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圣人。西漢司馬遷《史記》采集以前各書材料寫成《孔子世家》, 是為記載孔子生平首尾條貫之第一篇傳記。本書綜合司馬遷以下各家考訂所得, 重為孔子作傳。其大宗旨, 乃在闡揚孔子教育事業(yè)之博大精深, 而政治事業(yè)實乃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部分。本書提要鉤玄, 折衷群言, 而以《論語》為中心大本。其間取舍從違, 實不專為討論孔子之一生, 乃為研究中國五千年文化傳統(tǒng)一部人人必讀書。
1.作者就孔子生平,針對二十五種疑辨做解釋,此疑辨均為治學者感興趣或應了解之主題。
2.本書之思想闡發(fā),均以《論語》為主,凡屬于孔子之思想學術(shù),悉從其自為學及教育事業(yè)為中心。
3.闡揚孔子政治事業(yè)之背后,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番精神。
序 言
孔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國歷史文化當已有兩千五百年以上之積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國歷史文化又復有兩千五百年以上之演進,而孔子開其新統(tǒng)。在此五千多年,中國歷史進程之指示,中國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響最大貢獻者,殆無人堪與孔子相比倫。
孔子生平言行,具載于其門人弟子之所記,復經(jīng)其再傳、三傳門人弟子之結(jié)集而成之《論語》一書中。其有關(guān)于政治活動上之大節(jié),則備詳于《春秋左氏傳》。其他有關(guān)孔子言行及其家世先后,又散見于先秦古籍如《孟子》《春秋公羊》《穀梁傳》《小戴禮記· 檀弓》諸篇,以及《世本》《孔子家語》等書者,當尚有三十種之多。最后,西漢司馬遷《史記》采集以前各書材料成《孔子世家》,是為記載孔子生平首尾條貫之第一篇傳記。
然司馬遷之《孔子世家》,一則選擇材料不謹嚴,真?zhèn)坞s糅。一則編排材料多重復,次序顛倒。后人不斷加以考訂,又不斷有人續(xù)為孔子作新傳,或則失之貪多無厭,或則失之審核不精,終不能于《孔子世家》以外別成一愜當人心之新傳。
本書綜合司馬遷以下各家考訂所得,重為孔子作傳。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為人,即其所自述所謂“學不厭、教不倦”者,而尋求孔子畢生為學之日進無疆,與其教育事業(yè)之博大深微,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業(yè)次之。因孔子在中國歷史文化上之主要貢獻,厥在其自為學與其教育事業(yè)之兩項。后代尊孔子為至圣先師,其意義即在此。故本書所采材料亦以《論語》為主。凡屬孔子之學術(shù)思想,悉從其所以自為學與其教育事業(yè)之所至為主要中心?鬃赢吷緲I(yè),可以由此推見。而孔子之政治事業(yè),則為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部分。雖事隔兩千五百年,孔子之政治事業(yè)已不足全為現(xiàn)代人所承襲,然在其政治事業(yè)之背后,實有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番精神,為孔子學術(shù)思想以學以教、有體有用之一種具體表現(xiàn)。欲求孔子學術(shù)思想之篤實深厚處,此一部分亦為不可忽。
孔子生平除其自學與教人與其政治事業(yè)外,尚有著述事業(yè)一項,實當為孔子生平事業(yè)表現(xiàn)中較更居次之第三項。在此一項中,其明白可征信者,厥惟晚年作《春秋》一事。其所謂訂《禮》《樂》,事過境遷,已難詳說,并已逐漸失卻其重要性。至于刪《詩》《書》,事并無據(jù)。贊《周易》則更不足信。
……
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zhí)教,從此躋身學術(shù)界。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lián)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chuàng)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臺北。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jīng)史文學,擅長考據(jù),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余種,另有大量學術(shù)論文,共約一千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通論方面,多有創(chuàng)獲,尤其在先秦學術(shù)史、秦漢史、兩漢經(jīng)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xiàn)代中國學術(shù)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 次
序言
再版序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
一 弗父何
二 正考父
三 孔父嘉
四 孔防叔
五 叔梁紇
第二章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
一 孔子之母
疑辨一 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二 孔子生平
疑辨二 孔子生平
三 孔子父母卒年
疑辨三孔子少孤不知父墓
第三章孔子之早年期
一 孔子之幼年
二 孔子十五志學
三 孔子初仕
第四章 孔子之中年期
一 孔子授徒設教
二 孔子適齊
疑辨四孔子適齊諸節(jié)
三 孔子反魯
疑辨五 孔子五十學易
第五章 孔子五十歲后仕魯之期
一 孔子出仕之前緣
疑辨六 陽貨為大夫與公山弗擾以費叛
二 孔子為中都宰至為司空、司寇
疑辨七 孔子為大司寇及誅少正卯
三 孔子相夾谷
疑辨八 穀梁與史記夾谷之會
四 孔子墮三都
第六章孔子去魯周游
一 孔子去魯
疑辨九 孔子為師己之歌
二 孔子適衛(wèi)
三 孔子過匡過蒲
疑辨十 孔子圍于匡與過宋遭司馬魋之難
疑辨十一 孔子將渡河西見趙簡子
四 孔子反衛(wèi)出仕
疑辨十二 孔子在衛(wèi)主蘧伯玉家
疑辨十三 子見南子
五 孔子去衛(wèi)
疑辨十四 孟子言孔子未嘗終三年淹
六 孔子過宋
七 孔子至陳
疑辨十五 孔子兩至陳
疑辨十六 陳蔡大夫謀圍孔子
疑辨十七 楚昭王迎孔子
八 孔子至蔡
九 孔子自蔡反陳
一〇 孔子自陳反衛(wèi)
疑辨十八 衛(wèi)孝公與陳愍公
一一 孔子自衛(wèi)反魯
疑辨十九 季桓子臨死囑康子召孔子
疑辨二十 季康子以欲召孔子問冉有
第七章 孔子晚年居魯
一 有關(guān)預聞政事部分
二 有關(guān)繼續(xù)從事教育部
疑辨二十一 宰我列言語科
疑辨二十二 有若狀似孔子
三 有關(guān)晚年著述部分
疑辨二十三 孔子刪詩
疑辨二十四 孔子序書作易傳
第八章 孔子之卒
一 孔子之卒與葬
疑辨二十五 孔子泰山梁木之歌
二 孔子之后世
三 孔門七十子儒學之流衍
孔子年表
附錄一 讀胡仔孔子編年
附錄二 讀崔述洙泗考信錄
附錄三 讀江永鄉(xiāng)黨圖考
附錄四 舊作孔子傳略
附錄五 舊作論語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