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編著的《中國地球物理(2012)》是2012年10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市召開的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上的大會邀請報告、傅承義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的報告和交流的論文集(短文)。內容包括:AdvancesintheGeophysicsofAsia;中國大陸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與SinoProbe進展;古地磁學與全球變化;電磁方法研究與應用;流體地球科學:地震預測、礦產資源形成和分布;地球內部結構及其動力學;巖石圈結構及大陸動力學;地震學與地震構造學;特大地震發(fā)震構造研究;區(qū)域尺度重復震源探測;計算地震學研究進展;地球介質各向異性;中國巨災、災害鏈綜合預測與減災對策;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儀器與觀測技術;油氣田與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儲層地球物理;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地震波傳播與成像探查;工程、環(huán)境及公共安全地球物理;空間大地測量、地殼運動與天文地球動力學;地球重力場變化與在地學中應用;InSAR技術、衛(wèi)星熱紅外與地殼運動;地磁與高空物理;空間天氣與人類活動;海洋地球物理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及信息。《中國地球物理(2012)》可供地球物理工作者、科學研究人員、相關工程專業(yè)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大會邀請報告
1 中國PM25來源、污染特征與控制策略
2 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的發(fā)展及其應用
3 我國頁巖氣的資源潛力與發(fā)展前景
4 復雜油氣儲層地球物理測井評價方法的一些實例
5 地熱學——理論與應用
6 精密策略測量之著急技術
7 青藏高原的生長:從里向外
8 汶川地震震后形變過程與龍門山斷裂帶及周邊介質流變學性質研究
9 子午工程新進展和初步探測結果
10 大陸地震震源深度測定方法研究進展
11 頁巖氣理論、戰(zhàn)略及國家能源方向探討
12 淺層地震的特有性質
13 海洋可控源電磁法研究進展
2012年度傅承義獎候選人報告
專題一 Advances ithe Geophysics of Asia
專題二 中國大陸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與SinoProbe進展
專題三 古地磁學與全球變化
專題四 電磁方法研究與應用
專題五 流體地球科學:地震預測、礦產資源形成和分布
專題六 地球內部結構及其動力學
專題七 巖石圈結構及大陸動力學
專題八 地震學與地震構造學
專題九 特大地震發(fā)震構造研究
專題十 區(qū)域尺度重復震源探測
專題十一 計算地震學研究進展
專題十二 地球介質各向異性
專題十三 中國巨災、災害鏈綜合預測與減災對策
專題十四 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
專題十五 地球物理儀器與觀測技術
專題十六 油氣田與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專題十七 儲層地球物理
專題十八 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地球物理
專題十九 地震波傳播與成像探查
專題二十 工程、環(huán)境及公共安全地球物理
專題二十一 空間大地測量、地殼運動與天文地球動力學
專題二十二 地球重力場變化與在地學中應用
專題二十三 InSAR技術、衛(wèi)星熱紅外與地殼運動
專題二十四 地磁與高空物理
專題二十五 空間天氣與人類活動
專題二十六 海洋地球物理
作者文章索引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