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是一種文化自覺(序)
陳光磊
我愛讀《咬文嚼字》。讀的時候,還常會想起上世紀60年代陳望道先生同我們講過的關于開展語文評議的話題。
記得望道先生說過,做好語文規(guī)范工作,提高人們的語文修養(yǎng),有一樁工作很重要,就是展開語文評議。評議得有個標準,要看說話、作文是不是合乎語文的一般規(guī)則,也就是合不合社會通用的規(guī)范;還要看是不是能夠適應一定的題旨情境,也就是能不能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恰當?shù)丶右宰兺,甚至?chuàng)新。這樣,對語言文字的使用就要判別正誤,論斷是非,確立和維護語文規(guī)范;同時,又要辨析異同,說明多樣性,注意新變化。他還對當時全國人代會上關于“發(fā)憤圖強”與“發(fā)奮圖強”用字選擇的討論,談了自己的看法:“憤怒”的“憤”與“奮發(fā)”的“奮”,語音相同,語義相關而稍有差異!皯崱,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奮”,大多是自身的內因起作用的表現(xiàn),是積極主動的行為。不管有無外部刺激,中國人民歷來是奮發(fā)有為、自強不息的。因而,用“發(fā)奮圖強”來描述新中國自力更生的精神風貌似乎更好。半個世紀過去了,望道先生的話語猶然在耳。
今天,看到望道先生的想法正在《咬文嚼字》得到實踐,我的心情真是可以用“歡欣鼓舞”四個字來形容。
語言文字的社會性,使得人們因對它有著用的需要而講究提高效率,同時因對它也有著愛的情懷和美的追求而講究文化精神。這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和文化心理!兑慕雷帧芬騽荻惨驎r而動。在17年的歷程里,刊物善于抓住社會語文生活中的熱點以至難點,辨析之,討論之,往往能引起社會大眾的圍觀,進而形成熱烈的講究語文規(guī)范的文化氛圍,引導社會語文的規(guī)范使用?梢哉f,這正是一種文化自覺。
《咬文嚼字》自1995年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就以展開語文評議、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guī)范、促進語言文字健康發(fā)展作為自己的一種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锏倪@個定位,編者的這種志向,體現(xiàn)出他們對母語母文的愛與敬,更體現(xiàn)出他們奉獻于語言文字事業(yè)所具有的那種可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正是憑著這種自覺與自信,他們把專門糾正語言文字差錯這項平凡細微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刊物辦得耐人尋味,有趣味更有品位,很實用又很學術。
多年以來,《咬文嚼字》走進社會語文生活,考察復雜的語文現(xiàn)象,經(jīng)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公布常見的重大語文差錯,列出具體項目,提請人們糾錯改正,發(fā)表甚為熱用的流行詞語,加以解析探討,引導大家恰當使用,這些都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反響。有心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咬文嚼字》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是冬烘先生,是死守教條的頑固派,而是與時俱進的楷模,在開展語文評議時講究辯證法,既提倡規(guī)范又關心流行,注意新變。維護和宣傳規(guī)范,卻絕不墨守成規(guī),僵化滯后;觀察和關注新變,卻絕不鼓噪作秀,嘩眾取寵。正是這種科學態(tài)度和忠誠意志,使他們贏得了口碑,刊物成為當代文化的一個品牌,編輯部成了一個頗具權威的語文應用研究中心。
九萬里風鵬正舉。當下,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大力推行和規(guī)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此際會,我們祝福,我們期待,我們相信,《咬文嚼字》必將展出新的身手,亮出新的風采。
2011年12月
(作者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華東修辭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