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海固,1972年就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認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那里有一個女孩,用稚嫩的肩膀承受著貧困的壓力。她叫馬燕。從小學四年級起就堅持寫日記,她將自己對上學的渴望、對輟學的擔心都寫到了日記中,到小學畢業(yè)時已攢了6本。其中3本還被父親當卷煙紙抽掉了。2001年,她的日記落在一位來自巴黎的法國記者手中, 猶如裝有求救信息的漂流瓶順利到達了彼岸。2003年《馬燕日記》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了法國的暢銷書榜第一名,荷蘭文版、西班牙文版、英文版相繼推出。馬燕將部分版稅捐給法國寧夏孩子基金會,為家鄉(xiāng)貧困兒童助學,目前已資助了數(shù)百位寧夏兒童。目前,馬燕就讀于巴黎索邦大學,她將巴黎留學的感悟寫在了《馬燕日記》一書中,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讓這個寧夏山區(qū)走出來的孩子,依舊保持著一顆赤誠之心。
這是一本給所有不愛讀書的孩子,給所有因孩子不愛讀書而困惑的家長,給所有關心中國教育和貧窮的人們的書!恶R燕日記》的動人之處在于,無論何時何地,她始終保持著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以及真摯、淳樸的本心。
也許巴黎什么也給不了我,巴黎也造就不了我什么,但巴黎可以給我和讓我得到真正的友情。在愛與被愛的包圍下,我將繼續(xù)著腳下的路, 繼續(xù)我在巴黎的研究生生活。 感動世界的中國女孩仍在繼續(xù)著腳下的路。
馬燕,寧夏同心縣預旺鄉(xiāng)張家樹村人。上小學時,曾因家貧三度輟學,《馬燕日記》出版后,她強烈的上學渴望和積極的心態(tài)感動了眾多讀者。2007年馬燕高考結束后,飛往法國巴黎,目前就讀于巴黎索邦大學。馬燕將部分版稅捐給法國寧夏孩子基金會,為家鄉(xiāng)貧困兒童助學,目前已資助了數(shù)百位寧夏兒童。
韓石(彼埃爾·阿斯基),法國《解放報》駐京記者,在寧夏張家樹村采訪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失學女童的日記。2002年,他將馬燕的日記整理后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了法國年度暢銷書排行榜。
王征,寧夏西吉人,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1995年,他進入故鄉(xiāng)西海固地區(qū),拍攝了近兩千個膠卷,用鏡頭展現(xiàn)蒼涼凝重的西北風情。在歐美國家舉辦多次個人攝影展,并獲得文化部金路獎。他將自己集十幾年心血的攝影作品在本書中傾情奉獻。
第一部分
2000年9月2日2000年12月28日 / 001
第二部分
2001年7月3日2001年12月13日 / 073
第三部分
2003年1月1日2004年5月17日 / 151
第四部分
2007年至今 / 257
相關報道/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