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yuǎn)流長,具有強大的韌性、旺盛的生命力、不竭的新新之道以及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這是已經(jīng)為歷史所證明了的。若要問何以能夠如此,卻讓人頗費思量。本書追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脈絡(luò),從儒家傳統(tǒng)對中華元典闡釋的窄化入手,以大文化觀、大歷史觀、大社會觀來解讀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梳理以詩詞文賦來寄寓思想哲思和價值取向的非儒傳統(tǒng),指出這一傳統(tǒng)在中國歷史上擁有的獨特地位和持久影響:詩歌不僅是中華民族雅俗共美的基本文化形態(tài),甚至成為深潛在人們心靈深處的文化信仰,有效地導(dǎo)向了“詩意的棲居”。而這一傳統(tǒng)及其衍生而來的伊人主義、賢人主義理念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為中華民族持續(xù)賦入新的能量和新的加速度優(yōu)勢,使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目 錄
第一章 以文悟道 (1)
第一節(jié) 辭章之學(xué)與非儒傳統(tǒng)。1)
第二節(jié) 伊人主義 (14)
第三節(jié) 作新斯民與先憂先覺。22)
第二章 人生的規(guī)模與生態(tài)效應(yīng) (37)
第一節(jié) 辭達(dá)之妙——氣韻與語境效應(yīng)。38)
第二節(jié) 含蘊之美 (47)
第三節(jié) 心富而樂。53)
第四節(jié) 積善成德 (61)
一、人生是一種規(guī)!。62)
二、正確的態(tài)度。64)
三、誠心靜氣的浸入式的狀態(tài) (64)
四、精誠無己 (65)
第三章 賢人文化。72)
第一節(jié) 賢人文化的早期形態(tài) (73)
第二節(jié) 成賢的文化自覺及其可久可大性。78)
第三節(jié) 可久可大 (86)
一、“度”的哲學(xué)——知識與智慧的差別 (87)
二、中華元典中的日用知識及其哲學(xué)化抽象 (89)
第四章 可久可大之強大維度。94)
第一節(jié) 儒、道、《詩經(jīng)》、楚風(fēng)之維度。94)
第二節(jié) 楚漢之際與漢承楚風(fēng)之維度 (103)
第三節(jié) 唐風(fēng)宋韻之嬗變。109)
第五章 精神園林 (132)
第一節(jié) 唐代現(xiàn)實理想主義。137)
一、大唐風(fēng)韻。138)
二、無端之問。154)
第二節(jié) 怡紅快綠之唐宋詩韻。161)
一、怡紅快綠之文化蘊藉 (161)
二、以詩鑄魂 (171)
三、辯證觀山思想 (179)
第三節(jié) 大觀園之詩意敘事。190)
一、王熙鳳與秦可卿。191)
二、大觀園題對額與改題。201)
三、桃花詩社與上巳節(jié)文化。229)
第四節(jié) 永遠(yuǎn)的希望和理想 (247)
第六章 卓立此春。257)
第一節(jié) 人生的生態(tài)效應(yīng)序 (258)
第二節(jié) 卓立此春。262)
第三節(jié) 戰(zhàn)荊州 (264)
第四節(jié) 南山吟。267)
第五節(jié) 江城行 (271)
第六節(jié) 庚子木棉歌。274)
第七節(jié) 探花辭 (283)
第八節(jié) 櫻許之地。279)
第九節(jié) 春天的筏子緩緩而來 (284)
第十節(jié) 中國孩子,武漢 (288)
參考書目。297)
后記一 (299)
后記二。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