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法城市隧道滲流場演變及防排水問題研究》針對富水區(qū)城市隧道全壽命周期滲流場演變規(guī)律和防排水問題介紹了多種研究方法,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文中的研究內容系統(tǒng)且完整,涵蓋了施工期和運營期的滲流場特性、排水量和水壓力主要影響因素與計算方法,對礦山法城市隧道的設計和運營具有重要意義。
隧道工程能夠有效提升地下空間的利用率,對降低城市環(huán)境污染、保證機動車低能耗、提高交通安全高效運營性具有積極作用。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huán)保理念的深入,城市隧道已成為我國城市低碳生活的標志之一。
在我國隧道工程大力發(fā)展的同時,引發(fā)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尤其對礦山法城市隧道,涉及其結構安全、防排水體系、地質條件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均需要具體考慮。通過對我國發(fā)生安全問題的57座隧道調查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除人為因素引起的質量問題外,水害對隧道工程安全影響高達58010。因此,解決隧道滲漏水問題成為保證礦山法城市隧道運營安全和長期運營穩(wěn)定的關鍵。
對于具體工程而言,礦山法城市隧道不同階段所處的滲流場環(huán)境也各不相同。若管理人員對隧道圍巖.支護體系服役狀態(tài)判斷不清,會大大影響隧道防排水的方案設計和評價效果。因此,本書主要針對礦山法城市隧道滲流場演變及防排水問題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闡述。
本書主要分為7章:第1章對本書的研究意義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調研和整理,獲取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第2章介紹了在滲流場環(huán)境中的礦山法城市隧道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流固耦合的基本原理、涌水量預測模型的建立方法、室內試驗系統(tǒng)的成套建立方式和理論推導的具體過程;第3章通過有限元模擬對礦山法隧道施工期圍巖一支護體系特征及滲流場影響范圍進行分析,得出了隧道開挖步對圍巖一支護體系的影響,并明確了隧道施工期滲流場的影響范圍;第4章從相似材料的確定、試驗系統(tǒng)的研制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施工期隧道涌水量預測模型試驗;第5章對不同影響因素下的運營期隧道滲流場分布進行了詳細分析,包括不同注漿圈和特殊地層的影響;第6章介紹了礦山法城市隧道運營期排水量和水壓力的關系,結合圍巖.支護結構精細化模型和氣象因素,分別對高、低水位隧道運營期排水量和二襯外水壓力進行理論推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半)解析方法;第7章初步介紹了在滲流場環(huán)境中的隧道工程是如何建立長期監(jiān)測的,并調研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隧道工程長期監(jiān)測系統(tǒng)。
限于編者的水平,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第1章 綜述
1.1 問題的提出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存在的問題
第2章 礦山法隧道滲流場、涌水量及水壓力研究方法
2.1 依托工程
2.2 流固耦合研究方法
2.3 施工期隧道涌水量預測模型試驗研究方法
2.4 運營期隧道滲流場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5 礦山法隧道運營期排水量與水壓力的關系
第3章 礦山法隧道施工期圍巖-支護體系特征及滲流場影響范圍
3.1 隧道開挖步對圍巖-支護體系的影響
3.2 隧道施工期滲流影響范圍研究
第4章 施工期隧道涌水量預測模型試驗
4.1 概述
4.2 模型試驗的工程背景
4.3 模型試驗相似材料的研制
4.4 滲流模型試驗系統(tǒng)的研制
4.5 施工期隧道涌水量試驗預測
4.6 三維數(shù)值模型建立
4.7 計算結果分析
第5章 運營期隧道滲流場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5.1 富水區(qū)城市隧道滲流場分布規(guī)律研究
5.2 隧道滲流場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5.3 動、靜水頭作用下的滲流模型試驗研究
5.4 不同注漿圈滲透系數(shù)的隧道滲流模型試驗研究
5.5 特殊地層隧道滲流場演變研究
第6章 礦山法隧道運營期排水量與水壓力的關系
6.1 礦山法城市隧道排水量與水壓力關系的一種預判方法
6.2 礦山法城市隧道排水量與水壓力關系的數(shù)值分析
6.3 室內模型試驗對隧道排水量-水壓力關系的驗證
第7章 滲流場環(huán)境中礦山法隧道長期監(jiān)測系統(tǒng)
7.1 傳感器及采集設備選型
7.2 工程實例1
7.3 工程實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