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中國20世紀文學學術發(fā)展歷史進行了深入細微的敘述,在文藝學學術史研究領域具有填補空白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全書以20世紀作為歷史的坐標,以傳統(tǒng)文論作為前史背景,并突出了20世紀中國文藝學現(xiàn)代轉型的重大主題,明確了“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地位。 本書作為一種歷史敘述,以問題為綱,以學術范型為關節(jié)點,內史與外史結合,從學術問題的變遷到學術范型的轉換,從對社會歷史文化等外在影響的觀照到對學術發(fā)展內在理路的清理,本書有效地將發(fā)生在20世紀文藝學研究中紛紜復雜的人物和事件、著作和觀點匯成歷史的長河。本書既是集體編撰的結晶,亦保留了明顯的個人風格,這些都為完善文藝學學術史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中國20世紀文學學術史:第一部
全書緒論
上編 乾嘉時期文藝學的格局
緒論
第一章 考據(jù)學的挑戰(zhàn)與桐城派的回應
第一節(jié) 官方政策和學風的變化
第二節(jié) 考據(jù)學的勃興
第三節(jié) 桐城文論的特征之一:古文統(tǒng)緒論的確立
第四節(jié) 桐城文論的特征之二:文章學的哲理化
第二章 性靈詩學的崛起
第一節(jié) “溫柔敦厚”的詩教論與格調說
第二節(jié) 性靈說的時代意義
第三節(jié) 《隨園詩話》的文化特色
第四節(jié) 袁枚詩論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關系
第三章 學術史維度上的文學思考
第一節(jié) 章學誠治學特征
第二節(jié) 《文史通義》的學術宗旨
第三節(jié) 學術史視野中的文學
第四章 乾嘉文藝學中的若干關節(jié)問題
第一節(jié) 闡幽正俗的文學宗旨
第二節(jié) 性靈說與質性論的歷史意味
第三節(jié) 實學背景中的文學知識理性
下編 19世紀文學觀念的裂變
第五章 19世紀的社會與文化背景
第一節(jié) 中國近代歷史的雙向運動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整合與變異
第三節(jié) 從西學東漸到構建新學
第六章 近代意識的初萌與創(chuàng)作觀念的新變
第一節(jié) “人”的覺醒對傳統(tǒng)文化原則的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 經世文論對傳統(tǒng)文學原則的改造
第七章 傳統(tǒng)文學理論的自我調整和趨于終結
第一節(jié) 桐城文論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
第二節(jié) 在矛盾困境中尋求出路的古典詩學
第三節(jié) 以詩教尊詞——詞興的復興和歸宿
第四節(jié) 古典藝文學的概論與終篇
第八章 新學思潮中的文學新觀念
第一節(jié) 文學觀念理論基礎的變動
第二節(jié) 近代新聞觀念向文學觀念的滲透
第三節(jié) 詩歌改革探索的理論
第四節(jié) “新小說”意識的孕育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20世紀文學學術史:第二部(上)
中國20世紀文學學術史:第二部(下)
中國20世紀文學學術史:第三部
中國20世紀文學學術史:第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