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譯林:紅與黑(著名翻譯家郭宏安譯本,法文直譯無刪節(jié)!海明威、毛姆心中真正的杰作!高曉松推薦!)
定 價:49 元
叢書名:經典譯林
《紅與黑》是一部擁有世界聲譽的經典小說,真實地再現(xiàn)了法國波旁王朝復辟以后的歷史氛圍。作者斯丹達爾通過細膩的觀察和切身的體驗,準確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封閉狹隘。主人公于連?索萊爾是一個孱弱而靦腆的平民青年,他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毅力、野心在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奮斗,小說講述的就是他的人生悲劇。
《紅與黑》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不事雕琢而意蘊深刻,精彩紛呈,它書寫俗望中的迷茫困頓,被譽為青年人的靈魂哲學詩,是海明威一生不可不讀之書,毛姆心目中真正的杰作。本譯本為資深翻譯家、傅雷翻譯獎得主郭宏安譯本。郭宏安先生為此備譯三十載,簡潔譯筆忠實體現(xiàn)原作:據(jù)說斯丹達爾每于寫作前讀《民法》,取其簡潔明了、洗盡鉛華的詞句和語氣,以控制筆觸,郭宏安譯本深得其精髓。
誰是幸福的少數(shù)人?子曰:五十而知天命。現(xiàn)今五十歲上下的中國知識分子,很少不知道有一本法國小說叫做《紅與黑》的,因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在年輕的時候讀過這本書,都懷著激烈昂奮甚至矛盾的情緒對待過書中的主人公,無論他們是喜歡他還是討厭他,是同情他還是鄙視他。他們后來也都被教導過怎樣讀這本書怎樣看這個人。于是,喜歡這本書同情這個人的許多人改變了態(tài)度,有的是心悅誠服,有的是陽奉陰違,有的則是鉗口不言了,當然也有人為這本書這個人付出過代價。一本書讓一些人激動,讓一些人憤怒,讓一些人恐懼,也讓一些人不惜興師動眾口誅筆伐強迫另一些人改變看法和態(tài)度,這就是《紅與黑》在中國的命運。俱往矣,那個距離我們還不太遙遠的史無前例的年代!還有那個雖非史無前例卻已然開始有些離奇的年代!不過,平心而論,對一本書提出怎樣讀的問題,本身并非別出心裁,更不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當然也無可非議,這是所有可以被稱作偉大的小說的共有的品格。例如《紅樓夢》,有人讀出了革命,有人讀出了政治,有人讀出了愛情,有人讀出了人生,等等。或者就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似乎亦無不可,只是請這些種種的家勿強迫別人見他們之所見,以怎樣讀為由在別人的靈魂里動刀動槍的。《紅與黑》也是一樣。自一八三年以來,一個半多世紀中,人們從中看出的東西絕不比從《紅樓夢》中看出的少。有學者說關于《紅與黑》的研究已經成為了西方的紅學,這不是夸大其詞。在中國,關于曹雪芹的《紅樓夢》,有所謂紅學和曹學;在西方,關于斯丹達爾(他的名字曾經被譯做司湯達)的《紅與黑》,則有紅學和貝學,因為斯丹達爾本名叫亨利?貝爾。這里把兩本書扯在一起,并沒有打算作一篇比較文學論文的意思,實在是因為這兩本書的因緣不單單在它們都有一個不尋常的命運,而是因為它們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怎樣讀的問題。曹雪芹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斯丹達爾則堅信五十年后《紅與黑》才會有讀者,他說:我將在一八八年為人理解。我看重的僅僅是在一九年被重新印刷;蛘咦鲆粋在一九三五年為人閱讀的作家?磥恚鯓幼x才能解其中味,是這兩本書面臨的共同的問題。研究者已經用豐富的事實證明了,《紅與黑》真實地再現(xiàn)了法國波旁王朝復辟以后的歷史氛圍。斯丹達爾是個旅行家,足跡遍及巴黎和外省的許多地方。他通過細膩的觀察和切身的體驗,準確生動地描繪了外省生活的封閉狹隘和被銅臭氣毒化的心靈。在小城維里埃,耶穌會橫行霸道,資產階級自由派虎視眈眈,封建貴族則感到危機四伏;不過,從上到下,從貴族到平民,最高的行為原則只有一個:帶來收益。巴黎的上流社會則以煩悶無聊為特征,花天酒地,尋歡作樂,夸夸其談,但都掩蓋不住他們對拿破侖的仇恨和恐懼。在巴黎,在外省,復辟的貴族和反動的教會都一樣地害怕再來一次革命,這是一個停滯、萎縮、喪失了活力的社會。自由資產階級也不見有更多的光彩,他們與封建貴族既相互對立又相互勾結。斯丹達爾在小說中設置了許多準確的時間參照,例如選舉的時間、話劇《愛爾那尼》和歌劇《曼儂?萊斯戈》的演出、秘密宗教組織圣會影射信仰騎士聯(lián)合會等等諸如此類的史實,都令當時的讀者一眼便可看出那是查理十世的治下。研究者還為書中的許多人物找出了可能的原型,例如德?萊納市長的原型是卡里克斯特?德?皮納侯爵,斯丹達爾早年的一個同學;年輕的阿格德主教的原型是紅衣主教德?羅安公爵,不到四十歲就當了貝藏松的大主教;總理德?奈瓦爾先生是德?波利涅克親王,一八三年的外交部長,當年又擔任了總理;德?拉莫爾侯爵的原型則是愛德華?德?菲茨雅姆公爵,貴族院議員,國王的親信,等等。這一切都使《紅與黑》具有一種歷史的真實感。研究者利用斯丹達爾本人的文字和當時報刊的材料,揭示出《紅與黑》的副題《一八三年紀事》并非虛言,確為七月革命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政治形勢的真實寫照。他們早就把目光投向了書中有關秘密記錄的四章,認為是作者以真實的政治事件為藍本寫出的,即一八一七年;庶h人密謀請求外國的軍事保護,對付日益迫近的革命危機。晚近的研究則拋棄了這個藍本,徑直指出斯丹達爾于一八二九年和一八三年寫給朋友的信中就站在共和黨人的立場上談論一八三年的內戰(zhàn)危機,幾乎用的就是小說中的語言。在當時報刊中的文章中已經出現(xiàn)了密使、秘密記錄的字樣,有的文章甚至列出了參加秘密會議的人的名單,其中就有剛剛上任的總理德?波利涅克親王。有案可稽,查理十世的政府確有企圖廢憲的活動,而且把希望寄托在萊茵河的彼岸。著名的極端保王黨人維特羅爾在回憶錄中透露,保王黨人在一八三年企圖發(fā)動政變,用君主專制取代當時的君主立憲制。有的研究者甚至認為這幾章是全書的關鍵,這當然是一種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觀點,似乎是模仿第四回《紅樓夢》的總綱的說法。研究者無一例外地懷著極大的興趣關注于連?索萊爾的悲劇命運,因為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全部《紅與黑》就是他浮沉升降興衰榮辱的過程。一個孱弱靦腆的平民青年只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奮斗,為了實現(xiàn)他那巨大的野心,他不僅要處處顯示知識和能力上的優(yōu)勢,還要采取種種不大光彩的手段,例如虛偽、作假和違心之舉。然而正當他爬上一定的位置,自以為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坦途時,一封信就打斷了他上升的勢頭,讓他明白他仍然是一個汝拉山區(qū)窮鄉(xiāng)下人。他曾經試圖擺脫自己受欺凌遭蔑視的地位,以為在貴族社會里爬上高位就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抱負,然而他終于不曾放棄他最后的防線,即他的尊嚴。在這個人物形象的身上,作者打上了或深或淺的個人印記,讀者也傾注了最復雜、最矛盾也最激烈的感情。有的研究者在于連的身上看到的是心靈的詩意和社會的平庸之間的對立和沖突,是社會對個人的戕害以及個人對社會的反抗。有的研究者認為,于連的全部心靈都體現(xiàn)著一種與封建觀念相對立的思想體系,一種以個人為核心的思想體系,這種思想體系決定了他和那個行將滅亡的社會之間的不可調和的沖突,也決定了他無可挽回的悲劇命運。有的研究者則認為,于連的悲劇是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于是,于連究竟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還是一個反抗封建制度的資產階級英雄,值得同情,還是應該受到批判,等等,就成了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研究者懷著同樣強烈的興趣關注于連的愛情,因為于連的成功以同兩個女人的戀情為標志,他也是在這兩個女人的愛情中走向死亡的。于連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始于于連的誘惑,止于德?萊納夫人的征服;而于連和德?拉莫爾小姐的愛情則始于德?拉莫爾小姐的主動爭取,止于于連的消極排拒。一個是心靈的愛情,一個是頭腦的愛情,結果是心靈戰(zhàn)勝了頭腦。對于連來說,愛情是手段,飛黃騰達、社會成功才是目的;然而于連畢竟是善良的,他不能在愛情中始終藏著心計,反而極易動真情。在試探中,在纏綿中,在痛苦中,在激情澎湃中,在感情的種種波折中,他都有真情的流露。他真誠地愛過德?萊納夫人,也真誠地愛過德?拉莫爾小姐。當他一旦明白社會成功并不就是幸福的時候,他離開了德?拉莫爾小姐,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于連的兩次愛情經歷,對于連來說,是破除迷障走向清醒;對斯丹達爾來說,則是一種愛情觀的呈現(xiàn),愛情不僅僅是肉體的接觸,更是兩顆心靈的融合。德?拉莫爾小姐的感情固然也從造作走向真實,但其支柱始終是一種思想,為斯丹達爾所不取;德?萊納夫人的感情則始終是一種心靈的呼喚,是自然的,為斯丹達爾所贊許。如果說把《紅與黑》稱作愛情小說會給人一種偏狹之感的話,究竟還是比將其稱作政治小說更為自然,不使人感到窒息。
斯丹達爾(Stendhal,17831842),法國著名小說家。出生于法國小城格勒諾布爾,少年時代崇拜拿破侖,加入他領導的軍隊。這段經歷深刻影響了他的思想和寫作。他的作品有《紅與黑》《紅與白》《巴馬修道院》《拉辛與莎士比亞》等。他是西歐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家,在19世紀20年代率先提出了文學的時代性問題,同時以反映時代的杰作在當時反對法國古典主義的文藝斗爭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對于人們認識了解和研究那個時代也具有重要價值。郭宏安,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資深學者、名譽學部委員,2012年傅雷翻譯出版獎獲得者。譯著《加繆中短篇小說集》《紅與黑》《大西島》《惡之花》等。
上卷第一章小城第二章市長第三章窮人的福利第四章父與子第五章談判第六章煩惱第七章精選的緣分第八章小小風波第九章鄉(xiāng)間一夜第十章雄心和逆境第十一章一個晚上第十二章出門第十三章網(wǎng)眼長襪第十四章英國剪刀第十五章雄雞一唱第十六章第二天第十七章第一助理第十八章國王在維里埃第十九章思想使人痛苦第二十章匿名信第二十一章與主人對話第二十二章一八三年的行為方式第二十三章一位官員的憂傷第二十四章省會第二十五章神學院第二十六章人世間或富人缺什么第二十七章初試人生第二十八章迎圣體第二十九章第一次提升第三十章野心家下卷第一章鄉(xiāng)居的快樂第二章初入上流社會第三章頭幾步第四章德?拉莫爾府第五章敏感和一位虔誠的貴婦第六章說話的腔調第七章痛風病發(fā)作第八章哪一種勛章使人與眾不同?第九章舞會第十章瑪格麗特王后第十一章女孩子的威力第十二章這是一個丹東嗎?第十三章陰謀第十四章一個女孩子想些什么第十五章這是一個陰謀嗎?第十六章凌晨一點鐘第十七章古劍第十八章殘酷的時刻第十九章滑稽歌劇第二十章日本花瓶第二十一章秘密記錄第二十二章討論第二十三章教士,樹林,自由第二十四章斯特拉斯堡第二十五章道德的職責第二十六章精神之愛第二十七章教會里最好的職位第二十八章曼儂?萊斯戈第二十九章煩惱第三十章喜歌劇院包廂第三十一章讓她害怕第三十二章老虎第三十三章偏愛的地獄第三十四章才智之士第三十五章風暴第三十六章悲慘的細節(jié)第三十七章主塔樓第三十八章一個有權勢的人第三十九章困境第四十章寧靜第四十一章審判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