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詩歌現(xiàn)象研究》從創(chuàng)作機制、傳播模式和接受過程等三維視角出發(fā),發(fā)掘、聚焦21世紀中國新詩創(chuàng)作與批評中的一系列典型重要的現(xiàn)象及現(xiàn)象特質,既客觀敞開、還原現(xiàn)象形態(tài)流變的歷史軌跡和整體風貌,又深入揭示、闡發(fā)現(xiàn)象流變與聯(lián)系背后的內在規(guī)律,進而為總結新世紀中國新詩的成敗得失、繁榮當下的新詩創(chuàng)作提供有效的助益。同時,將研究對象置于宏闊的文化背景下,探討其與21世紀的復雜歷史、中外詩歌藝術傳統(tǒng)的關聯(lián),*終建立21世紀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與研究譜系。
羅麒,1986年生,黑龍江哈爾濱人,南開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任教于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當代新詩研究。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光明日報》、《當代作家評論》、《文藝爭鳴》、《南方文壇》、《揚子江評論》、《江漢論壇》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其中數(shù)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一項。
序
緒論
一、21世紀中國詩歌發(fā)展概況
二、21世紀中國詩歌面臨的歷史語境
三、21世紀中國詩歌研究的成果及不足
第一章 傳播方式的變革與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熱潮
第一節(jié) 詩歌的網絡化生存與發(fā)展
一、詩歌的網絡化生存
二、網絡詩歌的新氣象
三、網絡傳播的負面影響
第二節(jié) 紙媒詩歌刊物的蛻變與實驗
一、傳統(tǒng)詩歌刊物的艱難處境
二、辦刊策略的轉變
三、民刊的合流和實驗性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傳播新格局下的詩歌生態(tài)
一、詩歌傳播格局的變化
二、網絡開辟的廣闊空間
三、詩歌選本的經典化努力
第二章 詩歌主體身份認同
第一節(jié) 女性詩歌的熱潮與性別認同
一、新紅顏寫作
二、性別視角與立場的變化
三、創(chuàng)作中的困惑與迷失
第二節(jié) 代際寫作中的身份認同
一、60后詩人群的認同焦慮
二、70后詩人群的認同變異
三、80后詩人群的認同多樣化
第三節(jié) 地域詩學:地域文化與身份認同
一、向西去大理:雷平陽詩中的云南情結
二、雪國列車:張曙光詩中的東北情懷
三、夢里敦煌:古馬詩中的甘肅記憶
第三章 新及物寫作:詩歌與世界的互動
第一節(jié) 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及物傾向
一、及物寫作與現(xiàn)實主義詩歌基因傳承
二、社會問題的切實關注
三、日常經驗抒寫的智性提升
第二節(jié) 打工者詩歌
一、來自打工者的底層寫作
二、都市與鄉(xiāng)村之間的時代哀歌
三、打工詩歌的藝術轉變
第三節(jié) 地震詩歌現(xiàn)象反思
一、時光沉淀下的挽歌
二、沉痛背后的輕浮
三、被高估的轉折
第四章 自由詩藝的探索與實踐
第一節(jié) 詩歌意象的新內涵
一、古典詩歌意象的借鑒
二、現(xiàn)代詩歌意象的拓展
三、意象轉變的心理機制
第二節(jié) 詩歌敘事的大量涌現(xiàn)
一、21世紀詩歌敘事的可能
二、詩歌敘事技巧新變
三、狂歡化敘事的隱憂
第三節(jié) 口語詩歌的新形態(tài)
一、詩歌和語言的共同選擇
二、口語入詩的新嘗試
三、被夸大的口語危機
第五章 詩歌接受與詩歌批評
第一節(jié) 詩歌接受的窘境
一、詩歌經典化焦慮
二、大眾接受中的詩歌事件化
三、對詩歌精神的不同理解
第二節(jié) 詩歌批評面臨的挑戰(zhàn)
一、詩歌標準:迷惑中的建構
二、詩歌評獎的信任危機
三、批評的立場、頻率與尺度
結語
一、21世紀中國詩歌的總體趨向
二、詩學建構的新成就
三、當下詩歌發(fā)展的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