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未知的星期六,這沒有保證的等待,就是我們的歷史。
人文主義最后的大師 喬治.斯坦納的一生總結
——“下一次我會更好地失敗”
今年2月,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喬治.斯坦納離世。本書整理了這位傳奇知識分子與法國記者洛爾.阿德勒于2002年到2014年間進行的一系列對談,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涉及話題極為多樣,相當于斯坦納在人生最后階段對自己的總結。
在對談中,斯坦納生動地回憶了自己的生平,童年如何克服身體的殘疾,如何神奇地逃脫納粹的迫害。他始終關注猶太問題和語言問題,稱猶太人為“地球上的客人”,視每一種語言為打開新世界的窗子。作為跨越多個領域、學養(yǎng)深厚的文學評論家,他分享自己所鐘愛的作家,對海德格爾、弗洛伊德、塞利納等人進行評價。彼時已年逾七旬的他還不可避免地談到了死亡。在星期天到來之前,斯坦納向讀者展示了度過這一“漫長的星期六”的豁達智慧。
1.文學、政治、音樂、宗教、電影、情欲、語言、猶太、創(chuàng)造力……跨越十年的對話,話題廣泛、內容豐富;斯坦納的智慧不受版幅所限制,他的思維伸出的敏銳觸角,直抵人類對自身和社會最深遠的思考。
2.對話一來一往,一前一后,輕松活潑,如同一扇了解斯坦納其人的俏皮旋轉門;繞著他龐大的思維多面體,讀者從一個面向轉向另一個面向,瞥見斯坦納在多語言、多文化中來去自如的身影。
3.“漫長的星期六”,隱喻的是斯坦納對人類境況的總體看法,即在最終獲救之前,只能在絕望與希望的交織中,沒有保證地等待下去。這一等待向我們提問:巴別塔之后,我們該如何學做彼此的客人?被拋進生命時,我們該如何優(yōu)雅地跌入無盡?——學習老去,學習死亡,學習為客,學習在漫長的星期六里成為目明神醒的等待者。
[美]喬治.斯坦納(1929—2020),文藝批評家、翻譯理論家,當代zui杰出的知識分子之一,著有《語言與沉默》《巴別塔之后》等。
[法]洛爾.阿德勒(1950— ),記者、作家,著有《瑪格麗特.杜拉斯》等。
秦三澍,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法語文學博士在讀,譯有博納富瓦《彎曲的船板》、柯布西耶《直角之詩》等。
王子童,巴黎高等師范學院英國文學博士在讀,曾在《外國文藝》等發(fā)表文章及翻譯。
一次意外的教育;
從流亡到研究院生涯
1
地球上的客人
——對猶太問題的思考
23
“每一種語言都是
打開新世界的窗子”
55
“上帝是卡夫卡的叔叔”
——從圣書到書籍
89
人文學科的非人性;
20 世紀使人道德敗壞
109
尾聲:
學習死亡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