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在《采果集:泰戈爾抒情詩鑒賞(英漢對照)》中闡述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進化論、宗教觀點、哲學思想和藝術觀,表達了他的志向抱負,抒發(fā)了他的喜怒哀樂,F(xiàn)實主義作品則對誠實淳樸的下層貧民表示真誠同情,表現(xiàn)崇高的人道主義的精神,歌頌堅守信仰不怕犧牲的精神,反映在新思想影響下印度婦女的覺醒。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年)是印度、孟加拉國人民心目中的詩圣。1913年他因英譯本《吉檀迦利》成為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世界文壇享有盛譽。
泰戈爾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地主家庭,排行第十四。幾位兄長是蜚聲孟加拉文壇的詩人和戲劇家,他家中編輯出版文學刊物《婆羅蒂》,位于朱拉薩迦的祖居,是當時著名文學家、哲學家經常聚會的場所。泰戈爾受家庭藝術氛圍的熏陶,從小酷愛文學。他廣泛獵涉家里收藏的梵文、孟加拉語、英語名著,一拿到優(yōu)秀之作便如饑似渴、廢寢忘食地閱讀,汲取豐富的藝術營養(yǎng),同時以稚嫩之筆嘗試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五哥喬迪賓德拉納特既是兄長又是導師,從不因他年幼而小覷他,而是耐心細致地對他講解孟加拉詩歌的韻律,和他一起分析作品的不足之處,把修改過的習作在家中辦的雜志《婆羅蒂》上發(fā)表。兄長的幫助和指導,給了他極大鼓勵,使他逐步登上不同門類的文學巔峰。
泰戈爾從八歲開始練習寫作,一直到逝世前口授最后一首詩《你創(chuàng)造的道路》,創(chuàng)作生涯長達七十余年,為后人留下一千余萬字的各類作品。
除了各類孟加拉語作品,泰戈爾還著有八個英文詩集,即《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禮物》、《渡口集》和《游思集》。
《采果集》是詩人1916年發(fā)表的第四個集子。
白開元,1945年出生于江蘇常州。1964年高中畢業(yè)。1965年被派往達卡學習孟加拉語。1969年回國,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孟加拉語部工作至今。已出版《寂園心曲——泰戈爾詩歌三百首》、《傣戈爾哲理詩選》、《泰戈爾散文選》、《泰戈爾十四行詩選》、《沉船》、《傣戈爾傳》、《卡齊·納茲魯爾·伊斯拉姆詩歌選》等十余部譯著。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翻譯協(xié)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孟加拉語部譯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