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乃至整個社會科學中充斥著大量的“虛假的知識和錯誤的真理”,需要我們認真厘清。《政治學的基礎理論與重大問題》從認識論上和比較歷史方法論上反思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政治學,提出了“走出理論實驗場,建構本土政治學”的命題,以及中國政治學應該遵循的“語境—議程—方法”研究方法,對流行中的制度主義理論進行中國語境下的理解和建構。對政治學的基礎理論和根本問題,如國家、民主以及國際沖突,《政治學的基礎理論與重大問題》也多有反思性的重新解讀。
楊光斌,河南省桐柏縣人,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當代中國政治、比較政治、中國國內政治經濟與對外關系。主要著作有:《政治學導論》(第3版)、《中國經濟轉型中的國家權力》、《制度的形式與國家的興衰:比較政治發(fā)展的理論與經驗研究》、《制度變遷與國家治理:中國政治發(fā)展研究》、《中國國內政治經濟與對外關系》、《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等
第一章 政治學的總體性反思: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政治學
走出理論實驗場,建構本土政治學
被掩蔽的經驗,待建構的理論——社會中心主義的經驗與理論檢視
文本崇拜: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誤區(qū)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發(fā)展中的幾對范疇
第二章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反思:方法與議程
政治學:從古典主義到新古典主義
中國政治學的研究議程與研究方法問題
歷史比較:現(xiàn)代化研究不可或缺的視野
第三章 政治學的根本問題:國家
國家結構理論的解釋力與適用性問題
統(tǒng)合主義: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調整
國家自主性理論的發(fā)展脈絡
“合法性”問題再認識
第四章 政治學的永恒問題:民主
民主的社會主義之維——兼評資產階級與民主政治的神話
“共識民主”理論批判
第五章 政治學的國際觀:國際沖突
西方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威脅論”
亨廷頓的新保守主義思想研究
新保守主義與美國對外政策
意識形態(tài)與冷戰(zhàn)的起源
第六章 政治學的歷史觀:制度變遷
制度范式:一種研究中國政治變遷的途徑
以行動者為中心的制度主義
尋求一種新的制度變遷理論
第七章 政治學的新趨向:新制度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制度主義:范式比較
找回新制度主義的宏觀屬性
第一章 政治學的總體性反思:中國需要什么養(yǎng)的政治學
走出理論實驗場,建構本土政治學
張飛岸: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原因,中國政治學的研究現(xiàn)狀與其關注問題的重要性相比,處于一種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作為一位高度注重政治理論現(xiàn)實關懷的學者,您認為中國的政治學研究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楊光斌:中國的政治發(fā)展和政治實踐應該是豐富政治學理論的重要資源。遺憾的是,相對于如此重要的政治資源,中國政治學的理論總結很不夠。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們一直以來似乎都不像西方人那樣善于將自己的政治實踐升華為具有學科意義的理論體系,亞里士多德根據古希臘城邦的簡單實踐,就寫出流芳千古的《政治學》,而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動有那么多經驗,卻只產生了一些遠遠不能反映其實際價值的作品,《論語》、《資治通鑒》等偉大著作雖然涉及修身齊家治國等各個方面,卻缺乏學科意義上的體系性。其次,學科起步太晚,還難以形成有影響力的話語體系。從恢復政治學學科到今天,不過3。年的時間。要知道,美國政治學中的這個學派那個學派,也是在美國政治學學科建立半個世紀甚至更長的時段以后才出現(xiàn)的。國際關系理論中的英國學派在20世紀90年代才嶄露頭角,中間經過半個世紀的培育。也就是說,思維能力離不開智慧的信息遺傳和長期的學科訓練。最后,我認為一個不容回避的主觀原因是,很多學者太過于自律,沒有毛澤東鼓勵的不要怕馬克思、不要怕教授、不要怕權威的理論創(chuàng)新勇氣。要知道,我們有鼓勵言論自由的憲法,在憲法之下,創(chuàng)新空間非常之大。其實是很多學者太習慣于自我審查,那是自律過度。我一貫認為,相對于我黨的領導人,很多學者的思想更落后、更禁錮、更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否則怎么會有鄧小平理論?怎么會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怎么會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想?不少人僅僅把做學問當做飯碗,缺乏現(xiàn)實擔當的胸懷和勇氣。相對于理論創(chuàng)新所投入的精力和承擔的風險而言,研讀幾本權威文獻要容易和穩(wěn)妥得多。學者能否從書齋走向現(xiàn)實,從文本崇拜走向理論創(chuàng)新,是中國政治學能否走向世界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