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思想家:笛卡爾》首先簡要介紹了笛卡爾的生平經(jīng)歷,并以此為線索,逐步展開,論述笛卡爾對于方法論、上帝、物質等概念的理解,幫助讀者全面、系統(tǒng)地理解笛卡爾的思想世界,把握其富有啟發(fā)性和包蘊性的思想。
馬克思、黑格爾、羅素、榮格等47位國外哲學大師的主要思想與精彩作品!了解重要的西方哲學家、感悟哲學大師精髓的上佳之選!
《偉大的思想家》叢書特點和要點突出,文字簡明通俗,同時又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哲學家的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后還附有該哲學家的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
本套叢書每本都用短短的一百來頁概述一個哲學家的整個哲學體系,沒有讓你閱讀原著的迷惑,脈絡清晰,通俗易懂。
本套叢書雖不能幫你解決困境,但偉大的思想家留下的思索,會給予你慰藉和力量,讓哲學理性的光輝照亮人生之路。
張世英、趙敦華主編。張祥龍、劉清平、郝長墀、袁銀傳、李超杰、方旭東、周偉馳等知名學者鼎力推薦!北大、人大、復旦、武大等校30名師聯(lián)名推薦!
笛卡爾( Descartes)改變了我們關于世界的概念。他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在科學史上第一個提出了運用少數(shù)幾條基本法則來理解所有物理變化的觀念。他將這一強有力的觀念運用于從天文學到解剖學等極為廣闊的物理現(xiàn)象。他親手研制鏡片、觀察星空、解剖尸體、用磁鐵做試驗,并且為把所有知識融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而孜孜不倦地閱讀、思考和寫作。
笛卡爾還致力于這一新科學的方法論和哲學意義。年輕時,他首先成為一名數(shù)學家,并以其數(shù)學經(jīng)驗為基礎,創(chuàng)立了一種實用的研究方法和一般難題解決方法。時至中年,他試圖揭開其事業(yè)的哲學面紗。他的懷疑方法是一種革命性的觀念,這一觀念有助于幾代思想家從中世紀基督教思想的束縛下獲得解放。當然,他也為使科學與宗教的共存成為可能做出了有益的努力。笛卡爾終生信奉天主教,在他看來,新科學與教會的重要教義可以協(xié)調(diào)起來。
在這些方面,笛卡爾都清晰地表達出了其他思想家也正在感受到的種種變化。歐洲正在經(jīng)歷一場導致科學誕生的深刻革命。每個時代都有其自己的假說,這種假說是眾多思想家無法清楚地表達出來的,更談不上對之進行批評性的檢驗了。笛卡爾具有令人吃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敢于向他所處時代占統(tǒng)治地位的關于人類生活和宇宙的觀念提出挑戰(zhàn)。本書就是要向讀者呈現(xiàn)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
我愿將此書獻給我的父親艾倫,在我的孩提時代,他就通過向我提問我是如何知道我存在的來促使我開始思考哲學和笛卡爾。
本書的完成還應歸功于其他眾多研究笛卡爾的著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斯蒂芬·高克羅杰的《笛卡爾:一個知識分子的傳記》(Stephen Gaukroger,Descartes: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一書。還要感謝丹 ·科拉克(Dan Kolak)提供的所有幫助。
本書所引用的有關笛卡爾著作的參考書通常是指由查爾斯·亞當斯( Charles Adams)和保羅·坦納利( Paul Tannery)編纂的 11卷本的文集。引文將采用以下形式: AT V 28(AT是亞當斯和坦納利的縮寫, V為文集的卷數(shù), 28為頁碼)。有關笛卡爾著作的其他文集也采用這種引用形式。
主編:張世英、趙敦華;
著者:英文原版主編克拉克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各著者均為美國大學著名學者。
譯者:均為國內(nèi)大學或研究機構的知名學者
。ㄈ缌_素研究專家陳啟偉、海德格爾研究專家張祥龍、懷特海研究專家李超杰等)
1 001
2 013 3 029 4 041
Contents
總序序
背景
歷史背景 / 004科學的緩慢誕生 / 007
隱居生活
方法論規(guī)則
規(guī)則 / 034
論世界
從物理學到形而上學 / 047
5 049
6 065
7 073
8 095 9 105
對懷疑的挑戰(zhàn)
另外兩個論證 / 058作為工具的懷疑 / 061
我思
對我思的解釋 / 068對我思的著名批評 / 070限定條件 / 072
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
第一步:證明上帝的存在 / 075第二步:重構知識 / 085笛卡爾的循環(huán)論證 / 088虛假信念 / 091
物質
推論 / 101
動物與機器
心靈的本質 / 108思想的兩個方面 / 111內(nèi)省性解釋 / 112心靈的因果分析 / 113
10 121
11 135
12 149
笛卡爾與動物 / 115不明顯的分界線 / 117公開性 / 118
生活在機械世界里
二元論存在的問題 / 128其他本體論觀點 / 131
身體的激情
實體的統(tǒng)一 / 137激情 / 141倫理學 / 145
補遺
兩種論證存在的問題 / 150這種觀點存在的問題 / 152
參考書目 /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