用這個演員。
◎不要為了豐富表演而添加并不屬于某個時刻的元素。也就是說,你不可能靠一場戲或者一個片段就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所以別費心了。保持簡單,演出關鍵點,剩下的自會水到渠成。
◎我們在任何明星身上都會發(fā)現一種特質,那就是威信。你在表演時無論做什么,都必須堅決果斷地去做,動作也要簡潔明了。這些特質會形成某種威信,有威信的演員才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1960年,一位很有才氣的導演朋友戴維·亞歷山大(David Alexander)來找我,想知道我是否愿意和他一起開辦一所表演學校。我同意了。
我們做出這個決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好萊塢充斥著江湖騙子,他們把自己偽裝成教師、公關人員、經紀人等,專騙毫無戒心且天真的新人,而缺乏警惕性的新手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受到了欺詐。無疑,開辦一所信譽良好的學校是有好處的。
我們的工作坊就此開張(戴維不久后就離開去做全職導演了),我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的教學中,把自己曾經受到的訓練和在劇院實踐多年所得的經驗傾囊相授。我們的老師用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教材,我們用的則是邁克爾·契訶夫、李·斯特拉斯伯格、羅伯特·劉易斯的,還有其他一些后來被稱為方法派的大大小小的主張,而且戴維還有自己的表演技術。
我很快就發(fā)現,每個教師都有自己偏好的手段,而且在有意或者無意中把不適合某種風格的教學和表演手段摒棄了。我也和其他人犯了同樣的錯誤,把重心放在了意圖和情緒記憶的訓練上。我大概花了五年時間才意識到自己遺漏了什么,意識到我們所教的東西雖然可能時常是有效的,但局限性太強。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意識到一名演員如果扎根在好萊塢,基本上不會有在舞臺上進行專業(yè)表演的機會,因為其事業(yè)和生計依賴于電視劇和故事片。我痛苦地發(fā)現,我的教學重心錯了。我買了錄像設備,開始研究在電影媒介中工作的細節(jié),并把我學到的舞臺和攝影機之間的不同教給學生們。對于演員來說,無論在什么媒介中進行表演,你的內在驅動力(也就是說,情感或感覺反應)都是相同的,因為在規(guī)定情境下,同樣的刺激會引起一個人同樣的反應,不管媒介是什么。比如說,如果我殺了你的母親,你在電視上和在好萊塢露天劇場(Hollywood Bowl)中的情感會是同樣的。
在舞臺上,一個演員的表演必須穿透他的對手,投射到劇場的最后一排,無論這距離有多遠。而在特寫鏡頭中,劇場后排實際上位于畫外演員的肩膀上。在主鏡頭中,劇場后排就是鏡頭的位置,只有一兩米遠。換句話說,舞臺和鏡頭的唯一主要技術區(qū)別在于交流的距離。在舞臺上,表演要貫穿戲劇空間,或者說非真實的空間。在鏡頭前,如果一場戲是兩個人坐在桌子邊,他們的交流只需要投射到彼此身上。如果他們分處于房間相對的角落,表演就要貫穿房間對角線的長度;而在愛情鏡頭中,觀眾幾乎是和演員一起在床上的。對著鏡頭,你只需要在真實空間中交流。
電影媒介本身也有特定的技巧、特定的技術需求、特定的機械操作需求和能力,而演員的表演也會受到那些機械的影響。所以,演員必須對它們完全熟悉,這樣才能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而把真正的注意力放在表演上。
這本書的寫作視角主要來自于我自己在好萊塢的經歷,因為我自從1947年起就生活、工作于此。不過,此表演法也同樣適用于其他地方的電影工作者,例如在紐約、舊金山,在德國、法國或者任何一處鏡頭前工作的演員。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我是在教舞臺表演,我也會用同樣的開場白:停止表演,開始聆聽;保持簡單,不失激情!
托尼·巴爾(Tony Barr,19212002),演員、制片人、表演教師,美國演員工會、導演工會成員。早年在百老匯從事表演和舞臺監(jiān)督工作,后在好萊塢出演了大量影視劇。20世紀50年代進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擔任制片人,代表作有電視劇《高潮!》(Climax!)、《90分鐘劇場》(Playhouse
90)等。之后,在美國廣播公司工作13年,任至節(jié)目執(zhí)行副總裁,又重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任節(jié)目執(zhí)行副總裁至退休。1960年在洛杉磯創(chuàng)辦了電影演員工作坊,打破基于舞臺的傳統(tǒng)訓練模式,率先將攝影機引入了演員的培訓。
譯者簡介
劉亞,美國威斯康辛州勞倫斯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曾擔任果殼網和《自然》雜志中英文稿件譯者,譯著有《表演訓練手冊》(合譯)。
推薦序
前 言
致 謝
第一部分 表 演
第二部分 揣摩角色
第三部分 表演手段
第四部分 電影和電視的拍攝機制
第五部分 電影和電視生涯
后 記
出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