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與人文》以天文學的發(fā)展歷史為經,以天文學與人類文化其他方面的互動關系為緯,呈現(xiàn)一部在廣闊歷史視野下的天文與人文的互動史。《天文與人文》以豐富的實例和充分的論述證明,歷史上的天文學從來不是一門孤立的學問,它與人文學科的各方面有著深厚的交集。從古到今,天文與哲學、政治、宗教和人類知識的其他方面發(fā)生著生動而豐富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因此,通過閱讀本書,獲得的將是一部反映人類如何與自然打交道的歷史,一部描寫人類如何認識到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這種認識是如何演進的歷史,一部展現(xiàn)天文學與人類的社會、文化和思想領域之間如何發(fā)生交互作用的歷史,歸根結底是一部人類自身的智性成長史。
深邃浩渺的星空中隱藏著無窮豐富的知識。遠行者賴以辨明方向,定居者得以按時作息。中國人辨認出上天的訓誡,希臘人看到永恒的完美。哥白尼讀出宇宙中心的旁落,牛頓據(jù)此建立天地統(tǒng)一的法則。贏到哈勃定律揭示宇宙如此之浩瀚,地球變成一顆忽略不計的塵埃。 天空是一面鏡子,人類雖然照見了自身的渺小,也看到了自身的成長。
鈕衛(wèi)星,1968年生,浙江湖州人。1990年南京大學天文系本科畢業(yè),1996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生畢業(yè),獲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博導。主要在天文學史領域內進行學術研究,并從事科學史教學。多年來對中古時期中外天文學的交流與比較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了一系列相關論文。獨著、合著和翻譯學術專著10多部,包括《西望梵天:漢譯佛經中的天文學源流》、《天文西學東漸集》(合著)、《科學是怎樣敗給迷信的》(譯著)等。主持和參與了多個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受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曙光學者項目和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的資助。
總序 通識教育再認識
第一章 緒論:歷史視野下的天文與人文
天文·天文學·天文學史
天文與人文
天文學史的通識教育功能
援引著名案例,感受理性探索精神
還原歷史“現(xiàn)場”,培育學術創(chuàng)新素質
展示探索歷程,體會科學研究方法
第二章 萌芽時期的天文學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作為一種生存技能的天文學
周日天象與方向的辨別
周年天象與季節(jié)的確定
時辰的確定
恒星命名和星座劃分
中國古代的星空
西方星座體系
從星占學到天文學的萌芽
基于偶然事件的占卜
巴比倫星占學實踐和周期性天象的發(fā)現(xiàn)
第三章 古希臘的天文學與哲學
前蘇格拉底時期自然哲學家眼中的宇宙
愛奧尼亞學派的本原說和宇宙論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宇宙
雅典時期的天文學
柏拉圖主義和“拯救現(xiàn)象”課題的提出
亞里士多德宇宙學
歐多克斯的同心球體系
希臘化時期的天文學成就
阿里斯塔克和地動說的萌芽
埃拉托色尼和地球大小的測定
阿波羅尼烏斯發(fā)明的偏心圓和本輪一均輪模型
喜帕恰斯的工作
托勒密的集大成之作《至大論》
第四章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及其政治、社會和文化功能
中國古代天文學發(fā)展概覽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基本運作
天文機構和人員
天象的觀測和記錄
歷書的編算、印制和頒發(fā)
天文儀器的研制和管理
天文典籍的編制和管理
中國古代歷法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概念
年月日的概念
陰歷·陽歷·陰陽歷
閏月與閏周
平氣與定氣
紀日與紀年
月名、月建與三正
時刻制度
中國古代的宇宙學
……
第五章 阿拉伯世界的天文學與伊斯蘭宗教實踐
第六章 歐洲近代天文學革命與知識進步
第七章 牛頓主義的傳播與天體力學的建立
第八章 天體測量的進步與天文學的實用化
第九章 更多的星光與天體物理學的興起
第十章 擴展的宇宙視野和人類的自身定位
第十一章 余論:宇宙、生命和文明的延續(xù)
附錄一 天文學史大事年表
附錄二 全天88星座表
這個系統(tǒng)不是唯一的宇宙系統(tǒng),此外還有無限多的“銀河系”。他推想當時天文學家觀測到的那些橢圓形星云是另外一些“銀河”,它們與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一起,又構成了更大的宇宙系統(tǒng)。在第一部分一開始,康德還特別加入了一節(jié)“為便于理解以下內容最必要的牛頓宇宙學基本概念綱要”。
《宇宙發(fā)展史概論》第二部分為“關于自然界的原始狀態(tài),天體的形成,天體運動的原因以及它們在整個宇宙中、尤其在行星系中的規(guī)則性聯(lián)系”。這一部分是全書的核心,康德在這里試圖只用力學規(guī)律來說明宇宙體系是怎樣從它最原始的狀態(tài)發(fā)展起來的,完整地闡明了他的星云假說。他認為,太陽系的所有天體無一例外地都從一團彌漫的小微粒(原子星云)借助引力的作用聚集而成。在自然的原始狀態(tài),所有物質的微粒散布在整個宇宙空間,由于吸引力引起最初的擾動,天體在吸引最強的地方開始形成。微粒普遍地向中心降落,由物質分解而成的最細小部分產生斥力,斥力和引力相互結合使得降落運動的方向發(fā)生改變。所有這些運動都以同一的方向指向同一地帶。所有的質點都涌向一個共同的平面。它們減低運動速度,以便同它們所在位置上的重力相平衡。所有的質點環(huán)繞中心體沿著圓形軌道自由運行。這些運動著的質點聚合成行星,在一個共同平面上向同一個方向自由運動,近中心點的接近于圓周運動,距離較遠的偏心率也隨著較大。
這樣,康德用星云假說比較成功地解釋了太陽系的起源問題,并且既克服了笛卡爾旋渦學說中片面強調斥力作用因而無法說明太陽和行星怎樣由物質微粒形成球體的困難,也克服了牛頓片面強調引力作用因而無法說明行星繞日運動的初始動力。最后在這一部分中康德還把星云假說推廣到了整個恒星世界。
《宇宙發(fā)展史概論》第三部分為“以人的性質的類比為基礎對不同行星上的居民進行比較的一個嘗試”?档略谶@一部分中對外星生命和太陽系外行星存在的可能性進行了討論,頗具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