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
定 價:68 元
叢書名:劍橋中國史
當前圖書已被 10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美]R.麥克法夸爾,費正清編
- 出版時間:2007/12/1
- ISBN:9787500407522
-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27
- 頁碼:664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版
- 開本:16K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第14卷的中譯本,描述了1949—1965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努力解決中國當代問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遇到的問題。本書共兩編,第一編記錄了新政權將蘇聯(lián)模式運用于中國嘗試,第二編論述了為尋求本國發(fā)展模式而做的努力。兩編都分析了該時期政治、經濟、教育、黨與知識分子、外交等方面的關鍵問題和發(fā)展狀況,以及所有這些方面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和“文化大革命”發(fā)生的作用。
《劍橋中國史》是劍橋多種歷史叢書中的一種,各卷由研究中國歷史相應時期的學者編輯,卷內各章由各課題的專家撰寫,包括世界各國的中國史研究工作者;在一定程序上代表了西方中國史研究的水平和動向,在國際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秳蛑腥A人民共和國史(上卷):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的翻譯仍本著忠實于原著的態(tài)度,作者的觀點、對材料的選擇和使用等請讀者自行鑒別。
總編輯序
第14卷序
第一章 中國的再統(tǒng)
哈佛大學名譽歷史教授 費正清
歷史地了解中國的幾個階段
中國統(tǒng)一的成就
現(xiàn)代化的作用
地方控制的問題
第一篇 模仿蘇聯(lián)模式,1949-1957年
第二章 新政權的建立和鞏固
悉尼大學政治學講師 弗雷德里克·C.泰韋斯
總論
鞏固和重建,1949-1952年
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1953-1956年
調整新的社會主義制度,1956-1957年
第三章 恢復經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國際研究教授 尼古拉斯.R.拉迪
經濟背景
戰(zhàn)后的恢復
第一個五年計劃
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編制
第四章 新秩序的教育
香港,大學教職員國際協(xié)會副教授 蘇珊娜·佩珀
民國時期的遺產
共產黨邊區(qū)的遺產
學習蘇聯(lián)
50年代透析
第五章 黨與知識分子
波士頓大學歷史教授 默爾·戈德曼
知識分子和政府之間的歷史關系
黨和知識分子在1949年以前的沖突
黨對知識分子的控制的確立,1949-1955年
“百花運動”
“反右運動”
第六章 外交關系:從朝鮮戰(zhàn)爭到萬隆路線
東京外國研究大學教授 中鴯嶺雄
第二篇 尋求中國道路,1958-1965年
后記
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
參考文獻介紹
政治掛帥:略論1949年后的中國研究
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 米歇爾·奧克森伯格
知識分子最初不冷不熱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這是由于1951-1952年思想改造運動以來他們的思想意識已被重新塑造。盡管擔心放松之后壓力又會隨之而來,但他們最后仍對官方再三的推動和對1957年整個5月中那些大膽發(fā)言的人沒有受到大量涌現(xiàn)的反批評的懲罰這一事實作出了反應。從一個意義上說,知識分子的批評基本上沒有危及黨的統(tǒng)治。大部分批評涉及與其作用和職能直接有關的問題和沖突。此外,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提出的批評與1956年以來官方媒介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教主義”的責難相似。甚至一些體制改革的建議,諸如把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轉變?yōu)槿珖嗣翊泶髸纳显旱南敕,也反映了黨內最高領導人已經提出的想法。
但是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攻擊深深地令人不安。這與其說是由于某些意見(偏差可能是因某種原因而從制度內部產生的說法,甚至少數(shù)要求黨消亡的過激情緒)的結果,倒不如說是由于知識分子與黨的權威的日常對抗的抱怨情緒的升級和他們反映的不滿情緒的深度。從甚至上街陳訴其不平的學生行動中可以看出,情感的強度是很明顯的。通過集中攻擊黨的干部在其工作單位日常事務中的缺點,知識分子實際上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是否有能力領導中國的問題?墒潜仨殢娬{的是,這并不是對制度的否定。甚至幾名最直率的學生批評者仍支持公有制,歡呼毛澤東是“拯救中國的革命領袖”,并且向中共表示了即使是又恨又愛,卻是忠誠的態(tài)度:“我們需要黨的領導,但堅決反對黨單獨作出決定!薄傍Q放”的結果說明了對制度的主要綱要和中共建設新中國的綱領的繼續(xù)支持,但也表明有技能的集團對各種黨的統(tǒng)治的具體形式的嚴重不滿。到5月中,黨的領導對所發(fā)生的一切感到沮喪。在發(fā)展中已被委以重任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受到培養(yǎng)的學生的不滿程度使人深感苦惱。此外,黨的干部的士氣受到嚴重的打擊,因為他們被要求忍受批評的沖擊。
“百花運動”的試驗為什么失?說到底,失敗是由于對中國新形勢的某些根本性的錯誤認識。毛澤東假定知識分子本質上站在社會主義一邊,與制度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于是他斷定,他們甚至對像黨的整風那樣敏感的事情,也能作出積極的貢獻。這樣就沒有考慮到以下的事實: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作為一個集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以來,一直受到沉重的壓力;他們所設想的自己的利益常常受到嚴重的侵害;他們與黨的干部的關系特征是互不信任。當毛澤東把知識分子推到整風的前列時,他實際上要求他們執(zhí)行一項不可能做到的任務:大膽地批評他們常常害怕和厭惡的黨的當權派,可是在批評時又要本著“和風細雨”的精神。
黨的干部也被置于前所未有的地位上。實際上,他們正被要求重新確定黨的領導權力,要用過去從來沒有明確規(guī)定過的方式,去考慮非黨知識分子的觀點和才能。此外,他們本人也受到這些出身有問題和思想落后的人的批評,這種情況似乎是最不公平的。由于干部和知識分子之間潛在的緊張關系,任何加劇這些緊張關系的嘗試,不管是多么不自覺,必定會無法控制(進一步的討論見第五章)。
……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