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多維世界》收錄歐麗娟歷年來的學術研究代表文章,多維度解讀王維、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王勃等詩人以及唐詩中的關鍵意象。作者在古典文學的學統(tǒng)脈絡中推進相關研究,以西方文學理論作為補充,甚至大膽作為框架,既見證唐詩藝術發(fā)展變化的內(nèi)在消息與外在軌跡,也更能尋繹出唐詩的世界文學之意義。
臺灣大學名師歐麗娟教授一部寫了二十六年的 “冷眼深情”之作,多維度解讀王維、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王勃等詩人以及唐詩中的關鍵意象。
這本小書是一份紀念,是個人對唐詩研究的階段性總結。
書中收錄了七篇論文、一篇附錄,由最早的《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以迄最晚的《李康成〈玉臺后集〉蠡測——“玉臺詩史”“玉臺美學”的建構》,撰述發(fā)表的時程橫跨了二十六年。二十六年的時間,必然能引起諸多歲月的感慨,滄海桑田,莫過于斯。所謂渺滄海之一粟、縱白駒之過隙,蝸牛角、石火光之類的比喻,無非都是對宇宙的敬畏與對存在的唏噓,但智慧卻又是由此而生,在不可承受之輕中創(chuàng)造了永恒回歸之重。其中點滴,又何須多言?
如今成書,不能免俗,約略言之,本書所收論文中,有四篇都完成于博士修業(yè)之前與結業(yè)之際,此后則開始擴展領域,兼治紅學,“王維”一文反倒成為唐詩研究的尾聲。期間所論,系統(tǒng)成書面世的有《唐詩的樂園意識》《唐代詩歌與性別研究——以杜甫為中心》兩部專著,而這幾篇單一論文得以結集成冊,便于讀者觀覽,實須感謝若干機緣的玉成。各章的出處謹個別交代如下:
《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編譯館館刊》第22卷第1期(1993年6月),頁129—158。
《李商隱詩之神話表現(xiàn)》,《編譯館館刊》第24卷第1期(1995年6月),頁1—18。
《論唐詩中日、月意象之嬗變》,彰化師范大學中文系主編:《第四屆中國詩學會議(唐代詩學)論文集》,1998年5月,頁323—352。
《李、杜“閑適詩”比較論》,《編譯館館刊》第27卷第2期(1998年12月),頁35—61。
《襟三江而帶五湖——初唐文壇的彗星王勃》,《聯(lián)合文學》第17卷第5期(2001年3月),頁42—45。
《論王維詩歌中理性觀照的人格特質與表現(xiàn)模式》,《臺大中文學報》第32期(2010年6月),頁209—254。
《唐代“極玄”詩學體系與杜甫》,《新亞學報》第35卷(2018年8月)。
《李康成〈玉臺后集〉蠡測——“玉臺詩史”“玉臺美學”的建
構》,《人文中國學報》第28期(2019年6月),頁47—89。
諸篇收入此書時,則依論述對象的時代先后編排,透過王維、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等的位序,以見唐詩發(fā)展變化的軌跡,王維一文因此居首;而關于日月意象的討論則因屬跨時代的宏觀考察,因此置諸最終,隱含總收之意。
透過目前的編列,雖然諸篇文章各有不同的切入角度與聚焦主題,仍可以清楚看出時代精神遷變的內(nèi)在消息。從盛唐王維、李白、杜甫的深厚、向上,到中唐李賀、晚唐李商隱的微細、偏歧,唐詩藝術的發(fā)展自是越發(fā)尋幽探勝,風光無限,但詩人的心靈走向卻是逐漸逸離正軌,失去了“博大、均衡、正!钡娜诵愿窬帧@钯R之陰魅,在“詩鬼”的稱號中表露無遺;李商隱之哀凄悱惻,也是絕望至極的椎心泣血,毋怪乎成為神話解構的大師;“地老天荒”“天荒地變”之類的末日表述主要出現(xiàn)于此二李的筆下,非為無端。連帶所及,日、月這兩個人類最親近、熟悉的宇宙意象,天天點綴在生活舞臺的背景上,觸目可及、不離不棄,竟也因為“觀看之道”的改換而展現(xiàn)出前后迥異的面貌,人之呼吸時代空氣,可謂入骨透髓,乃在個體的獨特性之外又參與了集體的共感,于是烙上了類似的印記。原來所謂的“超越時代”,真正的意義是帶著時代往前多走幾步,而前進的動能則是來自文化的哺育與同儕的激蕩,大傳統(tǒng)(great tradition)的沉厚豐沛、生存環(huán)境的鏤刻形塑,對于成家為師之輩而言,其重要性實與個人天賦才性不相上下。
在這個由王維、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所組成的唐詩的多維世界里,年輕的心智最容易為李白式的豪邁奔騰、李商隱式的纏綿悱惻所觸動,以為人生的精髓在于狂喜大悲,“強度”乃是衡量價值的標準;隨著經(jīng)歷日多、體悟日深,卻領略到王維式的境界高妙至極,也動人至極,此際已轉向“深度”“厚度”的范疇,也進入更高層次的成熟,詩人與讀者皆然。
有學者曾經(jīng)定義所謂的“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這番闡釋洗練深刻、精準入微,與其用在蘇軾身上,施諸王維可能更為切合,畢竟東坡固然曠達自適,于晚年的最終時刻、浪跡天涯海角的困窘絕地,猶且展現(xiàn)出“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罚┑那迕餍木,令人感佩神往;實則仍不失刺眼的鋒芒、陡峭的凜然,一絲乍泄,是非陡生,以致終身跌宕曲折,事出有因。
王維則不然,早慧睿智,復以修為自持,真正幾乎完全做到德國文學家赫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所言:“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寧靜和一處庇護所,任何時候你都能夠退避到里面去,而保有自己的本色……雖說這種本事人人都有,但卻很少有人能掌握住,并發(fā)揮出這種本領來!眀此所以王維的人格特質及其詩歌風格總帶有一種“透明的隱秘、安靜的熱情、遙遠的親切”,若即若離、味淡韻長。試看《終南別業(yè)》一詩所云,“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的山水之癖何嘗亞于棄俗之隱士,卻無妨自得其樂,不染一絲厭俗負性之氣;至于“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之境界,比諸東坡《定風波》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更加舉重若輕、不落痕跡;最后的“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一聯(lián)最是盡顯通透無礙的自在,“偶然”而不“必然”,祛除了非如此不可的執(zhí)著自限,坦然順迎各種因緣,因此,可以“談笑無還期”的對象乃是林中老叟,桑麻菜蔬、柴薪鹽米之瑣事皆可津津樂道,渾然不覺時間之流逝,既完全沒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陋室銘》)的矜傲,較諸東坡所自豪的“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兒”,王維的輕描淡寫也更顯真正的無差別心。由于已達此一超然化境,故無論身處任一時、地,遭遇何種人、事、物,皆能玲瓏圓滿。
唯耽于情濃者,往往停留在入乎其內(nèi)的激蕩層次,錯失出乎其外之后淡泊寧靜的弘遠深沉,以致謬以“無情”非議王維,殊不知適得其反,所謂“靜水流深”(still waters run deep),表面波瀾不興正因為深不可測。明代詩評家鐘惺便探得此一奧義,所謂:“情艷詩,到極深細、極委曲處,非幽靜人原不能理會。此右丞所以妙于情詩也!眀以及:“右丞禪寂人,往往妙于情語。”c誠為金睛洞視之見。唐代王維之外,民國的弘一大師亦是絕佳明證,今古呼應,雖然王維屬于世間與出世間相即相融的隨遇而安,在家身、出世心,證知朱門、蓬戶本質無異,故始終皆是摩詰;弘一大師則是先入后出、濃極轉淡,前半生的紅塵翩翩與后半世的禪門寂寂截然二分,終于拋棄了李叔同,脫胎換骨;但本質上兩人都屬于能探得“極深細、極委曲處”的“幽靜人”“禪寂人”,其“妙于情語”的“情艷詩”自不同于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之類的執(zhí)迷,一般讀者當不易體會。因此,王維雖然時代較早,卻是較晚寫成,其理應然。
“一個求道者可以活在世界里,卻不能讓世界活在他的心里”,對照舉世浮動的心思、競進的姿態(tài),此言誠暮鼓晨鐘,聞者足戒。
歐麗娟于臺北
歐麗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唐詩、《紅樓夢》、中國文學史。除了“大觀紅樓”系列之外,代表作還包括《唐詩的樂園意識》《李商隱詩歌》《唐詩選注》《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詩論紅樓夢》《唐詩可以這樣讀》等十多種;曾獲臺灣大學杰出專書獎、杰出教師獎,因臺大“紅樓夢”公開課獲得“全球開放式課程聯(lián)盟”2015年杰出教學者獎。
序言
第一章 論王維詩歌中理性觀照的人格特質與表現(xiàn)模式
第一節(jié) 前 言
第二節(jié) “背面傅粉”:情感結構與心靈模式
第三節(jié) 對人性世態(tài)的入而能出
第四節(jié) “知”的意義與實踐
第五節(jié) 結語:哲學家詩人
第二章 李、杜“閑適詩”比較論
第一節(jié) “閑適詩”的定位與意義
第二節(jié) 李白閑適詩之內(nèi)涵與特質
第三節(jié) 杜甫閑適詩之內(nèi)涵與特質
第四節(jié) 結 語
第三章 唐代“極玄”詩學體系與杜甫——以幾個關鍵詞為核心
第一節(jié) 前 言
第二節(jié) “極玄”的詩學概念與創(chuàng)作特色
第三節(jié) “極玄”詩學的相關概念
第四節(jié) 從杜甫理解《又玄集》對“極玄”的認知
第五節(jié) 杜甫與“極玄”詩學體系
第六節(jié) 結語:“丹霄路在五言中”
第四章 李康成《玉臺后集》蠡測——“玉臺詩史”“玉臺美學”的建構
第一節(jié) 前 言
第二節(jié) 李康成及其作品
第三節(jié) “選學”盛行下的典律之爭?
第四節(jié) 畢曜:個案研究
第五節(jié) “玉臺體”試探
第六節(jié) 結論:“接受史”的“接受史”
第五章 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
第一節(jié) 唐五代時期
第二節(jié) 兩宋時期
第三節(jié) 元朝時期
第四節(jié) 明朝時期
第五節(jié) 清朝時期
第六節(jié) 民國時期
第七節(jié) 結 論
第六章 李商隱詩之神話表現(xiàn)
第一節(jié) 前 言
第二節(jié) 神話與詩
第三節(jié) 李商隱詩中神話題材之類型與意象表現(xiàn)之特色
第四節(jié) 李商隱詩中神話展現(xiàn)的時空架構
第五節(jié) 李商隱詩神話運用模式之特質:人情化——一般神話思維運作的反命題
第六節(jié) 結語:文學史之一般觀察
第七章 論唐詩中日、月意象之嬗變
第一節(jié) 前 言
第二節(jié) 初盛唐時期“日出月生”的樂園表述
第三節(jié) 中晚唐時期“日落月冷”的失樂園情境
第四節(jié) 唐詩中日月意象嬗變的關鍵——杜甫
附 錄 襟三江而帶五湖——初唐文壇的彗星王勃
征引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