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莎士比亞的緣故,尤利烏斯·愷撒之死成了史上極為著名的謀殺案。但公元前 44年 3月 15日實際發(fā)生的一切遠比莎翁戲劇更加扣人心弦。
巴里·施特勞斯認為,尤利烏斯·愷撒謀殺案是一樁精心策劃的準軍事行動,一場由愷撒手下心存不滿的軍官們精心構思的陰謀;現(xiàn)場甚至還安排了角斗士負責保護刺客免遭愷撒友人的報復。如莎士比亞所述,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確實是關鍵性人物,但他們還得到了第三個人的幫助,正是這個愷撒的重要將軍之一和密友,真正出賣了愷撒。
刺殺愷撒的刺客視他為意欲稱王的軍事獨裁者——愷撒揚言要改變羅馬的生活方式,剝奪元老院的權力。刺客們從普通民眾中爭得支持,但卻忽略了一個能左右局勢的群體——愷撒的士兵。陰謀集團認為殺死愷撒就能夠拯救共和國,不料卻事與愿違。正如作者所言,愷撒死后,“只有軍團能夠將共和國從軍團的統(tǒng)治中拯救出來”。
1. 西塞羅、布魯圖斯、卡西烏斯、德奇姆斯……誰是刺殺陰謀的發(fā)起者?誰又是陰謀實施的關鍵人物?
愷撒的追隨者、共和國的捍衛(wèi)者、變節(jié)者,各有所圖;
信念、私利、忌妒、榮譽、仇恨,動機何在?
導致陰謀發(fā)動的三個事件,一場扭轉局勢的公祭
誰一心為國?誰在窺伺權力?
誰錯判形勢?誰在步步為營?
2. 全新切入點,了解愷撒最后歲月與羅馬共和國晚期政治的必讀之作
愷撒作為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傳記不一而足,而本書獨辟蹊徑,聚焦愷撒人生的最后階段,解讀各方動機與訴求,分析刺殺陰謀的形成原因與愷撒之死產生的重大影響。
3. 整合五大關鍵史料,結合現(xiàn)代研究
作者梳理大馬士革的尼古勞斯、普魯塔克、阿庇安、蘇維托尼烏斯、狄奧五人的歷史記錄,并結合現(xiàn)代考古學、現(xiàn)代醫(yī)學、古代兵器學研究,詳細剖析主要陰謀家的動機、刺殺地點的選擇、如何隱藏武器等歷史細節(jié)。
4.專著般嚴謹,小說般精彩;圖文配合,一目了然
在嚴謹考據基礎上,作者抽絲剝繭、層層推進,敘事緊湊、高潮迭起,讀來有種身臨其境的緊張與暢快之感。全書配有3幅地圖、8頁插圖,讓文字中的歷史更加一目了然。
作者簡介
巴里·施特勞斯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歷史與西洋古典學教授,古代軍事史首屈一指的專家。他撰寫或編輯了多部著作,如《薩拉米斯海戰(zhàn)》《特洛伊戰(zhàn)爭》《斯巴達克斯起義》。
譯者簡介
蘇前輝,男,1959年 7月生,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外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長期從事英國語言與文學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世界歷史與文化,曾赴英國利茲大學英語學院訪學,現(xiàn)供職于云南財經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