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首先系統(tǒng)地介紹我國雹暴的氣候學及天氣學特征,并說明其基本危害;其次詳述雹暴的天基、空基、地基觀測系統(tǒng)和方法;再次揭示雹暴的基本物理特征;再其次分析雹暴的數(shù)值模擬方法;最后給出雹暴的預警預報方法。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1章 雹暴天氣及其災害 1
1.1 雹暴的氣候學特征 1
1.1.1 全球雹暴氣候特征 2
1.1.2 全球雹暴年變化特征 3
1.1.3 全球雹暴日變化特征 4
1.2 雹暴的天氣學特征 5
1.2.1 雹暴天氣的環(huán)境條件 5
1.2.2 雹暴天氣中產生冰雹的條件 5
1.2.3 雹暴天氣中產生陣風鋒的條件 8
1.2.4 雹暴天氣中產生龍卷的條件 9
1.2.5 雹暴天氣特征的基本監(jiān)測與預警 11
1.3 雹暴所造成的危害 11
1.3.1 典型的雹暴災害 11
1.3.2 雹暴的建筑物致災因子 12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雹暴的觀測系統(tǒng)和方法 16
2.1 雹暴的地基觀測系統(tǒng)和方法 16
2.1.1 單偏振雷達(反射率因子ZH) 17
2.1.2 雙偏振雷達 21
2.1.3 圓偏振雷達 24
2.1.4 多普勒雷達 25
2.1.5 新一代天氣雷達 25
2.1.6 電子掃描式相控陣天氣雷達 27
2.2 雹暴的空基觀測系統(tǒng)和方法 29
2.3 雹暴的天基觀測系統(tǒng)和方法 30
2.3.1 可見光觀測 31
2.3.2 紅外觀測 32
2.3.3 微波輻射觀測 33
2.3.4 降水雷達觀測(ku波段) 33
參考文獻 35
第3章 雹暴的基本物理特征 38
3.1 雹暴發(fā)生的大尺度及中尺度環(huán)流特征 38
3.2 雹暴的激發(fā)條件 42
3.2.1 天氣類激發(fā)條件 42
3.2.2 重力波激發(fā)條件 44
3.2.3 下墊面類激發(fā)條件 46
3.3 雹暴的熱力特征 47
3.3.1 高空冷渦型雹暴 48
3.3.2 西北氣流型雹暴 50
3.3.3 高空低槽型雹暴 51
3.3.4 小結 52
3.4 雹暴的動力特征 52
3.4.1 超級單體雹暴 53
3.4.2 多單體雹暴 54
3.5 雹暴的微物理特征 56
3.5.1 雹胚的形成 56
3.5.2 冰雹的生長 57
3.6 雹暴的電學特征 59
3.7 本章小結 63
參考文獻 64
第4章 雹暴的數(shù)值模擬方法 69
4.1 雹暴的中尺度模式的數(shù)值模擬 69
4.2 雹暴的云模式的數(shù)值模擬 71
4.3 雹暴數(shù)值模擬的參數(shù)化方法 72
4.4 雹暴數(shù)值模擬實例 74
參考文獻 79
第5章 雹暴的預警預報方法 82
5.1 雹暴的觀測預警預報指標 83
5.1.1 探空資料的應用 83
5.1.2 雷達資料的應用 85
5.1.3 衛(wèi)星資料的應用 94
5.1.4 閃電資料的應用 95
5.1.5 回波特征追蹤法和交叉相關追蹤法 96
5.2 雹暴的數(shù)值預警預報指標 97
5.2.1 提供雹暴環(huán)境參量 98
5.2.2 數(shù)值預報與雷達外推結合 99
5.3 雹暴預警預報指標的綜合應用 99
參考文獻 99
第6章 人工消雹的方法 103
6.1 人工消雹的原理 103
6.1.1 冰晶化催化劑 104
6.1.2 催化過程的微物理效應 105
6.1.3 催化的動力效應 106
6.1.4 將冰雹轉化降水 108
6.2 人工消雹的作業(yè)過程 108
6.2.1 雹暴預警 109
6.2.2 雹云定位 110
6.2.3 設備及人員布局 110
6.2.4 播撒設備 111
6.2.5 信息化作業(yè)指揮系統(tǒng) 111
6.3 人工消雹的效果檢驗 112
6.3.1 統(tǒng)計對比檢驗法 113
6.3.2 物理參數(shù)檢驗法 117
6.4 小結 118
參考文獻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