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樓隨劄前言前言
曹彬一
施蟄存(一九五—二三),名舍,號北山,祖籍杭州,寄籍松江,青年時即以心理小説獨步文壇。此外,在編輯文藝期刊、點校古典小説、翻譯域外詩文等多重領域,施蟄存都表現(xiàn)出非同一般的才華?箲(zhàn)後,在外界環(huán)境和內心訴求的雙重催化下,他漸從‘新文學’舞臺上淡出,選擇遁入‘古典文學研究’的深庭後院。文學界從此缺席了一位風格特出的先鋒作家,然而在學術王國,施蟄存同樣闖出了一片錦繡天地。
眼前這本《北山樓隨劄》是施蟄存研究古代文史所做的讀書筆記,寫於英文打印稿背面,紙撚裝一冊,封面書‘隨劄’二字,封底內頁署‘施蟄存’;正文共五十個摺頁,前二十四頁鋼筆書寫,從第二十四頁末條開始改用毛筆。
這冊筆記的書寫年代跨度很大,其中部分條目見於施蟄存三四十年代發(fā)表過的文章中。但主體部分當成稿於五十年代末到整個六十年代。我們之所以如此推斷,是基於多方面的觀察和考量:
文字和紙張分屬一本舊書的靈與肉。紙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造紙工藝和經(jīng)濟水準,很多時候,我們斷定一本書的年代,紙張是一把重要尺子。同樣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著手輯録的《詞學文録》一書,所用也是‘粗糙的劣質土紙’(《詞籍序跋萃編·序引》),而細審《隨劄》紙張,非止粗劣,更屬二次利用,其敬惜字紙之狀,尤勝於前。
內容是書的靈魂。施蟄存在《唐詩百話·序引》裏説:‘從一九五七年起,二十年間,我雖然還能偷閒看了不少閒書,也積有不少劄記,但因內容龐雜,要編一本稍稍像樣的書,還不可能!短圃姲僭挕分械哪承┢拢_是對《隨劄》中相關條目的改造運用。如《百話》中有《王梵志詩》一篇,引詩即見於《隨劄》‘《王梵志詩》’條。《隨劄》該條後又有鉛筆批註:‘此首敦煌本無,鄭振鐸亦未移入’,在《百話》中對應的語句則是:‘一九三六年,鄭振鐸編《世界文庫》,集合《敦煌掇瑣》中的一卷、胡適選録的五首以及范攄、黃袞等人所引的幾首,刊印在第五集中,但還遺漏了陳巖肖、馮班所録二首!
一場縝密的考索之旅當然不容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施蟄存在回憶中曾多次提到,一九六一—一九六五年間,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資料室工作,他利用閒暇讀古書、做筆記,累積了豐厚的研究素材;約在一九六八年,他寫有一份《北山樓著述目録(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八)》,其最後第二種:‘《北山樓隨筆》:讀書有得,隨時劄記,略如錢辛楣《養(yǎng)新録》,散稿未編。’可能指的就是這部筆記。
由上觀之,《隨劄》展現(xiàn)了施蟄存近三十年間最真實、直觀的治學日常,日後《唐詩百話》、《北山集古録》、《水經(jīng)注碑録》、《詞學名詞釋義》等專著的相繼問世,打下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施蟄存在原稿封面上題‘隨劄’,《北山樓著述目録》中稱‘北山樓隨筆’,現(xiàn)折中此二説,定書名《北山樓隨劄》。
《北山樓隨劄》所收劄記共二百餘條,除極個別外,皆有標題;內容包括考證語詞、名物、風俗、典章,輯録詩文、掌故、雜事;直接徵引的典籍(筆記、類書、總集、詩話等)就達六十餘種,足見作者讀書之廣、用功之勤。
這本劄記所涉龐雜,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同於體系完整、目標明確的專題書,可視作支撐施蟄存學術大廈的鋼筋混凝土。閲讀這樣一部書,我們可以撐開好奇之心,窺見作者的讀書旨趣,瞭解其觸類旁通的治學方法。同時,在這場酣暢淋漓的紙墨遊弋中,還能一路欣賞到作者‘軟硬兼施’的書法風貌。
二
施蟄存的閲讀興趣堪稱廣博。作松江(華亭)人,他對故鄉(xiāng)風物始終懷有千絲萬縷的眷戀之情。他一生肆力搜羅鄉(xiāng)人著作,晚年逛書店時,偶遇新發(fā)現(xiàn),甚至不惜與老友競爭(黃裳《憶施蟄存》)!峨S劄》中留下了諸多有關‘松江’的條目,如:‘周芳容’、‘松人之善琵琶者’、‘松人之善治印者’、‘華亭徐漁邨’、‘浄眼見鬼’、‘《桃渚隨筆》’、‘張照《大歸四事》詩’等,皆涉鄉(xiāng)里舊聞。
作者尤其關注松江方言的溯源和流變。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寫道:‘余適生長於蘇、松兩地,熟悉其方言,流覽之頃,特將此書中所有松江方言摘出,以讀《山歌》者的參考!ā渡礁柚械乃山窖浴罚d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日《書報展望》第一卷第一期)他還專門寫有一部《松江方言考》(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二日《日記》):‘下午開始撰寫《松江方言考》稿!妒┫U存著述未出版者》下亦列有‘《松江方言考》(一卷)’!峨S劄》中涉及松江方言的條目甚夥,如‘魏闕名謗書’:
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右《魏志·曹爽傳》注引《魏略》,三狗謂何晏、鄧颺、丁謐也。默者,爽小字也。蟄按:崖柴者,謂有幹才也。今吾鄉(xiāng)猶謂人多能曰崖柴。崖,希耶切。柴,支耶切。
又如‘不徹頭’:
《老學庵筆記》曰:‘宣和末,婦人鞋底尖以二色合成,名“錯到底”。竹骨扇以木柄,舊矣,忽變短柄,止插至扇半,名“不徹頭”。皆服妖也。’按:此二語今尚流行,松諺凡人遇不祥事“不徹頭”,徹讀訛失。
再如‘打猛’、‘掅’、‘下竺’、‘透亂’諸條,都對松江、杭州兩地方言作出了饒有興味的考辨。
受時代風氣影響和文學史觀局限,歷代婦女著作曾長時間被主流文化所忽視,故‘古代名媛之集,印不多,紅香小冊,緑窗零帙,流傳極少,蒐求非易’(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自序》)。施蟄存向來留心婦女文學創(chuàng)作,曾對才女陳小翠以及沈祖棻、丁寧兩位女詞人特加激賞。直至晚年,還同孫康宜、葉嘉瑩等後輩學人魚雁切磋,論學不輟。這種打破性別藩籬的文學史觀,在《隨劄》中也留下了清晰的印記。稿中諸多條目都和古代婦女的文學創(chuàng)作情況相關,如‘清陳氏坤維詩’、‘管道昇詩’、‘《履園叢話》卷二十四録閨秀詩目’、‘黃圖珌側室詩集’、‘陳圓圓詞’、‘陳翠月’、‘孫仲奇妹臨亡書’、‘魏高柔妻《與夫文惠書》’、‘柳如是尺牘’、‘二婦人題壁(宋詞)’等。其中‘《初月樓聞見録》記閨秀詩人名’一條,更是將整部《初月樓聞見録》(《初集》、《續(xù)集》共二十卷)中收入的、但凡有作品著録的婦女小傳一一抄出,佔據(jù)整整四頁,儼然成全稿中篇幅最大的條目。
《隨劄》記録的內容絶大部分都和中國古典文學相關,唯一例外的是‘獨笑’一條:
嫉世者(misanthropist)邁孫(Mysen)一次獨笑,人問曰:‘汝何故笑?無人與汝俱。’邁孫曰:‘此正吾所以笑也!岵伞缎睦碛^察》)
這段材料曾於一九三三年創(chuàng)作的同題散文《獨笑》中引述:
尼采書中曾記憤世者邁孫有一次忽然獨笑。人問之曰:‘沒有人跟你在一起,你什麼笑呢?’邁孫曰:‘正因如此,所以我才笑!颐孔x到這一書,總覺得大有意思。
此外,《隨劄》還收有一些古代詩文和史籍中出現(xiàn)過的外來詞彙,如:‘閼支’、‘塔納’、‘兀攃’、‘蓬蓬歌’、‘契丹語’(兩則)、‘闍婆國語’等。這些外來詞彙是閲讀古文獻時繞不開的礁石,施蟄存將之記録在案、追本溯源,博洽之外,又別有一番精細在。
三
讀書旨趣見其廣,治學方法見其深。注重原始材料積累、讀書勤做筆記是施蟄存從古代學人身上承襲的治學傳統(tǒng)。施蟄存認,治學可分三個階段:由淺嘗到博覽、入門、做研究工作(《我治什麼‘學’》)。寫讀書筆記即博覽的産物,是構築學術大廈的根基。一九八一年,《群衆(zhòng)論叢》編輯向施蟄存提問:‘您是怎樣搜集、積累資料的?’他的回答是:‘借閲的書,隨時在抄本上記録一些;自己的書,早年未做筆記,後來書失散了,後悔無及。近幾十年來,仍堅持隨時做筆記!摹峨(yún)間語小録》、《北山樓談藝録》等著作,其最初的雛形正是這樣一條條隨筆雜録。
《雲(yún)間語小録》中有《蕭詩胡仁》一文云:‘清康熙間,吾邑有木工蕭詩,字中素,號芷崖,居亭林,以能詩鳴,王漁洋《香祖筆記》、鈕玉樵《觚賸》並盛稱之。’而《隨劄》‘《觚賸》所收詩詞’條下所列‘華亭蕭中素《度關》一律及斷句(抄出)’,即此文素材之一。
又如一九三七年秋,施蟄存在雲(yún)南大學文史系任教期間,閲讀大量雲(yún)南古代史文獻,寫下累累劄記,擬輯《滇小録》一書。雖然這些劄記未能公之於世,但《隨劄》中卻保留了諸如‘昆明’、‘滇’、‘晉《雲(yún)南太守碑》跋’、‘婸徒’、‘滇諺’等有關雲(yún)南史事的條目,讓我們有幸得以借此推想出《滇小録》的體例輪廓和部分內容。
疏通詞句是進行一切古典文學研究的基本功。沈鶴齡在《課堂內外的施蟄存》中曾這樣形容施蟄存:‘他講課的特點是重訓詁而輕闡釋,可以一詞一句甚至一字的出典與釋義花不少工夫’,‘施師是老老實實稽古鉤沉的嚴謹學者,而不是輕視基本功只善於煽情的教師’。在學生眼裏,施蟄存簡直就是一本‘活字典’(古劍《仰望施蟄存老師》)。
《隨劄》中隨處可見對字音、字義的考釋,借由這些條目,我們更加篤信作者深厚的訓詁學修絶非朝夕之功。如‘嘌唱’一詞,他先抄録《演繁露》中的陳説,後加按語,參以己意:
凡今世歌曲,比古鄭衛(wèi),又淫靡。近又即舊聲而加泛灩者,名曰嘌唱。嘌之讀如瓢!队衿罚骸炎肿x如飄!稄V韻》:‘讀如杓,疾吹也。’皆不音瓢。(《演繁露》)按:《都城紀勝》曰:‘嘌唱者,驅駕虛聲,縱弄宮調也!
還有一類條目,是隨著閲讀加深、新材料浮出水面後,作者對原條目進行的修訂或增補。如‘劣得’:
《詩品》:‘劣得黃鳥度青枝!矗骸段倪x》嵇康《養(yǎng)生論》:‘僅乃得之。’李善注引何休《公羊傳注》曰:‘僅,劣也。’則劣、僅互訓,劣得即僅得耳。楊誠齋詩:‘溪水微茫劣半分。’又《泊英州》云:‘數(shù)家草草劣無多,跕水飛鳶也不過。’張元幹《蘆川詞·西江月》:‘小閣劣容老子,北窗仍遞南風!嘤么肆x。
相隔六條之後,又撰‘劣得’一題:
《水經(jīng)注·濁漳水》:‘以木偏橋,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橋之稱矣!灼街佟剁耔抡摗吩唬骸滓詢H劣!赌鲜贰罚和醅撟訉,追從兄上岸盤頭,令卒與杖,搏頰乞原,劣得免。’可知宋人尚以僅劣也。
像這種閲讀中的‘前呼後應’,最能見證學者的治學軌跡和功力,也最易引人感佩。
四
手稿最吸引人處,在其原汁原味。目光隨墨痕流轉,仿佛能穿透時空壁壘,親近書寫者的神貌。施蟄存寫《隨劄》的年代,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非常歲月。尋求內心的安寧,他‘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摒絶外界污濁空氣,一心浸淫在爬梳故紙的歡愉中。古人云:‘下虔心,苦志挫鋭摧強;忘寵辱,自得神安氣定!谶@種心境下的書寫,最無拘束,最見性情。
施蟄存的字筋骨秀健,自成一格。又因是隨手劄記,從未想過示人,故涉筆所至皆如行雲(yún)流水,疏朗肆意,墨瀋紛披。或塗乙刪削,或圈點批註,率性而。但又不失章法,嚴而能縱,一點一劃間,俱能融入真性真情。
沈建中先生在看過《北山談藝録》一書的底稿後,謂能感受到作者‘超然的境界’、‘真實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神世界’。相信我們在翻閲《北山樓隨劄》時,也能獲得相近的體驗。
古人對‘筆記’這類書不免鄙薄,讀者多視茶餘酒後聊供解悶的閒書,作者本人也往往認寫筆記不過是消閒遣日,無關著述。紀昀在《閲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録小序》裏就説過這樣的話:‘景薄桑榆,精神日減,無復著書之志;惟時作雜記,聊以消閒。’誠然,筆記存在著一些固有的局限和缺點,或零碎枝節(jié),缺乏系統(tǒng);或道聽途説,失於考據(jù)。但如果換一種角度看,每一部鴻篇鉅製都非橫空出世,正是這些駁雜瑣細的零簡浮籤,見證了一代學人從無到有、集腋成裘的學術歷程,更是作者風貌、品格的縮影。
戊戌芒種後三日於吳門
附記:
隨劄手稿曾幾經(jīng)輾轉,一友人所得。他和我同施蟄存先生人品、學問的仰慕者。經(jīng)商議,友人慨然提供手稿原件供我研究、出版之用,以惠學林,在此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