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l教師敘事
敘事是抓住經驗的故事性特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把敘事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領域就形成了教師敘事①。對教師敘事的討論比較多、有代表性的,一是教師敘事就是通過對有意義的教學事件、教師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分析、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為背后的意義、思想或理念,這不僅有助于教師教學實踐,而且能以更鮮活的形式豐富教育科學理論②。二是教師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㈢。從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敘事是研究者把敘事探究這種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領域,對教育實踐中的一些故行描述和分析,挖掘出教育行為背后的意義。北京師范大學吳國珍教授對“教師敘事”做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實踐研究,在一次專訪中,她具體闡述了敘事探究在解決教師發(fā)展中遇到的困惑以及通過教師敘事解決問題的策略。
問:您認為教師現(xiàn)在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吳國珍:應該是教育中遇上的心靈困擾大。就是說,不是很多老師都能找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徐輝老師的那種感覺——“不要問我一個月能賺多少,除了早上6點就得起床,當老師心里還是很爽的!”我有一次替一位老師主持一個教師沙龍,在場的都是學校政任。按計劃先放映《放牛班的春天》,然后出一些題目讓大家討論。我聽到大部分的老師如是說:這只是虛構的電影,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那位馬修教師除了容會忍耐,其他什么都不會。小孩子如果你放他一尺,他就會長一丈。他們還個個反問我,怎么可以禁止體罰?你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打記性……這個情景促使我讀了很多書,越讀越感到,當年我翻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關于教師恐懼的部分時,只是翻譯了文字,并沒有真正懂其深意,F(xiàn)在越是了解到這方面深厚的思想母體,就越體會到該是我們教育研究者直面自己的深層恐懼的時候了——直面研究一直疏離于蕓蕓師生心靈的恐懼。研究者面對教師的困頓時,不僅僅回應以理解和慰藉,而應師從困頓中走出來。首先需要目前集體無意識的教育研究本身。
問:您說到現(xiàn)在,我的體會是,教師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他們內心經歷哪些艱難,是不被過多關注的。
吳國珍:不能不承認這點,帕爾默說得對,專家的建議是杯水車薪,真正的學同體是教師自己。推動教師敘事探究,就是為了形成真正的教師學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