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立足于近幾年陸續(xù)完成的10篇法學重點期刊、核心期刊(《法制與社會發(fā)展》《法學論壇》《法律科學》《東方法學》《北大法律評論》等)文章內容,它們都或多或少地與疑難案件的主題相關。貫穿于全書的一條主線是“如何回應或面對疑難案件”,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法律理論的氣息更濃,思考的問題是法律理論如何回應疑難案件頻繁發(fā)生的現(xiàn)實實踐;后一部分則有較強的實踐導向,主要是從法律方法與法律推理的角度分析應對疑難案件的經驗與進路。
孫海波,男,北京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F(xiàn)為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南加州大學、臺灣“中研院”法律學所訪問學者,最高人民法院研修學者,主要研究法哲學、比較法與司法方法。先后在《清華法學》《法律科學》《法制與社會發(fā)展》《環(huán)球法律評論》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近三十余篇,著有《裁判對法律的背離與回歸:疑難案件裁判方法新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年),另譯有《法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法官如何裁判》(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以及《使人成為有德之之人:公民自由與公共道德》(商務印書館2019年)等著作數(shù)部。
第一章 法學研究與司法的良性互動
一、 法教義學面臨的難題
二、 中國法教義學發(fā)展的實踐困境
三、 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與教義論證
四、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法教義學的知識及方法貢獻
一、 從“法條是否容許批判”說起
二、 法教義學的概念再探
三、 法教義學的性質和范圍
四、 法教義學能為我們做什么?
五、 法學的社會科學化及其局限
六、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道德爭議難題的法理反省
一、 法律實踐中的道德難題
二、 法律道德主義的基本立場及困境
三、 法律道德主義的實踐檢討
四、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疑難案件的法哲學之維
一、 法哲學視野下的疑難案件
二、 法概念論與裁判理論
三、 疑難案件的法哲學爭議
四、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疑難案件的成因及裁判進路
一、 案件為何疑難?
二、 法官如何面對公共視野中的
疑難案件?
三、 裁判疑難案件的方法論迷思
四、 本章小結
第六章 重思形式邏輯的功用與限度
一、 對司法三段論的種種詰難
二、 誤解產生的根源
三、 對幾種替代性理論的檢討
四、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司法裁判中的價值判斷
一、 法教義學與價值判斷
二、 超越法律?
三、 放棄司法裁判的確定性?
四、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后果考量”與“法條主義”的較量
一、 法官如何思考?
二、 “社會效果論”到“后果主義裁判”
的異化
三、 法律適用的噩夢與美夢
四、 本章小結
第九章 類比推理的一般結構與運行方法
一、 為什么需要類比推理?
二、 兩大法系中的類比推理
三、 “區(qū)分技術”和“尋找相似性”
四、 本章小結
第十章 基于案例的司法推理
一、 一個基本概念的追問
二、 制約指導性案例使用的潛在因素
三、 濫用指導性案例的諸種表現(xiàn)形式
四、 指導性案例“指導性效力”發(fā)揮
的難點
五、 被遺忘和遮蔽的“相似性判斷”
六、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