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9.8 元
叢書名:“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 卓越工程能力培養(yǎng)與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系列規(guī)劃教材(電氣工程及其自
當前圖書已被 10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郭鳳儀 王智勇
- 出版時間:2020/4/1
- ISBN:9787111642039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M501
- 頁碼:308
- 紙張:
- 版次:
- 開本:16開
機 械 工 業(yè) 出 版 社本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之一。全書共分9章,主要介紹開關電器的基礎理論、基本原理和基本計算方法,內(nèi)容包括電器的發(fā)熱理論、電動力理論、電弧理論、電接觸理論、電磁系統(tǒng)理論及電器的機構理論等內(nèi)容,并針對當前智能電器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進行了簡要介紹。
本書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教學實際出發(f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作為高等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高職高專院校有關專業(yè)師生及從事高低壓電器設計、制造、試驗和運行方面的人員參考。
序
前言
第1章緒論1
1.1電器的定義和分類1
1.1.1按電壓高低和工藝結構特點分類1
1.1.2按電器的執(zhí)行機能分類2
1.1.3按電器的使用場合及工作條件
分類2
1.1.4按電器的用途分類2
1.1.5按電流種類分類3
1.2電器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作用3
1.3典型電器的基本原理4
1.3.1電磁繼電器4
1.3.2接觸器6
1.3.3電器基礎理論的范疇8
1.4電器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8
1.5中國電器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概況10
第2章電器的發(fā)熱理論12
2.1概述12
2.2電器的極限允許溫升13
2.2.1表達形式13
2.2.2制定電器零部件極限允許溫升的
原則13
2.3電器的熱源14
2.3.1電阻損耗14
2.3.2鐵磁損耗16
2.3.3介質損耗17
2.4電器中的熱傳遞形式18
2.4.1熱傳導18
2.4.2熱對流20
2.4.3熱輻射21
2.5電器表面穩(wěn)定溫升計算——牛頓
公式22
2.6不同工作制下電器的熱計算24
2.6.1長期工作制24
2.6.2短時工作制27
2.6.3反復短時工作制28
2.7電器典型部件的穩(wěn)定溫升分布29
2.7.1外包絕緣層的均勻截面導體29
2.7.2空心線圈30
2.7.3變截面導體31
2.8短路電流下的熱計算和電器的
熱穩(wěn)定性34
習題35
第3章電器的電動力理論37
3.1電器的電動力現(xiàn)象37
3.1.1兩平行載流導體間的電動力37
3.1.2載流環(huán)形線圈或U形回路所受的
電動力37
3.2電動力的計算方法38
3.2.1畢奧沙伐爾定律39
3.2.2能量平衡法39
3.2.3電動力的數(shù)值計算40
3.2.4回路因數(shù)與截面因數(shù)的基本
概念41
3.2.5電動力沿導線的分布45
3.3交流穩(wěn)態(tài)電流下的電動力46
3.3.1單相交流電流下的電動力46
3.3.2三相交流電流下的電動力47
3.4短路電流下的電動力49
3.4.1單相系統(tǒng)短路時的電動力49
3.4.2三相系統(tǒng)短路時的電動力50
3.5電器的電動穩(wěn)定性51
習題52
第4章電弧的基本理論53
4.1概述53
4.2氣體放電的物理基礎53
4.2.1電離和激勵53
4.2.2電離方式54
4.2.3消電離方式56
4.2.4氣體放電的幾個階段58
4.2.5氣體間隙的擊穿理論60
4.3電弧的物理特征63
4.3.1生弧條件63
4.3.2電弧的形成64
4.3.3電弧的分類66
4.3.4電弧的組成67
4.3.5電弧的表征方法70
4.3.6電弧的等離子體噴流73
4.3.7電弧的能量平衡74
4.4直流電弧的特性和熄滅原理77
4.4.1直流電弧的伏安特性77
4.4.2直流電弧的熄滅原理80
4.4.3直流電弧熄滅時的過電壓84
電器基礎理論目錄4.5交流電弧的特性86
4.5.1交流電弧的伏安特性86
4.5.2交流電弧對電路的影響88
4.5.3交流電弧能量的計算96
4.6交流電弧的熄滅原理97
4.6.1弧隙的介質恢復過程98
4.6.2弧隙的電壓恢復過程104
4.6.3交流電弧的熄滅條件114
4.7交流電弧的滅弧方法116
4.7.1簡單開斷滅弧116
4.7.2磁吹滅弧116
4.7.3縱縫滅弧117
4.7.4柵片滅弧117
4.7.5固體產(chǎn)氣滅弧118
4.7.6石英砂滅弧119
4.7.7油滅弧119
4.7.8壓縮空氣滅弧121
4.7.9SF6氣體滅弧121
4.7.10真空滅弧125
4.7.11無弧分斷129
習題131
第5章電接觸理論132
5.1電接觸的分類和要求132
5.1.1電接觸的定義132
5.1.2電接觸的分類132
5.1.3電器對電接觸的要求136
5.2接觸電阻理論及其計算137
5.2.1接觸電阻的定義及組成137
5.2.2收縮電阻理論139
5.2.3表面膜電阻理論144
5.2.4接觸電阻的工程計算方法149
5.2.5接觸電阻的影響因素150
5.3電接觸的熱效應153
5.3.1φθ理論153
5.3.2收縮區(qū)中的溫度分布156
5.3.3焦耳熱對收縮電阻的影響157
5.3.4清潔對稱接觸的RjUj靜特性159
5.3.5收縮區(qū)的熱時間常數(shù)161
5.3.6接觸導體穩(wěn)定溫升分布與接觸點
最高溫升計算162
5.4觸頭閉合過程的機械振動163
5.4.1觸頭機械振動的物理過程163
5.4.2觸頭機械振動參數(shù)的定量計算165
5.4.3減輕觸頭機械振動的方法167
5.5觸頭間的電動斥力168
5.5.1觸頭間電動斥力的產(chǎn)生168
5.5.2觸頭間電動斥力的計算168
5.5.3觸頭的動穩(wěn)定性169
5.6觸頭熔焊與焊接力170
5.6.1觸頭的熔焊170
5.6.2觸頭的焊接力171
5.6.3減輕觸頭熔焊的方法172
5.7觸頭的磨損173
5.7.1觸頭磨損的種類173
5.7.2橋磨損173
5.7.3電弧磨損175
5.8滑動電接觸理論176
5.8.1滑動電接觸的特殊性176
5.8.2載流摩擦磨損概述177
5.8.3滑動電接觸的載流179
5.8.4滑動電接觸的摩擦180
5.8.5滑動電接觸的磨損180
5.8.6滑動電接觸的潤滑182
5.8.7滑動電接觸材料183
5.9電接觸材料184
5.9.1電接觸材料的分類184
5.9.2開關電器對觸頭材料的基本
要求184
習題187
第6章電磁系統(tǒng)的磁路計算188
6.1概述188
6.2磁路計算的基本原理188
6.3氣隙磁導的計算190
6.4直流磁路計算196
6.5交流磁路計算199
6.5.1交流磁路的特點199
6.5.2交流并勵電磁鐵的磁路計算200
6.6永磁磁路計算202
習題204
第7章電磁鐵的特性計算205
7.1電磁鐵的吸力計算205
7.1.1直流電磁鐵的吸力計算205
7.1.2交流電磁鐵的吸力計算206
7.2電磁鐵的吸力特性及其與反力特性的
配合207
7.2.1電磁鐵的吸力特性207
7.2.2電磁鐵的反力特性210
7.2.3吸力特性與反力特性的配合211
7.3電磁鐵的動態(tài)特性211
7.3.1直流電磁鐵的動態(tài)特性212
7.3.2交流電磁鐵的動態(tài)特性214
習題215
第8章電器的機構理論216
8.1高壓斷路器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216
8.2高壓斷路器機械操動系統(tǒng)的基本
結構218
8.3高壓斷路器的操動機構219
8.3.1高壓斷路器對操動機構的基本
要求219
8.3.2操動機構的分類及其工作原理221
8.4高壓斷路器的傳動機構與提升機構235
8.4.1高壓斷路器的傳動機構235
8.4.2高壓斷路器的觸頭提升機構241
8.5高壓斷路器觸頭的運動特性和緩沖
裝置243
8.5.1高壓斷路器觸頭的運動特性243
8.5.2高壓斷路器機構的緩沖器246
8.6操動機構的出力特性及其與斷路器
負載特性的配合250
8.6.1操動機構的出力特性250
8.6.2斷路器的負載特性251
8.6.3操動機構與斷路器的特性配合252
習題254
第9章智能電器255
9.1智能電器的基本概念255
9.1.1智能化是開關電器發(fā)展的必然
趨勢255
9.1.2智能電器的物理描述255
9.1.3智能電器的功能256
9.1.4智能電器的一般結構257
9.2智能電器領域的研究熱點及其發(fā)展
趨勢261
習題268
附錄電器電磁場的有限元分析269
一、電磁場的基礎理論270
二、電磁場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277
三、利用仿真軟件求解電磁場問題289
參考文獻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