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古文學為范圍,循六朝隋唐時代之序,擇取與佛教文化相關(guān)的重要問題,展開深入的學術(shù)探討;諸如晉唐士僧之交往、印度佛教文學之文本與口頭傳入、中古文學觀念與聲律的佛教因緣、唐代詩人在佛道兩教之間的抉擇、身處禪學發(fā)展不同階段中的詩人、古文運動與儒佛關(guān)系、民間宗教詩歌傳統(tǒng)、變文講唱的佛教緣起、志怪傳奇中的佛教影響等,都將予以論涉;由此展開中古文學在形式、內(nèi)容、觀念和精神等諸層面與佛教文化的關(guān)系圖景,既豐富對作為宗教文化的佛教的認識,也深化有關(guān)中古文學特質(zhì)和走向的理解。
適讀人群 :中古文學研究人員,相關(guān)專業(yè)學生、研究者、愛好者 本書是復旦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陳引馳教授在其十多年前出版的專著《隋唐佛學和中古文學》基礎上修訂增補所成,除保留原書研究成果外,更加入了近十幾年來新的研究所得,具有很高學術(shù)價值。
陳引馳,1966年生于上海。1984年入學復旦大學,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任教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xiàn)任中國文學教授、系主任。曾任哈佛燕京學者訪問學人(1999—2000),教育部首屆“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200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復旦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2014年始)。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學,主要涉及道家思想與文學、中古佛教文學及古典詩學,著有《莊學文藝觀研究》《無為與逍遙:莊子六章》《佛教文學》《隋唐佛學與中國文學》《文學傳統(tǒng)與中古道家佛教》《亂世的心智》《彼岸與此境》等學術(shù)專書,譯有《唐代變文》《中國中世紀的終結(jié)》《曹寅與康熙》等漢學專著。
第一章 晉隋文學之佛影鳥瞰
第一節(jié) 佛教傳布與士僧交往
第二節(jié) 山水到聲律之佛教影跡
第三節(jié) 《文心雕龍》“論”之儒釋交蓉
第四節(jié) 隋之佛教與宮廷文學
第二章 唐詩人的佛教抉擇
第一節(jié) 李白:道佛交影之詩人
第二節(jié) 自居易:出道人佛的歸宿
第三節(jié) 李商隱:浮世無常的銳感
第三章 禪學流變中的詩人
第一節(jié) 王維:南北禪交替之際
釋論一:杜甫與佛禪
第二節(jié) 柳宗元:新禪風的抵抗者
釋論二 柳宗元反禪之背景
第三節(jié) 白居易:洪州禪的實踐者
第四章 古文運動與儒佛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 古文之提倡與儒佛并重
第二節(jié) 韓愈反佛之突起與理據(jù)
第三節(jié) 儒釋調(diào)和:柳宗元與李翱
第五章 唐民間佛教詩歌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王梵志詩的民間性
第二節(jié) 王梵志詩的死亡主題
第三節(jié) 寒山詩的時代與性質(zhì)
第四節(jié) 寒山詩的兩種境界
第六章 敦煌變文的佛教緣起
第一節(jié) 擬名的變文與“變”“變文”之義
第二節(jié) 體制特徵的佛教的緣起
第三節(jié) 講經(jīng)的發(fā)展與變文轉(zhuǎn)變
第四節(jié) 變文中的佛教題材與特色
第七章 志怪傳奇之佛教淵源
第一節(jié) 故事題材與佛教觀念
第二節(jié) 佛教故事之口傳人華
釋論三:中印文化交流之口語途徑
第二節(jié) “烈士池”到“杜子春”
釋論四:《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之時代
釋論五:中古佛教文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主要引用與參考書目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