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文壇大家白先勇的全新作品集,書寫一個時代的生命軌跡與歷史魂魄,白先勇先生在字里行間深感生命中值得紀念的這些人、那些事,是永遠回憶不完的人生財富,折射出他的成長經歷、心路歷程及審美理想。
我寫作,是為了把人類無言的痛苦轉換為文字。
——白先勇
1、大師白先勇暌違17年重磅新作。這是他的人生,更是填不滿的文化鄉(xiāng)愁。
先生書寫一整個時代的生命軌跡與歷史魂魄,du一無二的強韌膽識、細膩深情,引領讀者逐漸碰觸熱得發(fā)燙的文化大家胸懷。蒼茫之上姹紫嫣紅,柔情坦蕩。
2、中國文化圈鼎力推崇的大家,與魯迅、張愛玲齊名。
章詒和、余秋雨、林青霞、許知遠、曹可凡、葉嘉瑩等名人一致推崇,他的作品是林青霞、蔡康永的枕邊書,三毛稱其是自己一生的導師。
夏志清說:“白先勇是當代短篇小說家中少見的奇才。在藝術成就上可和白先勇后期小說相比或超他的成就的,從魯迅到張愛玲也不過五六人!痹S知遠在《十三邀》稱他是“二十世紀不多的幾個可以被稱之為天才的作家”。
3、時代過去了,日子卻留了下來。文學與歷史,停留與告別,與時間賽跑的兒女,大江大河,鄉(xiāng)愁未競,莫過如此。
4、收錄白先勇珍藏數(shù)十年照片,記錄一個時代的這些人、那些事,還原一個家庭的真實溫度,保存那些不被凐歿的身影。
5、王家衛(wèi)《一代宗師》、周杰倫《蘭亭序》等御用書法大師董陽孜,親筆題寫書名。
6、 特別贈送白先勇簽名版藏書票、董陽孜手書特級條幅。收藏價值極高,以饗讀者。
7、精裝典藏+寶藍裝幀,詮釋大師情懷,體會“千里路云與月”的至真美感。
代序:
走過歷史的長廊
父親白崇禧將軍十八歲便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三十五歲最后完成北伐,統(tǒng)一中國?谷諔(zhàn)爭,父親出任副總參謀長,襄助蔣中正委員長,重要會戰(zhàn),無役不與。父親參與了民國的誕生,也見證了民國的衰落。他為了保衛(wèi)民國,奉獻了他的一生。國民黨大陸失守,一九四九年底,在風雨飄搖中,父親只身飛臺,最后抱憾以終。父親的一生,猶如一部民國史的縮影,這也就是促使我親自提筆撰寫父親傳記的緣由。但歷史并非我的專業(yè),替父親寫傳的那幾年,我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寫得相當辛苦,需要補讀大量史料,民國史太過復雜,我如同闖入時光隧道,進到一道見不到盡頭的歷史長廊,前前后后,在里面步履蹣跚行走了十幾年,才完成《父親與民國》那一套書。這套書二〇一二年在海峽兩岸同時出版,引起相當大的注意,尤其在中國大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運作了一年多,才通過審查,因為書里有不少民國史的敘述是大陸史學界前所未有,或者觀點相左的。尤其里面有五百余幅照片,從未在大陸亮相過,其中有關北伐抗日的圖像,頗有歷史價值。自二〇一二年起,兩年間,我在大陸應各處的邀請,開始我“八千里路”巡回演講的旅途,大江南北,從西到東,從北京開始,坐高鐵、乘飛機,走訪了十二個大城,因為這些城市,與父親當年戎馬生涯,息息相關,我的旅程也等于在追尋父親當年歷史的足跡。
我的演講,大部分是在大學講給大學生聽,北京——人民大學,南京——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西安——西北大學,沈陽——東北大學,長春——吉林大學,但也有一些公開演講,在圖書館及書店,對象是一般市民。那幾年,大陸人民對民國史的興趣與好奇心濃厚,我在各處演講總有數(shù)百上千的聽眾,他們聽得專注而認真。
我從父親十八歲跟隨“廣西學生軍敢死隊”北上參加武昌起義講到他一九二八年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打進北京城,打到山海關,最后完成北伐;又從八年抗日戰(zhàn)爭(現(xiàn)已改為十四年抗戰(zhàn)——編者注。),列舉他參與指揮的重大戰(zhàn)役,“臺兒莊大捷”“昆侖關之役”“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等;同時我也講到國軍抗日的悲壯事跡:三百萬軍隊的傷亡,二百零六位將領的犧牲,四千多架飛機的隕落,中國軍民曾經以血肉長城抵制日本軍隊的侵略,八年全面抗戰(zhàn),給中國帶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災禍,三千萬人民因此喪失性命。
當然,最后我會講到“國共交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在大陸,那是一個敏感的議題,我在長春吉林大學對上千的學生,講到一九四六年五月,蔣中正派父親往東北督戰(zhàn)指揮,林彪軍隊在一次戰(zhàn)斗中大敗,國軍孫立人第一軍追過松花江,只離哈爾濱一百里,蔣中正突下停戰(zhàn)令,由此林彪敗部復活,最后席卷東北,破關南下,父親最后竟敗于林彪之手。吉林大學的學生從來不知道,林彪部隊曾經潰敗的史實,學生十分驚訝。
那兩年,我在中國大陸十二個城市巡回演講,追敘父親在大陸時期的抗日事跡,但也不諱言他在臺灣困蹇的日子。講到民國的光榮歷史:北伐完成,抗戰(zhàn)勝利,一時不禁激昂慷慨,不能自已,忘掉今夕何夕,身在何處。我在重慶講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重慶一夜通宵,爆竹聲響徹全城,廣播員宣布日本投降,語調哽咽——我突然覺得自己的聲音也有點顫抖起來,我記得那晚我和家人正在園中吃西瓜,“劍外忽傳收薊北”,全家人都歡呼跳躍起來。重慶的聽眾,他們也記得那個日子,跟我起了共鳴的。長期以來,民國史在大陸,很少宣傳,我趁著《父親與民國》出版,巡回演講,把我所知有限的一點民國史,聲嘶力竭拼命向大陸聽眾傾訴:父親的起、父親的落,民國的興、民國的衰,其實無論民國興衰,對大陸聽眾而言,都已經是“前朝史”了。我覺得自己有點像《桃花扇》最后一折《余韻》里的蘇昆生回到金陵,眼見昔日故都,一片斷井頹垣,禁不住“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八千里路云和月》這本集子收輯了我自二〇〇二年聯(lián)合文學出版社出版《樹猶如此》以來,所發(fā)表的一些文章,“輯一:家國情懷”主要記述我的父親母親并及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輯二:記人物”則是記述深交多年師友之間的情誼往來;“輯三:閱讀感懷”是這些年所撰寫的書評序文等。
白先勇
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廣西桂林,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外文系,后赴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習創(chuàng)作,并獲碩士學位。
白先勇作品頗豐,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樹猶如此》等。其中《臺北人》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2004年之后,白先勇將主要精力投入傳統(tǒng)文化昆曲藝術的宣傳推廣當中,重新整理戲曲《牡丹亭》《玉簪記》《白羅衫》《義俠記》等,其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已達數(shù)百場,在華人世界引起很大反響。2018年4月,被授予“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終身成就獎”。
輯一 八千里路云和月——家國情懷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追尋父親的足跡
父親與民國
父親的臺灣歲月
父親與“二二八”
廣西精神
父親歸真
女英雄
新桂系信史
輯二 姹紫嫣紅開遍——記人物
父親教給我鍥而不舍的毅力,母親帶給我與人相處時的溫暖和擁抱,成長過程中總想掙脫,但時間到了就發(fā)現(xiàn),那些又都回來了。
人間重晚晴
懷念高克毅先生
走過光陰,歸于平淡
去尋找那棵菩提樹
追憶我們的似水年華
豐饒之海
卓以玉的有情世界
攝影是他的詩
修菩薩行
瀟灑一生
文學因緣
謫仙記
舊情難忘
紀念福生
輯三 驀然回首——閱讀感懷
我寫作,是為了把人類無言的痛苦轉為文字。
知音何處
仁心仁術
吹皺一池春水
情趣與品位
風雅頌
優(yōu)雅與溫暖
人貴相知
瘟疫中見真情
鮭魚與海燕
海外孤臣竟不歸
歡樂臺北
大內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