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術走向大眾》旨在通過對一批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社會價值的圖書的評論和解讀,讓大眾了解、接受并讀懂學術性圖書。書中所有文章均曾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解放日報》《文匯報》《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報》《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等主流媒體發(fā)表,被《新華文摘》、新華網等權威媒體和門戶廣為轉載。全書分為五卷,卷一讓學術走向大眾,介紹了筆者編輯生涯中編輯出版的一批歷史、社會類學術圖書,其中不乏學術史上的經典作品;卷二書是社會精神生活的承重墻,通過對一批文化人的作品及其治學的解讀,闡發(fā)閱讀之于社會的重要意義;卷三在繼承中開拓,收錄了多篇出版生涯中的感悟文章;卷四自西徂東,主要從中西文化融合入手,從一些知名人物入手探討印刷術、科技史。卷五跨越時空的交流,既有對幾位作者的緬懷,也有對中外歷史上杰出人物的作品或傳記的解讀,試圖通過閱讀去感知、理解人性的種種。
作者毛志輝從事出版行業(yè)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圖書出版經驗,由此養(yǎng)成撰寫書評的習慣。該文集由一系列書評構成,主要立足于社會科學、經濟管理、歷史人文等領域,兼顧流行與經典的視角來選取學術讀物,通過分析書中內容、闡發(fā)自己感想來推介各種學術思想,旨在為提高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精神修養(yǎng)提供一種新途徑、新見解。
自序
有一些經歷,難以言喻
離開出版業(yè)已經整整五年了。 從2006年到2013年的八年時光,留給了我太多美好的回憶。作為一個愛書人,我曾一度認為自己必將終老于與書打交道的編書匠生涯。而命運居然在2013年底拐了一個彎,真的讓人始料未及,甚至至今想來都有些不可思議。 那些年的編輯經歷,給了我太多的歷練和成長。在我所責編的一百多部圖書中,不乏高端的學術讀物和重大的出版工程,我總是要求自己把每一部書都做成精品。源于對編輯這一職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和堅定信仰,我在個人品位、辨別能力、判斷力、條理性以及工作熱情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到金融行業(yè)工作后,有領導多次評價我:你的缺點和優(yōu)點同樣明顯。我想,缺點和優(yōu)點大概指的就是我作為編書匠時所養(yǎng)成的一些習性吧。 那些年的編輯經歷,讓書成為我生活中難以或缺的伴侶。無論是編書、讀書還是買書,于我而言,都是人生樂事。離開了出版界后,我對圖書的熱愛并沒有減去分毫,只不過把編書的熱情轉化為了購書的雅好,每年購置的圖書大概總有上百種。正如梭羅所說:我們居住的這個離奇的世界,不僅僅便利,而且奇妙;不僅僅有用,而且美好;不僅僅供人使喚,還能拿來贊嘆和欣賞。我常常想,如果這個世界上缺少了書,大概也就缺少了一大半的樂趣吧。當然,這種樂趣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的,畢竟于我而言不過是種狹隘的嗜好,不是為了追求學問,也不是為了較量版本,更不是裝點門面,究其根本,只是把書當成了朋友,希望在生活中求點慰藉罷了。尤其是擁有一本好書時的那種感覺,是那么地奇妙和美好,以至于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能清晰地感覺到一種來自心底的平靜、優(yōu)雅、滿足,也便不會再斤斤計較于現實生活中的磕磕絆絆、缺斤短兩、冷熱沉浮。 那些年的編輯經歷,使我與文字結下了不大不小的緣分。如果說,做好出版工作于我這樣一個工科男而言已經有些勉為其難,提筆寫作,就真的是不自量力了。但每次出版一本書后,我都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仔細地觀察和品味她,并希望為她留下點什么。也因為這份愛的驅動,讓我斗膽提筆寫作,在深知自己的谫陋之余,還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各類報刊上發(fā)表各種不成熟的文字。盡管不做圖書編輯已經有幾年,我仍會習慣于為自己翻閱過的書寫點什么,這也算是那段職業(yè)經歷所遺留的惡習之一吧。 我想,每個人回首自己年輕時的過往,都會有一段段復雜交織的故事。故事里應該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朝氣,也有頹廢;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有虛懷若谷,也有自以為是;有從容自若,也有狼狽不堪。于我而言,往事歷歷在目,只是無法一一記錄,能夠留給歲月的,或許也就只有曾經寫下的那些文字了。 那么,就以這本小冊子,權且作為對那些年歷程的一份小小的總結和致敬吧。收入本書的文章,基本都在《文匯讀書周報》《中華讀書報》《上海書評》《中國圖書商報》《中國社會科學報》《解放日報》《文匯報》《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及《中國圖書評論》《編輯之友》《自然科學史研究》等報刊發(fā)表過。囿于我自身的知識面和認知力,這些文字,必定會存在偏頗和訛誤,也只能懇請廣大讀者原諒了。
毛志輝,浙江義烏人,副編審,書評人。在出版社從業(yè)8年,主持中央重大、國家重點、重大出版工程多項,作品散見于《自然科學史研究》《中國圖書評論》《編輯之友》《中國社會科學報》《解放日報》《文匯報》《中華讀書報》等,《新華文摘》、新華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轉載。
目 錄
卷一 讓學術走向大眾
中國紙史研究的通史鴻篇 …… 003
一個民族的本土歷史發(fā)聲 …… 008
依稀猶存駝鈴聲 …… 012
讓學術走向大眾 …… 018
李約瑟留給我們的另一筆財富 …… 022
科學史上那個眾神狂歡的時期 …… 031
中西醫(yī)學交流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 037
章太炎:從傳統(tǒng)到現代 …… 042
中國文化誰托命 …… 048
疏通中西與學術承啟 …… 054
清季民初的讀書人與社會 …… 059
中國留美學生與基督教精神的相遇 …… 064
基督教史:從邊緣到中心的轉換 …… 071
從宗教理解美國社會 …… 077
中國民間信仰的文化意義 …… 082
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我們的責任擔當 …… 087
臺灣經濟的連續(xù)性與斷裂性 …… 092
卷二 書是社會精神生活的承重墻
文化的破壞將會帶來什么? …… 099
戰(zhàn)爭是植根于人性的文化現象 …… 104
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調適 …… 112
為人類的困境尋找出路 …… 118
科學其實囧囧有神 …… 122
一位科學通人對宇宙和生命的思索 …… 127
用故事演繹科學的精彩 …… 132
知識的演化及其歷史生態(tài) …… 137
閱讀的未來,是我們共同的未來 …… 143
書之重,評之輕 …… 148
書是社會精神生活的承重墻 …… 154
方志地圖中的歷史文化傳承 …… 159
中國金融史的一個生動縮影 …… 165
域外漢學如何影響中國史學? …… 171
默默無聞的美國漢學先驅鄧嗣禹 …… 178
卷三 在繼承中開拓
學術出版的責任擔當 …… 185
我編過的三本書 …… 196
學術與實用價值俱佳的出版論著 …… 204
圖書定價與出版業(yè)諸問題 …… 210
在繼承中開拓 …… 223
卷四 自西徂東
王韜為什么沒有選擇西式活字印刷技術? …… 243
自西徂東:十九世紀中文印刷的嬗變 …… 252
西學、傳教士和王韜的春秋歷學著作 …… 257
國際科學史研究院的中國成員 …… 287
苦心孤詣推出的偽書 …… 295
一部帶有瑕疵的歷史作品 …… 303
卷五 跨越時空的交流
懷念印刷史研究的不老松萬啟盈 …… 317
為什么要重讀費孝通? …… 328
跨越時空的交流 …… 332
著名詩人、裝幀藝術大師曹辛之 …… 337
胡道靜:報人·編輯·史家 …… 344
附錄 出版新兵的樸素與真實 …… 355
穿越千年,做一次科學精神的找尋 …… 358
后記 ……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