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媽媽領著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頤和園長廊,仰著頭講每一幅畫的意義。在每一座有對聯(lián)的古老房子前面讀那些抑揚頓挫的文字。在門廳回廊間讓我們猜那些下馬石和拴馬樁的作用,并從那些靜止的物件開始講述無比生動的歷史。
那些頹敗但深蘊的歷史告訴了我和妹妹世界之遼闊、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媽媽從小告訴我們的許多話里,迄今十分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遠處。
在我和妹妹長大的這么多年里,我們分別走遍了世界,但都沒買過一尺房子,因為我們始終堅信,詩與遠方才是我們的家園。
媽媽生在德國,長在中國,現(xiàn)在住在美國。讀書畫畫、考察古建,頗有民國大才女林徽因之風(年輕時容貌也毫不遜色)。那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兩先生在清華勝因院與我家比鄰而居。媽媽聽從梁先生建議讀了清華建筑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語系,從此對古建癡迷一生。媽媽中西建筑融會貫通,家學淵源又給了她對歷史細部的領悟,因此才有了這部有趣的歷史圖畫(我覺得她畫的建筑不是工程意義上的,而是歷史的影子)。我忘了這是媽媽寫的第幾本書了,反正她充滿樂趣的寫寫畫畫總是如她樂觀的性格一樣情趣盎然,讓人無法釋卷。
媽媽從小教我琴棋書畫,我學會了前三樣并且以此謀生,第四樣的笨拙導致我家迄今墻上的畫全是媽媽畫的。我喜歡她出人意表的隨意創(chuàng)性。這也讓我在來家里的客人們面前常常很有面子——“這畫真有意思,誰畫的?”“我媽畫的,哈哈!”
為媽媽的書寫序想必是每個做兒女的無上驕傲。謝謝媽媽,在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后的很多年,又一次給了我做您兒子的幸福與驕傲。我愛你!
高曉松
序 言
2004年初夏,正是楊柳青青近卻無的季節(jié),我,我丈夫黃二陶和我弟弟張克澄,我的一兒一女高曉松、高曉江,弟弟的大女兒張姍姍等六人帶著爸爸媽媽的骨灰和在照瀾院買的一束紅玫瑰花,來到清華園一灣水池邊。池中的荷葉還沒露出尖尖的角,水面上只漂浮著一片片翠綠的睡蓮葉子。粉紅色的蓮花靜靜地依傍在葉子邊上,一派平和。我指著漢白玉羅鍋橋的東側建議道:“就在這里怎么樣?”“好啊!钡艿芡饬。
媽媽曾在遺囑中說,要把她葬在圓明園的湖里。爸爸也明確表示不要墓地。“一人占一塊地,再過若干年,地球就成了大墳場了。再說,你們還記得墓地在哪里,你們的孩子就未必記得了,孩子的孩子呢?”爸爸如是說。
遵照父母的意愿,我們決定將媽媽的骨灰從八寶山取回來,把爸爸的骨灰從玉蘭樹底下起出來,合在一起,摻上玫瑰花瓣撒在水里。
儀式開始了,我們找了個枝葉繁茂,又帶著一朵蓮花的去處,每人抓起一把骨灰,再加幾片鮮紅的花瓣,帶著一絲懷念,些許憂傷,將他們慢慢地撒在水中,一邊口中念念有詞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張伯伯張伯母),愿你們在潔凈的湖水里與花為伍,結魚為伴,好好休息,盡情享樂吧!
那些灰聽話地紛紛揚揚鉆入水里不見了,只有花瓣漂浮在湖面之上,久久不曾散去。
是夜星光燦爛。
天空中多了兩顆明亮的星。
張克群
第一章 生逢亂世苦難童年
1911年3月18日,那一年是辛亥年。陸秀珍(陸士嘉)誕生在蘇州知府衙門的內宅——獅子林里。六個月后,血色之夜上演了,閻錫山率造反的士兵沖進巡撫衙門進行屠殺,陸光熙的妻子施桐君
在仆人的幫助下,抱著一個女嬰在茫茫夜色中逃走。這個女嬰就是陸鐘琦的孫女,名叫陸秀珍(陸士嘉)。
第二章 孜孜不倦勤奮讀書
三個小姑娘就坐在操場的長凳子上熱烈地暢想開了。從居里夫人說到李清照,這也是陸秀珍(陸士嘉)喜歡的一個詞人,甚至武則天。
她們得出結論:女人要想不被人瞧不起,就得努力,加倍地努力。然后,三個人做出了一個共同的決定:學理科,當中國的居里夫人。
第三章 負笈遠渡海外求學
耳聽著已經不遠的隆隆炮聲,眼見著貼有太陽旗的日本飛機在頭頂上盤旋,兩個人真是愁腸百結:一方面是舍不得離開災難深重的祖國,且國難當頭理應效力乃至赴死疆場;另一方面從小就立下的
科學強國、工業(yè)救國的志向眼看就要起步了,又不愿放棄。就這樣,帶著滿腔的悲憤和矛盾,他們踏上了異國求學的路。
第四章 雙子之星誨人不倦
流體力學牽涉到飛機制造,時值“二戰(zhàn)”前夕的敏感時期,因此外國人,尤其是作為德國敵國的中國人是不被允許進實驗室的。這對于很多課題都要通過實驗來驗證的陸士嘉來說造成了很大困
難。但陸士嘉憑著過硬的數(shù)學底子和縝密的分析能力,硬是用理論計算的辦法處理了一個復雜的流體力學問題。把這一計算結果拿到實驗室,竟然與實驗結果完全吻合。這令普朗特教授高興之極,逢人便夸他這個中國女弟子。
第五章 大愛無痕境界高遠
逢年過節(jié),陸士嘉總是讓孩子給清華校內一些送報、種花的工人送去“過節(jié)費”。在報上看見蘭考人民生活困難,她寄錢;某地發(fā)水災,她寄錢;鬧地震,她寄錢。而且從不署名,或落款“一名人大代表”?伤约旱纳顓s簡樸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第六章 燦若星河回歸天堂
沒有來得及對親人說些什么,沒有來得及對她掛牽著的學生囑咐什么,陸士嘉安安靜靜地走了,如同平日的寡言少語,如同平日的與世無爭,如同平日的安靜面對。1986年8月29日,陸士嘉腳踏
實地、無愧無悔地走完了她的一生。
附錄一 陸士嘉訃告
附錄二 錢學森在紀念陸士嘉教授逝世一周年學術報告會上的講話
附錄三 士嘉書院博雅導師高曉松先生在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附錄四 陸士嘉主要學術著作
附錄五 陸士嘉遺囑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