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吳玄的長篇《陌生人》是一部哲學(xué)小說。小說的敘事結(jié)構(gòu)事關(guān)一個置身價值碎片化、傾向虛無的時代的無根靈肉,尋求安頓之所的旅程。在這個無果的旅程中,人生虛妄,愛情只是一味靈藥,故鄉(xiāng)也化作一種遙望。當所有的希望終證其為幻想,一個人的自棄,便就成了必然!赌吧恕穼懛至褧r代中瓦裂的個體,寫魚不畏網(wǎng)畏鵜鶘。在這樣一個分散的非集體時代,是否將自己擺在主流價值的范疇其實無關(guān)緊要——實際上,人們都在尋求一個歸所,不斷認同,不斷依附,不斷丟棄;翹首想望那永恒的居所,內(nèi)心則因不得其途而焦慮不安。
如果說小說故事的展開過程充滿了隔膜、錯位、齟齬、荒謬和無情無義,罕有積極元素的話,那么,其喚起的反思和批判,卻可說是充分積極的。語言冷粹,遍布反諷而又深藏不露。值得一提的還有其上帝寓言式的手法,枳向來巢,空穴來風,它以不著痕跡的心理意識流動,峋奇巧妙地編排了這場人間戲劇。
蓋因這部浸淫著濃郁后現(xiàn)代寓言色彩的《陌生人》里,每一個獨立的故事都有其自圓其說的、清晰而嚴謹?shù)男睦斫?gòu),草蛇灰線拂照相因,使人物水到渠成的多舛命運能夠穿透其紛亂的表象,映照出世俗底下深藏暗涌的人性根基。一種極度理性近乎冷漠的口吻滲透全篇文本,以陌生化的文本加深陌生化的時代與人,暗合了作家對于后現(xiàn)代社會生命意義、生命價值失落的觀察與反思。
自我比世界更荒謬——一段充滿后現(xiàn)代寓言色彩的故事人生
自序:自我比世界更荒謬
剛寫完《陌生人》的第二天,我去了趟書店,我看見一本叫《空虛時代》的書,還有個副標題:論當代個人主義。作者是法國的吉爾·利波維茨基,這個人我沒聽說過,但我莫名其妙地覺著《空虛時代》跟我有關(guān),我把它買了回來。
我躺在床上讀了兩天,老實說,我有點興奮,我覺著《空虛時代》簡直就是在分析何開來。利波維茨基的意思是,這個時代,是那喀索斯時代,上帝死了之后,大家都很高興,都不在乎;這個時代的人大抵是這樣的,自戀、空虛、冷漠,身體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誘惑和幽默是沒完沒了的,虛無是無始也無終的,但這并不是末世,在虛無的遠景里浮現(xiàn)的并非是自動毀滅,也不是徹底絕望,而是一種越來越流行的大眾病理學(xué),抑郁、膩煩、頹廢等等。每個人都是那喀索斯,都在尋找著自我,“我”成了所有關(guān)注和闡釋的目標,可是,“我”是個什么東西呢?對“我”越是關(guān)注,“我”就越發(fā)地不確定,并有越來越多的疑問;漸漸地,“我”開始模糊、漂移、游離、分裂、崩潰,“我”終于遭到了我的清算,我成了“我”的陌生人。
在利波維茨基看來,這是正在進行著的一場革命,個人主義的二次革命,他稱之為個性化進程。這個進程,總的來說并不壞,用自戀替代反叛,用誘惑替代禁錮,用幽默替代意識形態(tài),使西方的民主社會更加穩(wěn)定,至少不會導(dǎo)致人的奴化和異化,那么人間地獄也就不那么容易出現(xiàn)。
也許,利波維茨基是對的,但我又并不太關(guān)心個性化進程,我知道這個進程,好也罷不好也罷,跟我暫時還沒關(guān)系,我關(guān)心的是“陌生人”的狀態(tài)。
我寫的這個“陌生人”——何開來,可能很容易讓人想起俄國的“多余人”和加繆的“局外人”。是的,是有點像,但陌生人并不就是多余人,也不是局外人。多余人是十九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人物,是社會人物,多余人面對的是社會,他們和社會是—種對峙的關(guān)系,多余人是有理想的,內(nèi)心是憤怒的;局外人是二十世紀存在主義的人物,是哲學(xué)人物,局外人面對的是世界,而世界是荒謬的,局外人是絕望的,內(nèi)心是冷漠的;陌生人,也是冷漠絕望的,開始可能就是多余人,然后是局外人,這個社會確實是不能容忍的,這個世界確實是荒謬的,不過,如果僅僅到此為止,還不算是陌生人,陌生人是對自我感到陌生的那種人。多余人和局外人,對自我或許還不陌生,那個叫“自我”的東西還是存在的,并且是確定的、清晰的、真實的,可以跟世界抗衡的。他們恰恰是自我意識強大的那類人,在人的主體性建構(gòu)進程中,他們是完備的、先知先覺的,只是他們將自我從社會和世界中分離了出來,像是這個世界的孤魂野鬼。陌生人面對的是自我,可是,自我其實是最不可面對的,神就曾經(jīng)告誡,不可使他認識自己。對陌生人來說,荒謬的不僅是世界,還有自我,甚至自我比這個世界更荒謬。
所以,何開來不是加繆的默爾索,也不是萊蒙托夫的畢巧林,他是后現(xiàn)代社會自我崩潰后的一個碎片。他的心理進程是這樣的:先是對故鄉(xiāng)的陌生感,然后是對女人的陌生感,最后是對自我的陌生感。何開來對故鄉(xiāng),或者換個詞,比如對國家、民族、歷史、社會、時代感到陌生,這是肯定的,這于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進入九十年代的那一代人,是不用證明的。這個時期的何開來,應(yīng)該是有點像沙皇時代的多余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但他還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他在尋找故鄉(xiāng),他所謂的故鄉(xiāng),就是某個女人,他意外地對李少白一見鐘情。但是,到后來,愛情他也不相信了。也許我可以這樣解釋,這是個欲望的時代,本沒有愛情的。不過,何開來對性也是拒絕的,他就像某些女性主義者,好像意識到了性是上帝的一場陰謀,性使男人和女人都成了半成品,如果拒絕做愛,而改為手淫,讓性成為孤獨的性,那么問題就解決了。因此,手淫對他很重要,使他擺脫了半成品的命運,何開來算是真正成為一個人了。他找有錢又沒有性誘惑力的杜圓圓結(jié)婚是對的,當妹妹何燕來挖苦他,他說,不懂了吧,憑你那兩下子,也敢來挖苦我?你以為找個年輕的漂亮的才合適,其實不是那么回事。譬如,我和李少白看上去是合適的,可實際上我們是陌生的,所謂愛情,只是一種虛構(gòu),一個烏托邦。而杜圓圓,看上去是不合適的,我們的關(guān)系好像很庸俗,甚至惡俗,但我卻獲得了最大的自由,我不用再去虛構(gòu)一種愛情,連虛構(gòu)的念頭也不用,這樣多好。我們活著,說到底無非也就是一個屁,放了就完了,這樣多輕松啊。你以為不合適,不就是因為她胖,體積龐大,但她的體積一點也不影響我,我覺得這樣很好,她不會對我構(gòu)成任何干擾,起碼不會干擾我的內(nèi)部生活,跟她待在一起,我才感到了什么叫了無掛礙。我是空的、無的,似乎是不存在的。難道這不是一種境界?
到了這個境地,何開來是卸下了所有的社會角色,兒子、兄弟、朋友、情人、丈夫、職員,幾乎都不是了,他只剩下一個孤獨的裸體的自我。這個自我,喪失了參照,很可能淪為一面空虛的鏡子,自我的陌生感于是就來了。這個時候,作為人,或許很需要信仰吧,譬如遁入空門,可是何開來沒有。沒有信仰,卻要獨自穿越虛無,恐怕是不容易的,所以,他懶得活了,他需要死亡。他準備在新千年到來之際跳樓自殺。他還是自戀的,他要好好修飾一下,才去赴死。他走進衛(wèi)生間,對著鏡子,仔細地刮了胡子,又在臉上抹了些潤膚霜,他覺著他就像殯儀館的化妝師,在給誰的尸體化妝。然后,他看著鏡中的那個人,毫無表情說:你是誰?我不認識你,但是,我祝賀你,現(xiàn)在,你可以死了。
可是,死就容易嗎?也不容易,一個自戀的人不會真的把自己殺死,何開來雖然需要死亡,但死亡不需要他,他還是得活著。
這種人,不只西方有,東方也有,或許地獄里也有。雖然他們不會改變什么,但我還是關(guān)心,就我的經(jīng)驗,地獄里也不全是奴化的和異化的人,也有陌生人。陌生人對地獄同樣沒有感覺,陌生人活在自己的地獄里,“我”即是我的地獄。
這就是我在《陌生人》里面想要說的。
吳玄,男,一九六六年生,浙江省溫州市人。中篇小說諸如《玄白》、《西地》、《發(fā)廊》、《誰的身體》、《同居》等,在文壇均有廣泛影響。現(xiàn)居杭州,為文學(xué)雜志《西湖》執(zhí)行主編。
自序:自我比世界更荒謬陌生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像我一樣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