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2 送給十年后不后悔的自己》是關于作者年輕時所遇到的問題的思考,也是對于當下的年輕時的人們的觀察和思考的結果。這些文字都是作者認真的探究和思考所得,希望它們能夠給年輕時人一些啟發(fā),提供一些年輕人不太關注的角度的思考,從而引發(fā)年輕人對于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很多的感悟。這部書比第一部年輕時更豐富,也有了一些角度上的差異。
適讀人群 :大眾、全世界華人、熱愛文學者 未來十年還要努力向前,別害怕暫時的迷茫;別害怕現(xiàn)實的殘酷;別害怕必然的折磨。《弟子規(guī)》有言:“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敝灰领o下來,做好自己,社會和自己都會有進步。
《年輕時2:送給十年后不后悔的自己》一書系北大教授張頤武先生的作品,為《年輕時》續(xù)篇。書稿內容更為深入、具體,從立志、處世、修身、治學等幾個方面暢談了自身獨到的感受,對廣大青年讀者有啟發(fā)個教育意義。關閉
序
2014年1月《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出版。這部收錄了我零碎感想的書受到了年輕朋友們的歡迎。他們覺得這部書還有些參考價值,說出了他們的一些特點、痛處和問題,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一些真切的幫助。這讓我覺得欣幸,也讓我獲得了原來寫作所難以獲得的回響和反應,這些都讓我受到了一些鼓勵,覺得這些寫作還是有用處的。于是,在大約兩年之后,就有了這部《年輕時Ⅱ》。這部書是那部《年輕時》的續(xù)集,里面仍然有我不斷續(xù)寫的對于年輕時的思考,也收錄了我關于年輕時的一些隨筆散文。這些文字都是關于我的年輕時所遇到的問題的思考,也是對于當下的年輕時的人們的觀察和思考的結果。這些文字都是認真的探究和思考所得,我也覺得它們能夠給年輕時的我們一些啟發(fā),提供一些他們不太關注的角度的思考,從而引發(fā)他們對于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感悟。這部書比第一部年輕時更豐富些,也有了一些角度上的差異,但主旨和思路則是那部書的延續(xù)和展開。
當下的年輕時所遇到的很多問題和我們當年其實有一致性,也有差異。今天的年輕人遠比我們有更寬闊的視野、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多選擇的可能。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是我們當年難以比擬的。在當下二十世紀的“80后”和“90后”,已經(jīng)彰顯了自身相對于過去幾代人的優(yōu)勢。這一代年輕人生長在現(xiàn)代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一個時期,是獨生子女的一代,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更多關愛,也有機會得到更為全面的教育,在開放和全球化的時代中也有機會獲得更為開闊的視野和國際觀。他們的青春活力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已經(jīng)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他們的志愿精神,對于環(huán)境、社會的全面發(fā)展議題的關切,更重視自我發(fā)展的特點和開朗自信的性格都展示了這一代青年的無限潛力。
然而,今天“80后”、“90后”年輕人的物質和精神困擾是諸多新型的問題,如物質問題是對于住房的強烈期待和房價之間的差距、高端消費品的消費渴求和現(xiàn)實收入之間的差距等所造成的苦惱等;精神問題是對于真情的渴望和情感被物質化的苦惱之間的反差,以及對于社會的高度期待和現(xiàn)實給予他們的滿足之間的反差等等。同時,他們普遍地對于自己上升的強烈期待和現(xiàn)實“完成不足”的狀況之間的反差,也使其困惱具有某種普遍性。而新媒體
的成長又讓他們在新的輿論空間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影響力,放大了他們的不少困惑和問題。這些都構成了一個“問題群”,造成了不少“80后”和“90后”的“幸福感”低迷、社會“認同感”低迷的問題。這些都形成了對于社會的挑戰(zhàn)。其實當下全球發(fā)展較快國家的年輕人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和困擾。
面對這一切,社會應該更加關愛年輕人,更加積極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和更加公平的環(huán)境,這些當然是社會努力的方向。但要真正解決年輕人的苦惱,最終還是取決于自己,取決于個體的奮斗和努力。沒有個人自己的努力,社會就不可能進步。今天的青年一代面對的問題確實和過去不同,但現(xiàn)在仍然需要夢想的精神,需要高遠的志向和奮斗的精神。社會應該為每一個年輕人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每個人的幸福生活仍然只能來自于自己對于社會的貢獻和堅韌不拔的努力。遙想“五四”時代的青年,正是在中華民族面對歷史最嚴峻的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擔當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也意味著今天的年輕人需要回首“五四”那個起點去汲取奮斗的力量。一方面全球競爭異常激烈,仍然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的發(fā)展還需要實干興邦的努力。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中國的發(fā)展還遠未到頂,年輕人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奮斗為自己,也為社會和國家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所談論的“中國夢”當然包括更加美好的生活,但也包括在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的奮斗和努力。
這些其實都需要從自己開始,我的這些古語出發(fā)的感悟既是我的思考,其實也是對年輕一代的觀察的結果,我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這些文字對自己的人生做些梳理的同時,對年輕人有所啟發(fā),讓他們少走彎路,希望這些文字仍然有些微末的用處。人生苦短,生命在寫作的過程中流逝,我希望這些消耗了生命寫出的文字能夠有它的讀者,也希望得到你們的指教和批評,讓我也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啟發(fā)。
生命在延續(xù),情感在延伸,我們大家一起走過的人生道路旅程還會繼續(xù)下去。我們還會從人生里獲得更多的啟發(fā)。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聯(lián)席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微博粉絲600萬。
“一個姚明,一個章子怡,比一萬本孔子都有效果!洞箝L今》就是韓國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個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
“孔子不是很偉大嗎?不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嗎?章子怡也是中國人的代表啊,《新聞周刊》、《時代周刊》都拿她當封面來報道中國呢。既然如此我們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國人就這么一張臉讓外國人記住了!薄邮堋缎轮芸凡稍L時張頤武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