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面向應用、注重實踐、案例教學、任務驅(qū)動”的原則,詳細介紹使用ArcGIS 10.2軟件設計和制作專題地圖的步驟和方法。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基礎篇)設計了6個綜合性實驗,目的是使學生通過上機練習,掌握編制專題地圖的關(guān)鍵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和ArcGIS 10.2軟件的操作方法。下篇(實例篇)基于專題制圖經(jīng)典案例給出了4個設計性實驗,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編寫專題地圖設計書,掌握制作自然與社會人文專題地圖的完整過程。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測繪工程以及其他相關(guān)專業(yè)學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規(guī)劃管理等部門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閆業(yè)超,男,漢族,1979年出生,山東棗莊人。2007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獲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博士學位,現(xiàn)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承擔地圖學、專題地圖設計與編制、專業(yè)英語等本科生的教學工作。主要從事地理信息系統(tǒng)應用、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材基金項目1項,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近10年來在國內(nèi)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近40篇。
岳書平,女,漢族,1979年出生,山東德州人。2008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獲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博士學位,現(xiàn)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科學學院講師。主要承擔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tǒng)原理、專題地圖設計與編制、專業(yè)軟件綜合實習等本科生的教學工作。目前主要從事GIS在土壤侵蝕中的應用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子課題1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科研基金1項,近10年來在國內(nèi)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目 錄
上篇 基礎篇
實驗1 數(shù)學基礎的設計………………………………………………………………………… 1
1.1 基礎知識………………………………………………………………………………… 1
1.2 實驗目的………………………………………………………………………………… 2
1.3 實驗數(shù)據(jù)………………………………………………………………………………… 2
1.4 實驗要求………………………………………………………………………………… 2
1.5 分析與設計……………………………………………………………………………… 3
1.6 實驗步驟………………………………………………………………………………… 4
實驗2 底圖要素的轉(zhuǎn)繪與概括………………………………………………………………… 8
2.1 基礎知識………………………………………………………………………………… 8
2.2 實驗目的………………………………………………………………………………… 8
2.3 實驗數(shù)據(jù)………………………………………………………………………………… 8
2.4 實驗要求………………………………………………………………………………… 9
2.5 分析與設計……………………………………………………………………………… 9
2.6 實驗步驟………………………………………………………………………………… 10
實驗3 底圖要素表示方法的設計與符號化………………………………………………… 22
3.1 基礎知識………………………………………………………………………………… 22
3.2 實驗目的………………………………………………………………………………… 22
3.3 實驗數(shù)據(jù)………………………………………………………………………………… 22
3.4 實驗要求………………………………………………………………………………… 23
3.5 分析與設計……………………………………………………………………………… 23
3.6 實驗步驟………………………………………………………………………………… 24
實驗4 專題要素表示方法的設計與符號化………………………………………………… 34
4.1 基礎知識………………………………………………………………………………… 34
4.2 實驗目的………………………………………………………………………………… 34
4.3 實驗數(shù)據(jù)………………………………………………………………………………… 34
4.4 實驗要求………………………………………………………………………………… 35
4.5 分析與設計……………………………………………………………………………… 35
4.6 實驗步驟………………………………………………………………………………… 36
實驗5 注記設計……………………………………………………………………………… 41
5.1 基礎知識………………………………………………………………………………… 41
5.2 實驗目的………………………………………………………………………………… 41
5.3 實驗數(shù)據(jù)………………………………………………………………………………… 41
5.4 實驗要求………………………………………………………………………………… 42
5.5 分析與設計……………………………………………………………………………… 43
5.6 實驗步驟………………………………………………………………………………… 43
實驗6 圖面配置與地圖輸出………………………………………………………………… 49
6.1 基礎知識………………………………………………………………………………… 49
6.2 實驗目的………………………………………………………………………………… 50
6.3 實驗數(shù)據(jù)………………………………………………………………………………… 50
6.4 實驗要求………………………………………………………………………………… 51
6.5 分析與設計……………………………………………………………………………… 51
6.6 實驗步驟………………………………………………………………………………… 52
6.7 成果地圖………………………………………………………………………………… 56
下篇 實例篇
實驗7 《2015年山東省行政區(qū)劃圖》設計與制作…………………………………………… 58
7.1 實驗目的………………………………………………………………………………… 58
7.2 實驗數(shù)據(jù)………………………………………………………………………………… 58
7.3 實驗要求………………………………………………………………………………… 58
7.4 專題地圖設計書………………………………………………………………………… 59
7.5 關(guān)鍵步驟………………………………………………………………………………… 62
7.6 成果地圖………………………………………………………………………………… 66
實驗8 《山東省地勢圖》設計與制作………………………………………………………… 68
8.1 實驗目的………………………………………………………………………………… 68
8.2 實驗數(shù)據(jù)………………………………………………………………………………… 68
8.3 實驗要求………………………………………………………………………………… 68
8.4 專題地圖設計書………………………………………………………………………… 69
8.5 關(guān)鍵步驟………………………………………………………………………………… 72
2 專題地圖設計與編制實習教程
8.6 成果地圖………………………………………………………………………………… 77
實驗9 《2015年山東省水果產(chǎn)量分布圖》設計與制作……………………………………… 79
9.1 實驗目的………………………………………………………………………………… 79
9.2 實驗數(shù)據(jù)………………………………………………………………………………… 79
9.3 實驗要求………………………………………………………………………………… 79
9.4 專題地圖設計書………………………………………………………………………… 80
9.5 關(guān)鍵步驟………………………………………………………………………………… 83
9.6 成果地圖………………………………………………………………………………… 87
實驗10 《山東半島7月平均氣溫與降水量分布圖》設計與制作…………………………… 89
10.1 實驗目的……………………………………………………………………………… 89
10.2 實驗數(shù)據(jù)……………………………………………………………………………… 89
10.3 實驗要求……………………………………………………………………………… 90
10.4 專題地圖設計書……………………………………………………………………… 90
10.5 關(guān)鍵步驟……………………………………………………………………………… 93
10.6 成果地圖……………………………………………………………………………… 98
參考文獻…………………………………………………………………………………………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