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寺廟道觀碑刻集成》的收錄范圍為佛寺、道觀碑刻。佛寺包括佛教的寺、廟、堂、殿、庵等,道觀包括道教的觀、廟、殿、庵、洞、宮、閣等。
二、《河南寺廟道觀碑刻集成》的各冊先按市、縣、區(qū)排列,再依佛寺、道觀分別排列。碑刻則依其年代先后順序排列。
三、《河南寺廟道官碑刻集成·洛陽卷二》的釋文部分,以忠實于原文為原則,使用規(guī)范的繁體字,碑別字、俗字等改為規(guī)范的繁體字。
四、碑刻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或出土過程中出現(xiàn)的刮痕、石花及漫漶不清等,字跡無法辨識者,釋文中用“口”標出。若連續(xù)出現(xiàn)多字無法辨識的,則用“……”表示。
五、凡碑刻有首題的,統(tǒng)一置于釋文的首行。無確切題名,或首題不能準確表達其內容的,自擬題目。
六、凡碑首有題字的,釋文時將其題字放在首行,并在其題字前加“():”。若碑首有不同內容的題字,則在不同題字中間空二個字符。例如:“(碑首):流傳百代 日月”。
七、凡碑刻中的施錢符號統(tǒng)一用“銀”或“錢”表示。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熱愛和崇敬文化的國度。今天,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亡則國家亡。洛陽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區(qū),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的歷史蘊積了無比燦爛的豐厚文化。煌煌祖宗業(yè),永懷河洛間。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洛陽及其附近地區(qū)是中國最早的文化發(fā)源地之一,并在相當長時間內一直是華夏文化的核心區(qū)域,因此洛陽也長期成為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洛陽文化的繁榮體現(xiàn)在諸多方面,不僅儒學、玄學、理學等肇始于此,古代中國的宗教不少也源起于此,尤其是道教和佛教與洛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從普遍的人類歷史看,宗教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在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史上都發(fā)揮過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即使到今天,宗教對世界上許多國家仍然具有巨大的現(xiàn)實影響力,因此以理性與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和研究宗教才是我們應有的態(tài)度。我們要傳承和弘揚華夏文化,同樣不能回避這一問題。眾所周知,古代宗教不僅在我國本土起源很早,而且不斷吸收融合外來宗教,形成了多種宗教互相借鑒、共生共長的復雜局面和形態(tài),對我國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chǎn)生了相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并不斷融入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習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早己成為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古代文化中心的洛陽,其宗教文化自然不可忽視。從原始宗教、民間宗教和道教、佛教等各種宗教的發(fā)展和傳播來看,洛陽這片土地聚留了無數(shù)的宗教印記和宗教元素,雖歷經(jīng)千年的滄桑歲月,但仍需要凝聚我們的目光和心力去探尋其中蘊藏的文化智慧,挹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為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服務。
從本土宗教來看,道教無疑是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一種宗教。追尋道教的源頭和歷史,必然就會探源尋根到洛陽。道家乃至道教都尊崇老子,老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在洛陽做官和居住,長期擔任東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即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精通歷史,在洛陽他飽覽文獻,匯通古今,仰觀宇宙,俯察天下,從而撰寫出蘊含無限智慧的《道德經(jīng)》。老子的學說被稱作道家學說,在道家學說的基礎上,衍生演化而形成道教,自然老子也成為世代膜拜的道教創(chuàng)始人。洛陽周圍的嵩山、王屋山等后來也成為道教名山,使道教在洛陽及其附近發(fā)展傳承下來。
與道教不同,佛教是外來宗教,在東漢永平年間傳入都城洛陽,由官方在洛陽建造了當時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以此為濫觴,佛教在中國以洛陽為中心向四方傳播,開始并逐步完成了其中國化的進程。到北魏時,由于綿延賡續(xù)幾百年的傳播,加上數(shù)代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社會上信佛崇佛之人眾多,佛教之風已經(jīng)吹遍中華大地,及北魏遷都洛陽后,佛教在洛陽更是達到頂峰,據(jù)《洛陽伽藍記》載,北魏后期僅洛陽一地的寺廟就多達一千多座,可謂遍地開花,洛陽成為名符其實的佛教中心。今天,名聞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位于洛陽城南的巍峨壯觀的龍門石窟,就是開鑿于北魏,歷經(jīng)隋、唐諸朝,斷斷續(xù)續(xù)數(shù)百年而形成的佛教石窟,是古代洛陽佛教興盛的一個縮影和最好見證。
宗教信仰的興盛必然帶來宗教文化藝術的興盛。道教、佛教等宗教的存在和長期發(fā)展,不僅促進了社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促進了與宗教相關的建筑、繪畫、音樂、雕塑等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同時,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載體碑刻與書法藝術、宗教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些特點在古都洛陽充分體現(xiàn)出來。由于歲月侵蝕、戰(zhàn)爭破壞等各種原因,洛陽歷史上北魏寺廟道觀林立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少量頑強保留到現(xiàn)在的寺觀也大多保護力度不夠),同時消失的還有大量的宗教建筑和雕塑壁畫等宗教藝術作品,但值得慶幸的是,由于石頭本身的堅固不朽,洛陽的許多宗教碑刻仍然保存了下來。洛陽現(xiàn)存道教的道觀有北邙的上清宮、下清宮、呂祖庵,洛陽老城的祖師廟、城隍廟,洛陽關帝廟,新安縣的洞真觀,樂川的老君山等,這些道觀保存下了許多非常珍貴的碑刻,尤其是興建于元朝的祖師廟、洞真觀,保存下來了一些珍貴罕見的元朝碑刻,關林的關帝廟保存下來的明清民國時期的一百多塊碑刻也十分珍貴。相比較而言,佛教碑刻遣存數(shù)量更多,現(xiàn)在洛陽佛教寺廟白馬寺、大福先寺、洛陽廣化寺、龍門香山寺、偃師唐僧寺、伊川凈土寺、嵩縣云巖寺、宜陽靈山寺、汝陽觀音寺、偃師白云寺、洛寧羅玲香山寺等都保存下來大量的碑刻,有些碑刻如白馬寺的北宋《御賜封號碑》、金代《大金國重修河南府左街東白馬寺釋迦舍利塔記碑》等都屬于珍稀碑刻。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洛陽及周邊縣區(qū)現(xiàn)存的寺廟道觀碑刻不下數(shù)千方,這些碑刻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的資訊,對于研究者是不可多得的珍貴碑刻文獻,是極其重要的第一手資料。尤其是那些已經(jīng)不存在寺廟的宗教碑刻,它們無所附麗,沒有建筑物的遮擋,也無人看管和保護,由于長期裸露在室外和荒野,常年日曬雨淋,有些碑刻已經(jīng)漫漶不清,亟需搶救性地進行保護、整理和研究。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碑刻將逐漸從我們的視野消失,到那時其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F(xiàn)在,我們把這些碑刻裒輯整理并出版面世,就是希望保存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并期望引起世人的關注,共同來保護和傳承包括碑刻在內的優(yōu)秀民族文化。
宗教碑刻雖只是洛陽古代文化的一個小的側面,但它所蘊含的歷史智慧和文化資訊卻可以使我們洞察天下,知古鑒今。\"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先哲的話言猶在耳。文化興衰事關民族復興之成敗,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源頭,它不僅在古代規(guī)塑和滋養(yǎng)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心靈,我們相信,在傳統(tǒng)文化涅盤重生的今天,它也必將煥發(fā)出新的動人光彩!
序言
前言
凡例
偃師市
佛寺
【〇一】修蓋觀音堂碑記
【〇二】諸龍泉洞碑記
【〇三】重修井泉溝古洞及金妝佛像碑記
【〇四】金妝香花洞神像碑
【〇五】三光洞志善碑
【〇六】重修七圣廟碑記
【〇七】重修觀音堂碑記
【〇八】重修觀音堂創(chuàng)建山門碑志
【〇九】重修觀音堂暨金妝神像序
【〇一〇】補修茄藍殿金妝圣像竝煖閣供桌告竣碑
【〇一一】重修觀音堂昌嗣殿碑記
【〇一二】重修觀音堂碑記
【〇一三】重修白云禪寺記
【〇一四】重修白云寺碑記
【〇一五】白云寺月銾碑記
【〇一六】公修白云寺山門碑記
【〇一七】重修白云寺碑記
【〇一八】重修白云寺正殿暨山門碑記
【〇一九】義修菩薩祠神路碑記
[〇二〇】重修臺基序
【〇二一】重修天王殿碑記
【〇二二】重修牛心山送子大士正殿并拜殿碑記
【〇二三】牛心山重修五龍神祠碑記
【〇二四】重修靈官殿并建石坊眾善布施碑
【〇二五】重修靈官殿并創(chuàng)建石坊碑記道觀
【〇二六】牛心山興工碑
【〇二七】創(chuàng)修碑記
【〇二八】創(chuàng)修三圣洞三極洞三皇洞代輩洞碑記
【〇二九】關圣帝君大殿碑記
【〇三〇】重修關帝廟西垣墻碑記
【〇三一】火帝真君神像補修廟宇碑記
【〇三二】武當山進香還鄉(xiāng)修醮碑
【〇三三】補修拜殿創(chuàng)建月臺碑
【〇三四】重修圈神廟功程告竣碑記
【〇三五】關夫子華傘告成記
【〇三六】重修關王廟門墻記
【〇三七】重修關王廟記
【〇三八】重修關圣帝君廟碑記
【〇三九】重建藥王藥圣碑記
【〇四〇】重修關帝廟記
【〇四一】重修盧醫(yī)殿碑記
【〇四二】乾隆五十二年重修垣墻碑記
【〇四三】龍鳳虎頭山重修玄帝廟記(碑陽)
【〇四四】龍鳳虎頭山重修玄帝廟記(碑陰)
【〇四五】創(chuàng)修二天門碑記
【〇四六】重修青蘿山拜殿靈官神殿以及碑亭碑記
【〇四七】重修青蘿山玄壇祠碑記
【〇四八】重修圣公圣母殿碑
【〇四九】嵩蘿山新開萬悅池碑記
【〇五〇】重修青蘿山玄武廟碑記
【〇五一】補修玄武殿圣公殿重修天王殿創(chuàng)建越臺石窖碑
【〇五二】重修玄武殿圣公殿創(chuàng)建東陪殿重修出神殿碑
【〇五三】青蘿山施茶湯碑
……
孟津縣
新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