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序跋集,分為四輯,其中*輯收有27篇序跋,是作者為為畫家、雕塑家所寫之序跋;第二輯收有23篇文章,是作者為為書法家、篆刻家、攝影家、設(shè)計師以及工藝美術(shù)師所寫之序跋;第三輯收有16篇文章,詩文集之序跋,這些詩文集的寫作者,既有詩人、作家、記者,也有各類藝術(shù)家和收藏家;第四輯收有16篇文章,是作者為自己的作品所做的序跋。
全書涉及內(nèi)容廣泛,有書畫、書法、專著、篆刻等,是關(guān)于社會藝術(shù)文化的思考以及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的探索與實踐。
沉下心境,與文化學者一起思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如果你是美學、社會學、散文、書法、字畫等藝術(shù)文化愛好者,請一定停下腳步,暖心傾聽這份寧靜,收獲一份文化傳承。
文人之間,對寫序這件事素來十分看重。《文心雕龍 詮賦》中說:序以建言,首引情本。說的就是序文的建言首引之功用。一篇序言,冠于卷首,讀者開卷,最先入目,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因此,請人作序和為人寫序,都是一件不敢掉以輕心的事情。
年輕時喜歡讀序跋之類的文字,藏書中也有不少作家的序跋集,若《葉圣陶序跋集》《巴金序跋集》《秦牧序跋集》《周汝昌序跋集》等,讀得最多的是孫犁先生的序跋。孫犁好像沒出版過專門的序跋集,他的序跋都是先登在報紙上,主要是《天津日報》的文藝副刊。而我當時恰好供職于這家報紙,總是得近水樓臺之利,先睹為快。后來與孫老熟識了,更可以在讀完序文之后,再交流一下心得,對所序之書和寫書之人,也能多一點了解。
不過,后來讀到孫犁先生的一篇《序的教訓》,他在文中鄭重宣布:從今而后,不再為別人作序。由此,他的序跋寫作戛然而止。我反復讀了此文,從中悟到,為人寫序,關(guān)乎對其人其書的評價,不僅需要眼力和見識,需要對作者真切客觀的理解,而且需要直言的勇氣和婉言的藝術(shù)。這實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大概孫犁先生也想不到,他的這篇談作序之教訓的文章,日后會成為我為別人寫序的教科書,關(guān)鍵是文中有一段非常懇切的夫子自道:序者,引也。評論作品,多說好話,固是一路,然此亦甚難,如胡亂吹捧,雖討好于作者,對廣大讀者實為欺騙。我所作序,多避實就虛,或談些感想,或憶些舊事,于作品內(nèi)容缺少介紹,對作者、讀者,雖亦助興導游之一途,然究非序之正體。正體之序,應提舉綱要,論列篇章。鼓吹之于序文,自不可少,然當實事求是,求序者不應把作序者視為樂傭。正是孫老的這段論述,給了我寫序之入門秘鑰。
我本凡俗之人,從來沒想過會給別人寫序。在我眼中,那些印在書前書后的文字,都是大學者大作家大名人的專利,似我這樣的凡俗之輩,豈敢作非分之想?孰料,偏偏有些不避凡俗的友人,執(zhí)意以序文之重任相托,再三推卻不掉,只好勉力而為。當其謀篇運筆之際,實感重若千鈞。
我應約寫的第一篇書序,是王立夫先生的《中國內(nèi)畫藝術(shù)與技法》,時間應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這樣算下來,距今已快 30年了。由此發(fā)軔,一路逶迤,鴻飛南北,以文會友,寫的序,編的書,越來越多,驀然回首之際,儼然集腋成裘矣。
此卷所收之序跋凡八十余篇,有論畫有評書有談印有品詩;而所序之書的作者,有年高德劭的前輩,也有未及弱冠的孩童,更多的則是與我年齡相仿的朋友。文章固然不拘成法,篇幅也是長長短短,蕪雜無章。但有一點是貫穿始終的,那就是:所有文章皆為友情之結(jié)晶,讀者讀文,即可識人;文緣所系,寫照傳神。至于寫得是否傳了神,那只能由讀者說了算,我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了。
此時此刻,我翻閱著書稿,眾多友人的音容笑貌,仿若浮現(xiàn)于字里行間。展卷之際,我真想給各位朋友鞠個躬道聲謝:一謝你們對我的信任,再謝你們對我的寬容。這些序跋,或因才力不逮,或因領(lǐng)悟不深,或因了解不足,或因涉獵不廣,總會有些不如人意處,但是,請相信我的真誠。我的每一篇序文或跋語,都是用心寫的,說的都是真話;蛟S,你們對這些文字并不滿意,但卻并沒有像當年孫老遇到的那位作者去追討去糾纏,這是你們的包容,也是我的幸運。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編入我為畫家、雕塑家所寫之序跋;第二輯編入我為書法家、篆刻家、攝影家、設(shè)計師以及工藝美術(shù)師所寫之序跋;第三輯為詩文集之序跋,這些詩文集的寫作者,既有詩人、作家、記者,也有各類藝術(shù)家和收藏家;第四輯則編入我為自己的書所寫的部分序跋。由于篇幅的限制,還有一些序跋不得不暫付闕如,只能留待今后再補入了。
早在 20 多年前,海天出版社就出版過我編的《范曾序跋集》,如今又出版我的這本序跋集,可見書緣之深厚。海天的聶雄前社長是我近 30 年的老友,他的支持是本書得以順利出版的前提;而許全軍和朱麗偉兩位編輯在本書的編輯設(shè)計等方面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致謝。
本書的書名守住寧靜取自書中的一篇文章,這是我為南京女書法家朱德玲所寫的一篇序言的標題。如今,特請德玲女士為本書題寫書名,可謂名正言順非君莫屬。謝謝德玲的妙筆!
2018 年 9 月 1 日于北京寄荃齋
侯軍,資深報人,文化學者,散文作家,藝術(shù)評論家,書法家及茶文化專家,F(xiàn)已出版各類專著20余部,內(nèi)容涉及藝術(shù)美學、輿論社會學、人物傳紀、散文隨筆、文化訪談等方面,著有《青鳥賦》《收藏記憶》《東方既白》《讀畫隨筆》等。自2013年起,連續(xù)策劃主辦了《集印為詩·侯軍陳浩李賀忠書法篆刻展》《詩意丹青·田耘朱德玲侯軍悅斯詩文書畫跨界展》等系列展覽,在全國已巡展12次,遍布大江南北近十座城市,在各界引發(fā)熱議,獲得廣泛好評。
田家風味《田原小品畫展》前言
轉(zhuǎn)益多師 卓然成家――《王洪增畫集》序
秋霜古意落硯田――《萬軻新畫集》序
謝定超的野逸之美《謝定超新作集》序
孔戈野畫集序
曠放中的溫文《張炳文畫集》序
苦吟派書畫家陳連羲兼論其山水畫近作
畫隱原來是王孫《愛新覺羅 恒凱繪畫集》序
站在東西方藝術(shù)的交匯點上《神色秘彩丁紹光畫展》前言
鐵筆追出心中畫《曾平鋼筆畫集》序
絢爛至極 歸于平淡《王子武畫集》序
耕耘在鵬城的熱土記鄒明其人其藝
人為茶所化 畫中見真茶讀田耘的茶畫新作
荷境 詩境 禪境《張小綱作品集》序
繁花重彩寫精神張士增畫展序
《宋玉明山水畫集》序
《倬爾的畫》序
詩化山水,映現(xiàn)詩意人生――《徐義生畫集》序
真山真水真性情《胡云生畫集》序
真誠李志強其人其畫
大自然的赤子與藝術(shù)的虔徒林鳴崗其人其畫
《莊錫龍漫畫》序
錢紹武藝術(shù)論綱《錢紹武作品》序
范曾藝術(shù)論綱《范曾談藝錄》編后記
《范曾序跋集》編后記
陳驤龍詩書畫集序
《陳驤龍詩文輯存》編后記
第二輯
周南海的融合之路《周南海的異材篆刻新作》序
執(zhí)著于稚拙《樊鴻賓書法作品集》序
詩意的方寸《印象福田:第二屆深圳篆刻家邀請展作品集》序
翰墨通才夏天公
《陳少梅常用印存》編后記
溯古以尋源 返璞為開新簡論終南印人鄭朝陽其人其藝
鄭朝陽的大快樂
歐陽福的幸運《歐陽福書法集》序
古意綿綿似陳茶品讀《郎鴻葉書法集》
追摹古人得高趣 別出新意成一家《顧志新書法篆刻集》跋
守住寧靜《朱德玲書法展》前言
毛錐同仗劍,吟嘯任徜徉《尹連城詩書集》序
篆刻藝術(shù)的忠誠守望者駱芃芃書法篆刻作品集序
養(yǎng)浩然之氣而致中和陳浩篆刻集序
亦狂亦逸,悟得書家真諦陳浩其書其人
見山居里獨鶴飛陳浩《見山居印痕》序
韌齋印譜序
篆云籀雨,回報鄉(xiāng)關(guān)《李賀忠內(nèi)蒙古省親書畫展》前言
《中國內(nèi)畫藝術(shù)與技法》序
設(shè)計碎片的美學意味洪忠軒《359 度情趣影像集》序
品味子光《百壺百味》序
鴻賓弄瓷
多面融合的大匠《樊鴻賓新作集》序
第三輯
《硯溪散筆》序
怎一個真字了得《四十年 徐義生回憶錄》序
筆共煙霞 心同天籟《硯溪吟草》序
寫在前面《詩意的裁判:范曾藝史談話錄》前言
樓乘震《悲欣人生》序
網(wǎng)絡(luò)是天生的平等派羅烈杰網(wǎng)文集《網(wǎng)住的日子》序
雜色文章,本色文人王藝的《獨自悶鍋》
秋水文章耐品評
為本體寫作的范本《阿朗文筆》序
喚醒塵封的記憶張國政《農(nóng)桑點滴續(xù)集》序
遠去了時間,遠去不了思考梁金河《隱者無疆》序
閱讀華靜華靜新著三種序
王煒《我的七十年》序
筑草為城劉眾《尋茶記》序
參香悟道《香道師培訓教材》代序
讀高松山《收藏隨感》的隨感
第四輯
償還情債代后記
品味寂寞《東方既白》自序
寫在《詩意丹青》前面
《淘書 品書》后記
收藏在扉頁中的記憶關(guān)于扉頁故事的開篇話
《收藏記憶》后記
《讀畫隨筆》后記
《品茶悟道》后記
集印詩畫
藝術(shù)化生存的別樣路徑《我拓我家 青島新作集》后記
寫在往事的后面
追尋書卷中的古意
因聆聽而富有――《問道集》后記
《弟子規(guī)》與人格塑造寫在《〈弟子規(guī)〉意解楷書字帖》付梓之際
《孤獨的大師》(增訂版)前言
《我拓我家雜譚》后記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