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聽邵珊老師講合力養(yǎng)育
本書作者用親身接觸到的豐富案例,為讀者講述如何有效避開合力養(yǎng)育中的那些“坑”:家庭和睦是合力養(yǎng)育成功的基礎;拋棄陳舊的育兒思想和觀念;掌握科學育兒新理念;讀懂兒童奇怪行為背后的心理動因。
學做“新派”父母、祖父母,帶好“新”時代的娃;讓合力養(yǎng)育科學可行,讓家庭生活親密和諧,讓孩子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 這本書看似講的都是一些家長里短、婆婆媽□□事情,其實是告訴祖父母一輩和年輕父母一輩如何正確地愛孩子 自 序 一直想寫一本關于合力養(yǎng)育的書。 閑逛在菜市場、大院中,常常會看到一群老人扎堆兒在抱怨各自子女的諸多不是:自己如何辛苦、千里迢迢跑來給兒女帶孩子,還被他們嫌棄;小輩如何花錢如流水,還抱怨老人太過節(jié)儉、摳門;等等。與此同時,年輕人集體吐槽自己婆婆、媽□□聲音也不絕于耳:老人如何沒有邊界感,如何因循守舊、不與時俱進,如何溺愛孩子、打破孩子父母制定的規(guī)則……這兩大陣營的互懟常常是勢均力敵、分庭抗禮。如此看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和矛盾還真是由來已久。 在我接手的大量咨詢個案中,不難發(fā)現,那些集父母與祖父母兩代人寵愛于一身的小孩子更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行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和家庭關系密切相關。父母吵架,兩代人互相埋怨,都會造成孩子內心的恐懼和不安……這樣看來,那些不起眼兒的“家務事”其實并非小事,它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會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寫這本書的初衷就是想:能不能把□□塊快要倒下的骨牌扶住,讓兩代人在育兒問題上達成一些共識,減少發(fā)生爭執(zhí)的可能。 做祖父母的人大多已經從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閑在的愜意不到一個月便會被無所事事的焦躁所代替。這時看著兒女們每天忙忙碌碌,開這個會議、接那個項目,自己心中反倒會平添幾分羨慕甚至嫉妒,感嘆屬于自己的舞臺已經不在,自己也不再被社會所需要,以后的社會是屬于年輕人的了。社會屬性的消失讓這些老人把生活的重心轉向家庭,終于可以踏踏實實、全心全意地做個家庭主婦(夫)了,卻猛然發(fā)現自己在家庭中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少了。陳舊的觀念、滯后的信息,甚至一以貫之的價值觀都被兒女們“無情”地駁回,而且被駁得振振有詞、擲地有聲。殷切的希望和關懷也被他們攔截在半路上,就這樣稀里嘩啦地碎了一地。 于是頹坐在原地發(fā)呆:我的后半生該如何打發(fā)?以后我要不要給他們帶小孩?不帶不帶,讓他們自己帶,也嘗嘗為人父母的艱辛,體驗過了就知道我們的不容易了。可是自己怎么就那么沒出息,每每在小區(qū)里看到別人家的小寶寶,就喜歡得不得了。如果自己家里也能有這么一個“小玩意兒”該多好,就是苦點兒、累點兒也愿意幫他們帶。于是開始無理智地催婚、催生,殷切地期盼著能當上祖父母。可是有一天終于如愿了,卻不承想里面竟有這么多的“坑”等著自己跳進去。 決定寫這本書,一來我想替老人們鳴鳴冤。因為自己的年齡慢慢大了,不出幾年也要步入祖父母的行列,年過半百,被女兒懟了幾次后,越發(fā)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做老輩的心境。 二來我也想替年輕人說說話。因為自己常常以“姐”的身份混跡于“80后”中間,和年輕人插科打諢,還算說得上話。在他們吐槽家里“老一輩”時,還經常假裝無辜地認真傾聽,發(fā)表共鳴,全然沒讓他們發(fā)覺我竟是個“臥底”,其實他們說的那些問題,我都有。 既然可以被兩代人所信任,我就不自量力地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看看能不能作為一個“外人”來和大家一起念念這本關于合力養(yǎng)育家家都難念的經,因為它真的讓太多的年輕人為此苦惱了;看看能不能作為一個“中間人”來調和一下這些“不可調和”的家庭矛盾,給兩代人一些積極的建議,因為它真的也讓老輩人為此傷心了。 于是,我決定將這個清官都難斷的家務事拿出來公開斷一斷。既然兩代人的矛盾焦點主要集中在育兒問題上,那我就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兒童心理學知識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尤其是給那些已經或即將成為祖父母的同齡人,讓他們或許可以成為既讓子女放心又有專業(yè)知識的祖父母。 想法很大膽,對嗎?之后的路就不平坦了,受到了很多的質疑。 “書的受眾群是誰?祖父母?年輕的父母還做不到持證上崗呢,哪里輪得到祖父母?不行,不行!” “祖父母,七老八十的老頭兒、老太太?老人會去書店買書看嗎?不行,不行!” “老人退休了還愿意學習嗎?看孩子那么忙,能有空讀書嗎?不行,不行!” “一貫按經驗出牌的老人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嗎?不行,不行!” “你是向著兒女說話,還是要替老人發(fā)聲?向著兒女說話會不會激化矛盾?替老人發(fā)聲,兒女會買賬嗎?” 一時間,問題接踵而來。 但我依舊想寫,因為這個矛盾幾乎家家都有,甚至延續(xù)了幾十年,而今演變到了白熱化。一個人會在看到和自己想法相左的觀點時本能地不屑、氣憤,但智慧的女人、男人一定會從別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做法,無論他是“60后”“70后”“80后”還是“90后”,都是如此。況且,人們的目的不是為了爭個誰對誰錯,而是為了共同學習、合力教育,□終讓孩子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 有人說:“孩子就該父母自己帶,祖輩帶娃本身就有問題。”但是自己帶,現實嗎?現在大多數女性都有工作,家里都是雙職工,看孩子這件事自然就落到了祖父母的身上。在城市里,我們隨便打聽一下,周邊哪個孩子不是祖父母帶大的?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大約有60%~70%的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因此祖輩帶娃便成了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歷史悠久的、短時期內無法逆轉的普遍現象。 而今,“90后”當上了父母。隨著年輕一代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他們對孩子的養(yǎng)育格外關注,對養(yǎng)育者的要求也變得更高。網絡時代大量的育兒知識鋪天蓋地般迎面而來,身在養(yǎng)育□□線的祖父母們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的話,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就會越發(fā)凸顯。 好在即將要當祖父母的是一群“60后”。 “60后”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出生在困難時期,少年時經歷了一場浩劫的尾聲,趕上了恢復高考,工作時迎來了改革開放,中老年時又撞上了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他們的大半輩子都在變革中度過。他們有工作,有文化,有見識,有情懷。如今他們即將或正在從各自的領導崗位、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回歸到家庭中。家庭中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又讓他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價值和生活意義。 他們是有別于之前任何一代祖父母的“新派”祖父母,有著對和諧關系的向往,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以及很強的學習能力。他們懂得自己是要和孫輩朝夕相處的人,自己的素質決定著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他們對孫輩的愛除了無微不至的呵護外,還需要具備科學、健康的養(yǎng)育知識。他們渴望學習、渴望交流,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代經過系統(tǒng)化學習、“持證”上崗的祖父母,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時代帶孩子早已經不是將孩子養(yǎng)得白白胖胖那么簡單的事情了,他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正鑄造著孩子尤為重要的童年。 的確,一個孩子的童年會關系到他的未來,而一代孩子的童年會關系到整個民族或國家的未來。與其抱怨無法避免合力養(yǎng)育中的矛盾,不如把父母學堂同時搬到祖父母這里來,讓三代人一起學□,□同成長。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走訪了很多家庭,聆聽到很多年輕人的無奈和老人的苦衷,發(fā)現自己以前真的太少關注老年人心理了:或許覺得他們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社會中可有可無的“弱勢群體”;或許覺得和他們之間有不可逾越的代溝,不愿去聆聽。但當我真正走進老人中間對他們感同身受后,才越發(fā)覺得需要替他們發(fā)聲。而我本人也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心靈一次次受到撞擊,越發(fā)地想去關注、關心、關懷家中和身邊的老人。 年輕的父母常常會因為老人帶孩子的不得法而去責怪老人,但他們是否知道,敬老本身就是對孩子□好的教養(yǎng)。反之,大人對老人的吼叫,孩子也會看在眼里,學在身上。而老人也不要一味地拒絕新生事物,舊的經驗未必能帶好新時代的孩子。 這本書看似講的都是一些家長里短、婆婆媽□□事情,其實是告訴祖父母一輩和年輕父母一輩如何正確地愛孩子。要知道,0~6歲這個階段對一個人的一生尤為重要。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學習的并不是知識而是關系。他在潛移默化中學□□□是如何相處、如何相愛和如何愛他的。一個身體健康、智力正常、心態(tài)良好的孩子一定出自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平日里,人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所做的極端行為,究其根源是受到了不幸童年的影響。一個孩子童年獲得的良好安全感會成為其一生幸福的保障。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成長得好,那么以后的社會才會更加穩(wěn)定、和諧。 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祖父母、父母參與合力養(yǎng)育以及兩代人需要了解的一些事,希望能對當下的合力養(yǎng)育參與者有些幫助。 □后,感謝張曉光女士對本書的傾情付出,從話題的調研到結構的布局都傾注了她很多的心血;同時也感謝一路走來,為這本書提供大量案例和寶貴意見的朋友們。
邵 珊 2019年6月
家庭和睦是合力養(yǎng)育成功的基礎
“兒媳的‘斷舍離’,扔掉了我所有的念想” / 002 東西的去留,都需要對彼此多一點兒尊重 / 003 “婆婆走了,我傻眼了” / 006 當自己收拾不了殘局時,才發(fā)現自己離不開老人的幫助 / 007 “我終于被‘刑滿釋放’了” / 009 如同“坐監(jiān)”的老人帶出的孩子也不快樂 / 011 “我把兒媳當閨女待,結果還待成了仇人” / 013 婆媳關系的實質是競爭關系 / 014 “孫女要上幼兒園了,我是該走還是該留” / 017 去留都要考慮并尊重對方的意愿 / 018 “面對‘媽寶男’老公,我該如何是好” / 021 不要把“媽寶”當成是孝順 / 022 “給兒子看娃,我差點兒‘抑郁’了” / 025 不可忽視的老年抑郁癥 / 026 “我逼兒媳生二胎,兒媳請我來‘上刑’” / 029 老人不要強迫子女生孩子,子女也不要勉強老人帶孩子 / 030 “我的兒子為什么非要給你帶不可” / 033 母親才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 / 034 “我是產后抑郁,不是太‘作’、太嬌氣” / 037 月子——家庭關系的轉折點 / 038 孩子一出生,奶奶和姥姥就“杠”上了 / 041 接納不同,優(yōu)勢互補,就是教育資源的□佳配置 / 043 誰是家里的女主人 / 045 理性正視關系的變化,才能保證一段新關系的良好開始 / 046 “遇見你,我一無是處” / 049 不是所有老人都適合帶孩子 / 050 “媽,您怎么可以這樣慣孩子” / 053 老人溺愛孩子有因也有解 / 054 “媽是過來人,聽□□話沒錯” / 058 不要給子女太多的不良暗示 / 059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女人就得靠男人養(yǎng) / 061 女性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前提條件 / 062 “太愛說話的岳父,我快被你吵死了” / 064 在一起太難受不如選擇分開 / 065 “老人帶出來的孩子沒法要” / 067 請讓老人在兒女家“體面”地帶孩子 / 068 女婿打外孫,姥姥如何妥當面對 / 070 父母不是圣人,也有犯錯的時候 / 072 “我是來找老伴兒的,不是來當后姥姥的” / 074 繼父母沒有義務幫忙帶孩子 / 075 第二章 拋棄陳舊的育兒思想和觀念 “我這不懂、那不懂,不也把兩個孩子拉扯大了” / 080 不能用過去的經驗帶現在的孩子 / 081 “我兒子也是讀書人,怎么可以在家里帶孩子” / 083 父親帶大的孩子更令人羨慕 / 084 “我就是嘗嘗燙不燙,哪兒有那么臟呀” / 087 時代不同了,衛(wèi)生標準也不同了 / 088 “9斤奶奶”的驕傲 / 089 白白胖胖不一定健康 / 090 “寶寶和奶奶□親了,奶奶摟著睡” / 092 獨立分床睡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積極意義 / 093 “外面冷,寶貝出門多穿點兒” / 095 有一種冷叫姥姥覺得冷 / 096 難道挑食也遺傳 / 097 今天不吃并不代表永遠不吃 / 098 “孩子要是餓出胃病怎么辦” / 100 遵守規(guī)則需要溫柔并堅定 / 102 “孩子別玩了,快到姥姥這邊來” / 103 經常性地打斷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104 “再不睡覺大灰狼就來叼你了” / 105 不要讓孩子在驚嚇中入睡 / 106 “不聽話,奶奶當然要兇你” / 108 老人的不穩(wěn)定情緒比“危險”本身對孩子的傷害還要大 / 109 “大寶,快來給大家背一首唐詩” / 111 讓孩子展示才藝時,要注意三點誤區(qū) / 112 “我一定要培養(yǎng)出一個天才外孫” / 114 寶寶的大腦需要的不是知識而是刺激 / 115 “你看對門的哼哼做得多好” / 116 別讓孩子成為比較的犧牲品 / 117 “你媽走了,她不要你了,她是個壞媽媽” / 119 讓孩子恨媽媽,與其說是對媽□□懲罰,不如說是對孩子的懲罰 / 120 “我家缺女孩,就把孫子當女孩養(yǎng)” / 122 不要因為大人的喜好而讓孩子產生性別角色混亂 / 123 “在咱家你就是大王” / 124 合力養(yǎng)育□□大殺手——“慣孩子” / 125 “反正我們是男孩,怕什么” / 127 對男孩進行性安全教育同樣重要 / 128 “孩子把書讀好就行了,學什么藝術呀?!” / 130 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會讓孩子更有幸福感 / 131 孩子一定要學會分享嗎 / 132 不要強迫孩子做形式上的“偽分享” / 133 第三章 掌握科學育兒新理念 “我是早產妹妹,姥姥說這些我都不能做” / 136 對特殊兒童□好的呵護就是讓他們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 137 “誰敢把我家孫子摔了,我就炒誰的魷魚” / 138 有一種傷害叫無微不至 / 139 大的應該讓著小的嗎 / 141 大的不需要總讓著小的 / 142 “這熊孩子就不穿我給她準備的衣服” / 144 孩子可以自己選衣服 / 145 “奶奶,我真的不喜歡彈琴” / 146 興趣班的選擇前提一定是孩子感興趣 / 147 “孫子那么小,兒媳就要帶著他到處去旅游” / 149 孩子太小,不要隨隨便便帶出去“見世面” / 150 和外國孩子相比,中國的小孩太幸福了 / 152 “幸福”的背后是獨立性的退化 / 153 “□喜歡姥姥給我喂飯了” / 155 祖輩偶爾的“縱容”正是祖孫倆愛的連接 / 156 “爸爸媽媽吵架了” / 158 不要在孩子面前發(fā)生激烈沖突 / 160 “我的小孫女實在太懂事了” / 161 孩子超乎年齡的懂事未必是一件好事 / 162 “再哭爸爸就揍你” / 163 允許孩子哭,哭是孩子的權利 / 164 “奶奶,給我看會兒抖音” / 166 在家長的指導、監(jiān)督下使用網絡 / 167 “我的壓歲錢為什么要讓媽媽保管” / 169 用壓歲錢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 / 170 “爸爸,你什么時候再來我家玩呀” / 173 留守兒童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愛 / 174 “書上說了女孩要富養(yǎng),我家孫女就要住五星級酒店” / 176 富養(yǎng)出來的女孩能講究也能將就 / 177 “我為什么要孝敬爺爺,就因為他老了嗎?” / 179 和老人有連接的孩子才能從心底里尊敬老人 / 180 “爸爸,我要去天堂找奶奶” / 182 奶奶會在天堂保佑我們 / 184 第四章 讀懂兒童奇怪行為背后的心理動因 會用勺子吃飯了,為何偏要用手撿地上的米粒吃 / 188 看似倒退,實則進步 / 189 寶寶□近為什么總愛打人 / 190 孩子在2歲前打人是進入了手的敏感期 / 191 心寶今夜“魔怔”了 / 193 孩子偶爾出現夜驚現象是正常的 / 194 “孫女才2歲就開始叛逆,我還管不了她了!” / 195 2歲左右的孩子不聽話是進入了自我意識萌芽期 / 196 “孫女特別饞” / 198 孩子吃手是進入了口腔敏感期 / 199 “孩子□近為什么總說屎尿臭屁” / 201 兩三歲的孩子罵人是進入了語言敏感期里的詛咒期 / 202 “孫女為什么總吃鼻牛兒” / 203 偏差行為的背后一定有心理動因 / 204 “好好的路不走,干嗎非要踩水坑不可” / 206 不好好走路是孩子進入了行走敏感期 / 207 “兒子會偷錢,都是被他奶奶慣的” / 209 5歲前撒謊、偷東西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心理問題 / 210 “外孫女為什么要撒謊” / 212 正確分辨孩子撒謊的意義 / 213 “孫子為什么有那么強的攻擊性” / 215 孩子會在家庭里習得大人的暴躁脾氣 / 216 “奶奶,小胖說要和我結婚!” / 218 四五歲的孩子想和異性小朋友結婚是正常的 / 219 “兒子洗澡的時候,孫女非要進去看不可,這可怎么得了” / 221 4歲前和異性父母洗澡是孩子了解異性身體□自然的方式 / 222 “二孫子為什么只吃牛奶泡餅干?” / 224 長期被忽視的結果會導致孩子生無可戀 / 225 “外孫為什么總是虐待家里的小貓” / 227 虐待動物是孩子發(fā)出的一個求救信號 / 228 “孫女□近怎么這么倔” / 230 孩子執(zhí)拗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 231 “孫子10歲了,為什么總穿綠色的衣服” / 232 每一個執(zhí)著的偏愛里都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動機 / 233 “孩子,為什么你就不能輸” / 235 黃色性格的孩子要教他客觀看待輸贏 / 236 “妞妞,你簡直就是一個‘人來瘋’” / 238 紅色性格的孩子要給他留出展示的時間和機會 / 239 “寶寶,你為什么就不能叫人呢” / 240 藍色性格的孩子在社交中保持底線就好 / 241 “我家孩子從不和別人搶” / 242 綠色性格的孩子要讓他學會不委屈自己 / 243 “孫女出門總抱著她的小白象” / 245 孩子的戀物癖不要強行戒除 / 246 孩子為什么總莫名其妙地生病 / 248 家庭出問題了,孩子會□□個被傷害 / 249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