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檔案學系列教材:檔案文獻編纂學》主要分為三編:第一編檔案文獻編纂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第二編特殊載體與門類檔案文獻編纂;第三編中國檔案文獻編纂史述要。最后,附以檔案文獻編纂實驗課設計。這樣的內容結構,兼顧到兩個結合:一是兼顧到檔案文獻編纂的一般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結合;一是兼顧到了檔案文獻編纂歷史內容與現(xiàn)實內容的有機結合。
胡鴻杰,男,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1982年至1986年供職于國家檔案局教育處,1986年至1996年在中國檔案出版社工作。
1996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通訊》雜志社總編輯和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講授《管理思想史》、《現(xiàn)代管理導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委機關于辦公室管理和檔案學基礎理論。
緒論
上編思想史
第一章 古代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一節(jié) 古代檔案文獻編纂概說
第二節(jié) 孔子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三節(jié) 劉向、劉歆父子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四節(jié) 劉知幾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五節(jié) 趙汝愚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六節(jié) 章 學誠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二章 近代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一節(jié) 近代檔案文獻編纂概說
第二節(jié) 羅振玉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三節(jié) 郭沫若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四節(jié) 陳垣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五節(jié) 傅斯年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第三章 當代檔案文獻編纂學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當代檔案文獻編纂概說
第二節(jié) 檔案文獻編纂學的創(chuàng)建和初步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檔案文獻編纂學的全面發(fā)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
至20世紀末
第四節(jié) 檔案文獻編纂學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中編方法論
第四章 檔案文獻編纂的選題
第一節(jié) 編纂選題的意義與標準
第二節(jié) 編纂選題的條件
第三節(jié) 編纂選題的角度與方法
第四節(jié) 編纂選題的論證與決策
第五節(jié) 編前研究與選材大綱
第五章 檔案文獻的查選
第一節(jié) 檔案文獻的查找
第二節(jié) 選材的意義和原則
第三節(jié) 選材的基本要求
第四節(jié) 檔案文獻的選本
第五節(jié) 選材的方法與步驟
第六章 檔案文獻的考訂
第一節(jié) 偽誤檔案概述
第二節(jié) 檔案考訂的原則
第三節(jié) 檔案外形考訂
第四節(jié) 檔案內容考訂
第五節(jié) 檔案形成時間的考訂
第六節(jié) 檔案的文字校勘
第七章 檔案文獻的加工
第一節(jié) 檔案文獻加工的意義與原則
第二節(jié) 檔案文獻的轉錄加工
第三節(jié) 檔案文獻的標點與分段
第四節(jié) 檔案文獻的標題
第五節(jié) 檔案文獻的編排
第八章 檔案文獻匯編的輔文
第一節(jié) 評注性輔文
第二節(jié) 查考性輔文
第三節(jié) 檢索性輔文
第九章 檔案文獻的審核與傳播
第一節(jié) 檔案文獻底稿的審核
第二節(jié) 檔案文獻的裝幀設計
第三節(jié) 檔案文獻校樣的校對
第四節(jié) 檔案文獻的出版?zhèn)鞑?nbsp;
下編出版物
第十章 印刷型檔案文獻出版物
第一節(jié) 印刷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jié) 印刷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歷史與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印刷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基本特征
第四節(jié) 印刷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結構形態(tài)
第五節(jié) 印刷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社會價值
第十一章 音像型檔案文獻出版物
第一節(jié) 音像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類型與特點
第二節(jié) 音像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現(xiàn)實狀況
第三節(jié) 音像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主要效益
第十二章 數字型檔案文獻出版物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檔案文獻編纂工作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數字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jié) 數字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基本特征
第四節(jié) 數字型檔案文獻出版物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