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師曾是我國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出身廣東書香世家,因家道中落而當粵劇戲館學徒,從此走上了演藝之路,最終開創(chuàng)了“馬派”粵劇藝術,創(chuàng)作了《苦鳳鶯憐》《搜書院》《關漢卿》等數(shù)百部作品。
馬師曾的一生顛沛流離、波瀾起伏,堪稱一出精彩的粵劇大戲。默默無名之時當過乞丐和囚犯,演出時被觀眾喝過倒彩,也受過黑社會的威脅,被騙到家財散盡。然而,人生坎坷、世道紛擾卻不改他矢志從藝的初心。他擅演丑生、小生、小武、花臉、須生等,**“乞兒喉”,半唱半白,頓挫分明,有時還糅入方言俗語,活潑滑稽,成為膾炙人口的“馬腔”。
馬師曾將自己與粵劇、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在抗日戰(zhàn)爭中,馬師曾輾轉各地,以演出鼓舞軍民的斗志,直至日寇兵臨城下;亦曾為抗美援朝義演募捐:晚年加入廣東粵劇院,為戲劇事業(yè)奉獻了一生!痘泟〈髱燅R師曾傳奇》真實還原了馬師曾的人生傳奇,每章背后還附有其子馬鼎盛的旁述,與正文相得益彰,深刻展現(xiàn)了馬師曾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是了解馬師曾不可多得的讀本。
再現(xiàn)粵劇大師馬師曾傳奇的一生
顛沛流離的人生歷程,勇于創(chuàng)新的藝術之路,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
講述馬師曾與紅線女休戚與共、獻身藝術的傳奇經(jīng)歷
歷經(jīng)數(shù)年采訪而成,其子馬鼎盛(著名軍事評論員)旁述
代序 回憶馬師曾藝術創(chuàng)作點滴
紅線女
2000年4月2日,是馬師曾先生誕辰100周年,回憶我與他初次見面,已是近60年前的事了。
1941年底,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侵略軍侵入香港?垦輵蚨热盏奈覀冞@幫人,吃飯成了問題。我?guī)煾干徑悖ê诬缴彛┖挽n少鳳三哥到澳門成立義擎天班,我在班中擔任花旦。
后來,師父蓮姐被太平劇的馬師曾前輩聘請到廣州灣(現(xiàn)在的湛江市,當時是法租界)演出,是1942年的3月間,那里有一座新建的約20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的兩層半樓宿舍,可能是班主用來招呼外來的名演員們居住的,而我與蓮姐則住在大中旅店里。我第一次跟蓮姐到那座宿舍去排戲(其實過去所謂排戲只是主要演員向掌板、頭架交代清楚自己的要求)。
我去那里主要是伺候師父,再則是帶著好奇心,希望能一睹從未見面的大老板馬師曾的風采。我站在蓮姐背后為她扇扇子,不久聽到三樓有人下樓的步履聲。抬頭望去,看見一位四十開外,方面大口,神采飛揚,十足廣州“西關大少爺”樣子的人。他還站在樓梯間,就向二樓坐著的人打招呼:“各位辛苦!”聲音雖帶有“隔夜聲”,聽來卻堅實有力。過去我在電影里看到的馬師曾是戴眼鏡的,此刻他臉上雖然少了副眼鏡,我還是第一眼就認出這是馬師曾,說時遲,那時快,我?guī)缀跆饋斫械溃骸把,馬師曾!”身旁的人也七嘴八舌地說:“這就是馬大哥,香港淪陷三天就偷渡到澳門,現(xiàn)在來這里演出,可能是想經(jīng)過溪遂這條跳板到內地去吧!边@時,蓮姐也高興地走到馬師曾跟前叫他“大哥”(這是班中人對馬師曾的尊稱)。當時馬大哥給我的印象,是頗有點讀書人的氣質;同時我又看到了他不修邊幅、趿著拖鞋下樓會見一班兄弟的樣子。
這次排演的戲是《刁蠻公主戇駙馬》。馬大哥在排戲時總是嚴肅地教人:“阿蓮(對蓮姐的稱呼),不是這樣,你應該帶著刁、嬌二氣對我講這句對白”,“喂喂,你應該從這邊轉身,生氣地走過去才對”。面對這種排戲的情景,我心里高興,因為很新鮮,又有東西學;但是,我也為蓮姐感到為難?吹今R大哥排戲和演出,我逐漸感到他和一些前輩大老倌有不同之處。他明明是馬師曾,但演起角色就不是馬師曾了,并且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刁蠻公主戇駙馬》一劇中他扮演的戇駙馬,既演出了虎將的威風,又表現(xiàn)了人物在特定情景下那種憨直、憨厚、調皮的性格。他在《苦鳳鶯憐》中扮演余俠魂這個市井底層的小人物,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他的無知卻又有點小聰明,為了給苦命的被奸人所害的馮彩霞申冤,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雖為此被打得幾乎喪命也義無反顧。他的表演給觀眾帶來了焦急憂慮,也帶來了喜悅歡快。馬大哥這種從生活中提煉,并進行藝術夸張的表演,毫無矯揉造作之弊。對馬師曾前輩的這點深刻印象,一直成為我從藝60年來學習的榜樣,我從中體會到,戲曲的唱、念、做、舞,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
我們在廣州灣演出了約兩個月的光景,當時日本的文化特務禾久田來到廣州灣,威逼利誘馬師曾回香港。馬師曾隨即避入寸金橋華界,并決定進入廣西演出。
我在蓮姐的推介下,也受聘于馬師曾劇團同行。此后,我有機會與馬大哥同臺合作,向他學習的機會更多了。
自編自導的粵劇奇才
馬師曾在《審死官》中扮演宋世杰一角,在人物處理和表演手法方面,都與其他劇種迥然不同。宋世杰是一位放棄舉業(yè)的秀才,為一位被奸人誣陷的寡婦申冤,拼死力斗幾個高官,終于使冤情大白。馬師曾以丑行應工,塑造了這個剛烈正直又頗具幽默才華的人物,他發(fā)揮嬉、笑、怒、罵的表演藝術,使粵劇《審死官》有別于其他劇種的《四進士》,成為粵劇特有的別具風格的喜劇,這是馬師曾在舞臺藝術中的一個杰出創(chuàng)造。過去,我看過粵劇名丑梁醒波演的宋世杰;20世紀90年代,我還看過青年演員張雄平演的宋世杰,他的演技雖尚稚嫩,但這個人物的輪廓還是讓人覺得有點意思的。
馬師曾演過一出時裝戲《野花香》,他扮演的人物是大學文學教授姚其琛。
這個人物穿著布制的長衫馬褂,手拿一根很有派頭的文明棍,腳踏厚底的文明鞋。每次出現(xiàn)在家中的時候,他都教訓妻兒子侄應該如何如何,特別要求子侄們目不視美色,口不飲美酒,讀書要心無旁騖。后來姚其琛知道其子和侄都迷戀上一個妓女(野花),他便親臨妓女住處,準備教訓那個被他視為有傷風化、道德敗壞的女人。不料他自己也被妓女所迷,以致逐子出妻,家敗人亡,流落街頭,最后在幻覺中自責自咎而倒斃。
我與馬老師同演《野花香》,少說也有五六十場,他扮演的姚其琛一角,從莊而重之地責妻訓子,到初遇“野花”時的不屑一顧、目不斜視,后來被“野花”誘惑得欲火中燒,從而與他所謂的“尊嚴”在內心展開激烈的沖突,真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當“野花”拿起他的文明棍把他拖入內房去的剎那間,觀眾席上響起“偽君子”的滿堂斥責和慨嘆之聲,于此可見馬老師表演人物所產(chǎn)生的深刻效果。此劇演到姚其琛為把“野花”據(jù)為己有,遷怒于其子侄,最后責打家人甚至拿起文明棍驅逐其妻,每次我都站在上場門看舞臺上的演出。我感到馬老師演戲確實是投入了真情實感的,因而具有非常感人的藝術魅力。
他的表演手法是寫實派,但是又融入了恰當?shù)幕泟”硌莩绦,所以,姚其琛這個人物的表演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但其動作、語言又體現(xiàn)出他是舞臺藝術中的人物,而不是自然主義地模仿生活中常見的人。從馬老師塑造姚其琛一角的藝術表演,也絲毫看不到與他塑造宋世杰那個角色有任何相像的地方。
還有,馬老師飾演《佳偶兵戎》的王子一角,充分表現(xiàn)出角色是威武英勇的戰(zhàn)場猛將。
他還在劇中反串廟祝公的老婆,向王姑訴說一個婦女失婚的痛苦,此時他表現(xiàn)的卻是一個令人同情的村姑,而不是那種令人討厭的“八婆”。于此可見,馬師曾老師即使扮演那些市井底層的人物,也在表演藝術上恰當掌握其層次內涵,極少賣弄那些無聊庸俗的噱頭。
他還演過《三娘教子》的忠誠維護少主人的義仆薛保(公腳),演過降漢不降曹的關云長(紅生),演過見利忘恩卑鄙無恥的洪承疇和《拾玉鐲》中的劉媒婆……馬老師演過的出色的戲和角色,不勝枚舉。演出和自編自導過四十多出戲的粵劇藝術家馬師曾,為嶺南文化、為粵劇藝術留下了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他堪稱千人千面地把寫實表現(xiàn)與粵劇表演程序融為一體的粵劇大師!
為塑造藝術形象改變聲腔,成功攀登藝術高峰
1955年馬師曾回到新中國,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他在粵劇舞臺和電影銀幕上演出了《搜書院》和《關漢卿》兩個經(jīng)典劇目。馬老師在《搜書院》中創(chuàng)造謝寶老師這一成功人物形象,經(jīng)歷了艱苦的創(chuàng)作過程。他無法從過去所演出的劇目中找到表演手段來借鑒,便經(jīng)常站在鏡子前沉思比畫,煞費苦心地挖掘在書本上和生活中所接觸過的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的素材。為了符合人物形象的需要,在《搜書院》這個戲中,馬老師把角色的唱腔和發(fā)聲處理改變,這種為了追求藝術更高境界而自我挑戰(zhàn)的創(chuàng)作精神和勇氣,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正是這種嚴肅認真精心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使他把謝保這位老師宿儒、慈祥長者的疾惡如仇、機敏幽默的動人形象,在粵劇舞臺上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40年之后,這個形象仍為觀眾津津樂道,可見馬老師的表演藝術魅力是何等深入人心!
1958年,廣東粵劇院改編田漢先生的話劇《關漢卿》為同名粵劇,馬院長也參與編劇工作。他因在劇中扮演關漢卿,被譽為扮演關漢卿的最佳表演者。當時曾有人說馬師曾之所以演得好,是因為他演的是他自己。對這個說法,我不敢茍同。雖然馬院長同關漢卿一樣也是一位編劇行家,但他與關漢卿所處的時代不同,經(jīng)歷亦不同。我認為演員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必須從劇本詞曲中去尋找人物的表演根據(jù)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進行不同凡響的二度創(chuàng)作的準確設計,并在舞臺實踐中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我很高興看到馬院長充分發(fā)揮他的多彩的粵劇藝術才華,在演出《搜書院》后短短的三四年間又再攀登上社會主義粵劇藝術的高峰!
近幾年,廣州紅豆粵劇團重排了馬師曾戲寶中的《搜書院》《刁蠻公主戇駙馬》《苦鳳鶯憐》和《審死官》等戲,演出的場次達三百多場,馬老師的舞臺藝術能夠傳諸后代,并且受到今天觀眾的歡迎,說明馬師曾的舞臺藝術是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的。三四年間,能在祖國粵劇舞臺上攀登一個又一個藝術高峰,這是客觀給予他的創(chuàng)作條件和眾多力量的支持,這一切又是在當時香港絕不可能得到的機會。
彭俐,《北京日報》高級記者,書法家、詩人、作家、文化學者、文藝評論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理論研究員。著有人物傳記《醒木驚天連闊如》《真?zhèn)汪國真》,散文集《熱愛思想》《行走京城》《行走在紙上》,詩集《剪一縷陽光》《我和祖國》《詩畫譜名醫(yī)》等,是北京市大型宣傳畫冊《北京》撰稿人。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北京新聞獎、中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并獲中國曹禺戲劇獎及評論獎、中國文聯(lián)評論獎、中國電視金鷹獎評論獎等。詩歌與散文被收入國內語文教材與高考試卷,并被選入新加坡小學華文課本。書法作品多次參展并被博物館收藏,包括“中日名家書法展”“首屆澳大利亞全國美術展”等。
馬鼎盛,香港軍事評論員、資深專欄作家,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yè),鳳凰衛(wèi)視《軍情觀察室》主編及評論員,香港電臺節(jié)目《講東講西》客席主持,中國近代軍事史學會會員,第10、第11屆廣東省政協(xié)委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30年來先后在香港《明報》《大公報》《東方日報》《星島日報》《文匯報》撰寫時事評論及軍事專欄,出版《馬鼎盛紙上談兵》《馬鼎盛:與香港名人談讀書》《馬眼兵書》《馬鼎盛居安思!贰墩l能打贏下一場戰(zhàn)爭》《馬鼎盛自述:我與母親紅線女》等專著。
第一章 母親教子有方
第二章 武昌“小小舉人”
第三章 9歲臨帖不輟
第四章 11歲初識紅棉
第五章 西關少爺看戲
第六章 戲館賣身畫押
第七章 18歲闖蕩南洋
第八章 做教師“一腳踢”
第九章 太平間詐尸案
第十章 拜師父靚元亨
第十一章 新加坡成名角
第十二章 跨海偷渡回國
第十三章 “人壽年”辦婚禮
第十四章 “大羅天”遭炸彈
第十五章 赴西貢陷囹圄
第十六章 滯留舊金山
第十七章 迎娶“馬迷”少女
第十八章 圣誕夜紅線女
第十九章 抗戰(zhàn)粵劇巡演
第二十章 回廣州定居
第二十一章 田漢賞劇贈詩
第二十二章 《關漢卿》成絕唱
第二十三章 粵劇魂人千古
附錄 馬師曾年表
愛國愛民文藝人(代跋)/馬鼎盛………321
馬師曾的粵劇代表作,是他原創(chuàng)和主演的喜劇《苦鳳鶯憐》。
馬師曾飾演義丐余俠魂,實在是他戲劇表演的巔峰之作。
正是在這部粵劇中,他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馬腔”唱法,那是一種前無古人的全新唱法,被后世親切地譽為“檸檬喉”“乞兒喉”“豆沙喉”,觀眾為之著迷,陶醉,聞聽則喜,享受至極。
為什么叫作“檸檬喉”呢?
從咀嚼檸檬的口感來說,其特有的酸澀的味道,是其他水果不可比的。而馬師曾的演唱就有這種酸酸的刺激,而且任何人都不好模仿,那是他獨有的令人解頤的“快樂維生素”。西方諺語這樣說:“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yī)生!闭沾苏f法,推演下去,一個粵劇戲班的正印丑生進城,至少要勝過幾打醫(yī)生吧。
廣州人有言:
“一笑去百病,就看馬師曾!
但是,以上所言,只是一種戲說,并不是“檸檬喉”的正解。
正確的解釋如下:
當時,馬師曾就住在廣州西關觀音街大巷。他時常聽見賣檸檬的小販沿街叫賣:“鮮檸檬,鮮檸檬,馬來西亞的鮮檸檬。清涼解渴,消滯去熱,開胃解脾,生津潤肺,沏茶泡水,一樣好喝……”
這位中年男子的叫賣聲,如同秋風吹落木葉,沙啞之中咬字清楚,松弛自然里帶著遒勁,別有一種風格,聽起來味道十足……
馬師曾具有文學家的修養(yǎng),感情豐富而細膩。這樣的叫賣聲不能不讓他感動,感動之余,就產(chǎn)生感悟:這不正是自己苦苦追尋的一種個性化唱法嗎?一個叫作“余俠魂”的義丐,作為饑寒交迫的乞丐,面黃肌瘦,形容枯槁,他可能有神而氣不足,唱的聲音就不會是高亢洪亮的。但是,因為是演戲,唱詞必須讓觀眾聽清楚,吐字發(fā)聲就必須講究。這街頭小販的“檸檬調”,正是“乞兒調”,也可叫“豆沙調”。
飲譽粵劇劇壇近百年的“馬腔”,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
粵劇《苦鳳鶯憐》,讓馬師曾獨特的義丐唱腔一鳴驚人,“馬腔”突起而萬籟俱寂,百演不衰而百看不厭……尤其在舞臺上大膽使用廣東口語,更是別開生面。他打破了千百年來,日常生活語言與戲劇藝術語言之間固有的藩籬,坊間俗語、鄰里笑談,不時穿插于文言文的演唱之中,典雅不避俚俗:
我姓余,我個老豆又系姓余,俠魂就系我的名字。
我家中內,糧無隔宿,幾乎要做到乞兒。
有一日,系三月清明,乃祭拜山的日子。
我就去馮家,揾我大姐來借銀,想我拜我老豆的山墳。
…………
——如果你看過馬師曾的粵劇表演,無論是從舞臺上還是在熒屏上,你都一定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劇中余俠魂,能讓人不錯眼珠兒地觀看,唯恐漏掉了一個戲謔的表情或動作,當然還有太過滑稽的臺詞和念白的方式……一個人的舉手投足、眉目傳情,怎么可以這般幽默搞笑,丑生也真不是說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