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集為《全椒古代典籍叢書》系列之一種。全椒初建于西漢,今屬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歷史,自古文風昌盛,歷代文人都熱衷于著書立說,留下了一批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自宋代至民國,全椒文人編著的書目約有342種之多。一縣之地而產(chǎn)出如此眾多跨代久遠的古籍,在全國當為罕見。而據(jù)歷代《全椒縣志》記載,椒人的許多著作在歷史上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有很高的歷史、學術和藝術價值。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蘊,也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政協(xié)全椒縣委員會組織專家學者編輯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叢書》!秴矔酚媱澐謱n}出版,如釋德清、吳敬梓、薛時雨等人物著作的專題出版!逗槲湔崱肥敲魈婧槲浒四辏1375年)樂韶鳳、宋濂等11人奉詔編成的一部官方韻書,共16卷。參與編纂的樂韶鳳為全椒名人,故編入《全椒古代典籍叢書》,紀念鄉(xiāng)賢、弘揚傳統(tǒng)。
韻書是聲韻學研究最重要的資料,作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學科之一,聲韻學走過了數(shù)千年的漫長時光。韻書通過語音符號系統(tǒng)記錄了那個時代聲韻調的真實情況,豐富了訓詁學的內容和方法,成為以小學通經(jīng)學、史學的重要媒介,也使得南北不一的發(fā)音歸于一統(tǒng),故而歷代王朝極為重視韻書的編修!逗槲湔崱肥窃诿魈嬷煸啊坝H閱韻書,見其比類失倫,聲音乖舛”的情況下,下令修纂的。繼《廣韻》《中原音韻》之后,明太祖朱元璋詔令編修《洪武正韻》,應當說是大勢所趨,更是時代的需要。
據(jù)宋濂所撰序,參與編修《洪武正韻》的有十余人,分別為翰林侍講學士樂韶鳳、宋濂,待制王僎,修撰李叔允,編修朱右、趙塤,典簿瞿莊、鄒孟達,典籍孫蕡、荅祿與權;質正者為左御史大夫汪廣洋、右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劉基、湖廣行省參知事陶凱,其中樂韶鳳是全書最重要的編纂者。
樂韶鳳,生卒年不詳,字舜儀,安徽全椒人,《明史》卷一百三十六有傳。據(jù)《明史》本傳及富路特《明代名人傳》,樂韶鳳可以考見的事跡大約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到明洪武十三年(1380)之間。樂韶鳳精于儒家經(jīng)典,且頗具軍事才能。元至正十五年春,朱元璋占據(jù)和州,樂韶鳳及其同鄉(xiāng)前往朱元璋軍營謁見,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朱元璋為其才華所折服,招募樂韶鳳擔任幕僚,邀請其參加當年秋天的橫渡長江戰(zhàn)役。這時候樂韶鳳的職責是在文書方面協(xié)助起義軍首領,并就軍事方面提出建議。至正十七年,朱元璋任命樂韶鳳負責管理江西行省。明洪武三年初,樂韶鳳擔任起居注,后轉任給事中,并于次年擔任兵部侍郎。洪武五年樂韶鳳升任兵部尚書。洪武六年八月,樂韶鳳轉任翰林院侍講學士,開始在文學方面發(fā)揮才能,這個轉變使得樂韶鳳的身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為職務的調整,樂韶鳳開始有機會專心致力所學,這才有了后來擔任《洪武正韻》總纂的機遇。
不久之后,樂韶鳳與詹同一起負責厘考注釋祭孔時所演奏的六首樂章。洪武七年六月與宋濂、詹同共同完成著名的《大明日歷》。同年十月,樂韶鳳與其同僚草擬了三十九首樂曲,并伴有相應的歌詞和舞蹈樣式,旨在道德規(guī)勸。洪武九年樂韶鳳病愈復出,被起用為國子監(jiān)司業(yè),洪武十二年三月升任國子監(jiān)祭酒,洪武十三年致仕離任。
樂韶鳳與宋濂、詹同以及吳沈被合稱為“四學士”,在當時享有盛譽。樂韶鳳還同宋濂一起,負責修訂朱元璋文集的初版,但是樂韶鳳本人的文集并未傳世。陳田在《明詩紀事》中收錄樂韶鳳一首詩,并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作出了“詩存樸質,不失開國氣象”的評價。
《洪武正韻》主要參考黃公紹《古今韻會舉要》、毛氏父子《增修互注禮部韻略》、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等韻書,并對《禮部韻略》進行修訂。它將《廣韻》的二百零六韻歸并為七十六部。由于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的語音發(fā)生了改變,它又依照實際語音的發(fā)展,對反切進行刪繁就簡的改正工作。而對于合并韻部這一點,《四庫全書總目》此書之提要大加贊賞,認為“蓋歷代韻書自是而一大變”。該書六易其稿,可稱為一部匯聚眾多學者力量的精品。
《洪武正韻》成書于洪武八年,此書問世之后很快就引起了世人的關注。明人王文璧、沈寵綏、方以智等人在自己的聲韻學著作中都對其進行了評價。當代學者張世祿在《中國音韻學史》中說:“變更周氏書的,當首推明初的《洪武正韻》!逗槲湔崱冯m然說是‘壹以中原雅音為定’,可是內容上并非純粹屬于北音系統(tǒng),一方面遷就了舊韻書,一方面又參雜了當時南方的方音,所以這部書可以說是北音韻書南化的開始!边@個評價非常準確地概括了《洪武正韻》的音韻史及學術史價值。
《洪武正韻》于洪武八年首次纂集。此次纂集以樂韶鳳為首,以七十六韻成書。其后又于洪武十二年進行第二次修訂,以汪廣洋為首,以八十韻成書。八十韻本改正了七十六韻本很多錯漏,是為精善之本。惜乎此編總裁汪廣洋涉事而亡,故此本極少流傳,反而是七十六韻本歷經(jīng)洪武、宣德、成化、萬歷、崇禎諸朝,反復刊刻,流傳極廣。此前關于《洪武正韻》的研究成果大體本于七十六韻本,皆因八十韻本難覓之故。
此編乃見藏于國家圖書館之八十韻本《洪武正韻》,此本極為罕見,或為僅存之本。是編十六卷,明初刻本,其中卷四至卷六配明鈔本。首有洪武十二年冬十一月二十日吳沈《洪武正韻序》,次為凡例八則,再次為目錄,目錄僅存平聲韻,余皆不存。正文以平、上、去、入四聲系聯(lián),收錄單字萬余。此本所見極罕,對于研究聲韻學、明代版刻、文化史等諸多學科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我們收錄此編旨在紀念全椒鄉(xiāng)賢樂韶鳳,希望本書出版后能夠得到海內外學者的批評指正,同時也為學術界研究相關問題提供更好的版本。
《全椒古代典籍叢書》編纂委員會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二日
樂韶鳳,生卒年不詳,字舜儀,安徽全椒人,《明史》卷一百三十六有傳。
洪武正韻序1
凡例5
洪武正韻目錄11
卷一13
卷二43
卷三67
卷四87
卷五115
卷六129
卷七153
卷八169
卷九191
卷十217
卷十一235
卷十二269
卷十三295
卷十四321
卷十五355
卷十六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