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術生涯:學壇所見所聞所知》是作者杜書瀛的學術回憶錄,記述其五十多年來在學壇所見、所聞、所知。
書中所記述的人物大部分是文化界的名人,學術界的資深人士:如成仿吾、陸侃如、馮沅君、高亨、蕭滌非、高蘭、蔡儀、何其芳、吳曉鈴、朱寨、陳荒煤、許覺民、鐘惦棐、欒勛、胡喬木、王若水、鄭惠、周揚等。書中字里行間記錄的都是作者所親身經歷的事情。
在追憶的過程中,作者盡量挖掘人物和事件有價值的東西;有些還是他的“獨家新聞”。
當然,這些故事和記錄卻并不僅僅屬于作者個人——它們既是作者的個人經歷,又超越其個人經歷,是作者所經歷的半個多世紀國內學術界帶有普遍性的一些事情。
近年來流行“口傳史”或“口述史”,它可以補充正史,往往保存正史所沒有的寶貴資料;而且正因為“口傳史”或“口述史”作者所寫乃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事,故在一定程度上更為真實可信,可能具有某種特殊價值。
《我的學術生涯:學壇所見所聞所知》即可稱為“口傳史”或“口述史”。
《我的學術生涯:學壇所見所聞所知》是作者杜書瀛的學術回憶錄,記述五十多年來在學壇所見、所聞、所知,都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事情。本書大概可稱為某種“口傳史”或“口述史”。在追憶的過程中,作者盡量挖掘人物和事件有價值的東西;有些還是他的“獨家新聞”。這些故事和記錄既是作者的個人經歷,又超越其個人經歷,是作者所經歷的半個多世紀國內學術界帶有普遍性的一些事情。
杜書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任文藝理論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文學評論》編委、中國社會科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文學片)以及多所大學兼職教授。主要著作有《論藝術典型》(1983),《論藝術特性》(1983),《文藝創(chuàng)作美學綱要》(1985),《文學原理——創(chuàng)作論》(1989,獲文學研究所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文藝美學原理》(主編,1992),《李漁美學思想研究》(1998,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文學研究所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首屆中國文學研究獎),《中國二十世紀文藝學學術史》(主編,2001,獲文學研究所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第五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等獎),《說文解藝》(2005),《文學會消亡嗎》(2006),插圖本《閑情偶寄》(2007),《藝術哲學讀本》(2008),《價值美學》(2008),校注本《閑情偶寄窺詞管見》(2009),七卷本《杜書瀛文集》(2009)等。
自序
第一章 我的大學
成仿吾校長
第一堂課:遷校
陸侃如·馮沅君
高亨
蕭滌非
高蘭
第二章 我的導師蔡儀先生
第一印象
自述經歷
追尋革命
血性漢子
性情中人
“紙條”導師
工作狂人
文學蔡儀
美學蔡儀
蔡儀美學的產生環(huán)境和基本特質
蔡儀美學的主要建樹
附錄:答《鳳凰大視野》記者問
我看美學“三國”
“荒誕”環(huán)境里的一個“荒誕”事件
“堤內損失堤外補”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第三章 文學研究所師友
老所長何其芳
朱寨
吳曉鈴
鐘惦棐
陳荒煤
許覺民
欒勛
青年才俊張暉博士
第四章 在政治渦流邊緣
——在《紅旗》雜志和全國宣傳工作會議“起草組”的日子
與《紅旗》謀面
紫光閣點滴
“中央宣傳口”
大人物的眼淚
第五章 赴英學術訪問
在英國門檻上
愛丁堡見聞
在杜倫
牛津兩日
逛倫敦
被囚禁的文明
自由的鳥兒
想家
附錄:探索文藝的美學規(guī)律
——文藝理論家杜書瀛先生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