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怎樣的法律?作者從宏觀與微觀、橫向與縱向等多個思維的角度給讀者以啟發(fā),如何去認識法律、理解法律、完善法律。本書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遠觀的法律,作者將視野拉到法律中心之外,遠距離的觀察著在當今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背景下,法律應當何去何從,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第二部分:法:詩與思,作者從法美學的角度,為我們介紹了如詩般美好的法學,跳脫了法學給人的枯燥的刻板印象。第三部分:法哲(理)學:智慧的渴望,作者進行了一場“法理學”與“法哲學”的思辨之旅,展望了我國法理學的發(fā)展方向。第四部分:法治思考片段:作者解析了什么是中國的法治化道路,中國需要的是何種法治化,有哪些機遇和挑戰(zhàn)。第五部分:西域法學拾零,文章是作者訪學德國期間的點滴感悟,《薩克森之鏡》、格林兄弟、哥根廷、哈特……這些法制史上的巨匠、豐碑,作者將他們的故事為讀者朗朗道來。第六和第七部分:人文札記和編輯短札,是作者的小品文合集,“法學薪火傳,同志尚努力”,寄寓了作者對法學傳承和發(fā)展的深深希望。
作者用詩性之美為讀者描繪了在追尋法學的寂靜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文字優(yōu)美、有趣味盎然。
閱讀本書即是在與大師思想交鋒,與偉人執(zhí)手漫談。
本書從初版到今天整整二十年,其間本人一直未對之做文字的調整,主要是因為我忙于其他篇什的寫作(《法哲學沉思錄》《法哲學:立場與方法》,諸如此類),翻譯歐根·埃利希、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阿圖爾·考夫曼、羅伯特·阿列克西以及特奧多爾·菲韋格的作品占去了不少時間,近十年又癡迷于法學知識譜系的梳理,確實無暇顧及這本小冊子的修繕。
有不少讀者一直希望多些新鮮的文字加入其內(nèi)。于今,上述諸務暫時告一段落,得半日之閑,來觀照這本散思之作。
其實,任何作品一旦問世,就不再單單屬于作者本人,讀者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閱讀感覺和記憶沉淀其間(有些讀者甚至偏愛某一種版本,他們借助這樣的介質,試圖找尋一種特別的精神顧念)。故此,為了不割舍這一份精神記憶,第三版原則上不改動首版的篇目,而適當增加一些新的內(nèi)容。其中,部分短小的篇目也是作者本人特留一絲偏愛的,諸如,“小月河邊,有一所大學叫政法”“地圖的故事”“文人的苦樂”“風,總是要飄散的”。新增這些篇目,期望讀者從中能夠獲取一些不一樣的閱讀感受。
2020年,百年一遇的庚子年春節(jié),我們每一個人都注定不會平靜。但我本人一如既往地在相對靜謐的盛滿書籍的房間里讀書寫字,聽手指敲擊鍵盤的聲音,迎接新一天晨曦的來臨。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破曉的,不止是黎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
舒國瀅,湖北隨州市人,F(xiàn)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政法大學法理學研究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美學與法學方法論,出版專著《法律學導論》《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傳》《法哲學沉思錄》《法律智慧警句集》。
I 遠觀的法律
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法律精神? / 2
制度之“墻” / 10
法典的誘惑 / 14
人本的秩序 / 18
法律不能承受戰(zhàn)爭之重 / 22
在都市的法律中生活 / 25
法的演進:過程、式樣和趨勢 / 30
II 法:詩與思
從美學的觀點看法律 / 42
法律與音樂 / 57
時間結構中的法律 / 65
法律的地理空間 / 68
憲法的時間之維 / 71
從“司法的廣場化”到“司法的劇場化” / 74
III 法哲(理)學:智慧的渴望
走出概念的泥淖/ 92
在歷史叢林里穿行的中國法理學 / 104
并非有一種值得期待的宣言/ 125
學術的光榮與夢想/ 133
中國法理學的上下左右 / 146
法學的知識轉型 / 154
IV 法治思考片斷
法治與文明過程/ 158
中國法治建構的歷史語境 / 166
法治品格的重塑/ 174
法治不是什么? / 185
法治進程中的大眾文化背景/ 188
法與道德“深度的消失” / 193
V 西域法學拾零
艾克·馮·雷普高與《薩克森之鏡》 / 198
浪跡于法與童話之間 / 207
萊納河邊的法學家們 / 216
訪歐語絲 / 225
赫伯特·L.A.哈特 / 238
目標波倫亞:“二十世紀末對法律的挑戰(zhàn)” / 245
柏拉圖《國家篇》:譯名的困惑 / 253
追尋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會制度 / 256
保羅·利科的《論公正》 / 262
VI 人文札記
小月河邊,有一所大學叫政法 / 266
思想的建筑學 / 272
在當今的法律世界,我們到底還有怎樣的想象? / 276
如何看待知識生產(chǎn)者問題 / 279
精神的宿命 / 284
關于《人文札記》的札記 / 289
律師之心性 / 291
《律師文摘》與堂吉訶德 / 293
地圖的故事 / 296
原法之道 / 298
復雜性的挑戰(zhàn) / 300
走出權力與權利理論思辨的迷津 / 302
裁判的技術之惑 / 305
失落的盛典 / 308
他者的視境 / 310
“邊緣”之思 / 312
悠然飄萍 / 314
文人的苦樂 / 315
VII 編輯短札
淡然回首十年路 / 318
中國法學的“出土文物” / 321
澳大利亞海風吹來的法的式樣 / 324
再見,20世紀 / 327
《法理學與法治之鏡》編后記 / 330
風,總是要飄散的 / 332
守望《比較法研究》的日子 / 334
后記/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