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語錄》從陳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旁人對于陳氏講課的記錄、關于陳氏言談的回憶中選錄文字,以編者個人的趣味和眼光做取舍,非敢謂竭澤而漁。選錄內(nèi)容側重適合語錄的通論,更加突出陳寅恪的史識。錄文不避重復,相反特別著重將同類的零散材料匯輯一處,有意做成語錄長編,以期起到材料類編之用。本編所選錄文字,按語錄體根據(jù)題材分治學方法、文明與社會、歷史·種族、歷史·階層、歷史·文化、歷史·其他、文學、自述與回憶等八大類六十五個小類編排,并選摘陳寅恪具有思想代表性的詩作,逐一注明出處,簡體橫排,以期更好地提煉陳寅恪的學術精華,還原陳寅恪的精神風貌,方便讀者閱讀、學習,真正領會陳寅恪的學與思、言與行。
◎學術豐碑,道德楷模
陳寅恪先生是近百年來中國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他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經(jīng)典均有精湛研究,畢生踐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條,為中國學術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學習陳寅恪,對于讀者治學、為人、處世均有深刻意義。
◎匯輯零金碎玉,盡力廣搜博引
本書從陳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三十余種旁人的記錄、回憶中廣搜博引材料,按語錄體根據(jù)題材分治學方法、文明與社會、歷史·種族、歷史·階層、歷史·文化、歷史·其他、文學、自述與回憶等八大類六十五個小類編排,附錄詩作,以凸顯陳寅恪的史識和詩情。錄文不避重復,著重將零散材料匯輯一處,并逐一注明出處,以期起到材料類編之用。
◎依據(jù)權威底本,還原學術風貌
本書在選錄時注重?,除依據(jù)權威的陳寅恪作品版本外,還參考不同版次印刷本、手寫本或手跡做了校訂,盡力做成一個可靠的摘錄讀本。這個讀本不僅提煉陳寅恪的學術精華,也努力還原陳寅恪有血有肉的精神風貌,讀者可以更好地領會陳寅恪作為一代中國史學巨擘的學與思、言與行。
◎突破閱讀門檻,方便通覽領會
陳寅恪先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內(nèi)容龐雜,均以文言文寫成,大多遵其生前愿望以繁體豎排形式印行,閱讀門檻比較高。本書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嘗試,用更適合大眾閱讀的簡體橫排形式,將陳寅恪的學術精華以語錄體逐條呈現(xiàn),內(nèi)容精煉,編者又加以適當?shù)陌凑Z進行注解,有效幫助讀者突破陳寅恪著述的閱讀門檻,方便通覽、學習、研究。
著者簡介
陳寅。18901969) 江西義寧(今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后回國任教,歷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清華大學中文系歷史系合聘教授,兼任其他學術研究機構職務。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挈全家離北平南行,先后任教西南聯(lián)大等校。1946年回清華大學任教。1948年南遷廣州,晚年為中山大學教授,并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著有《寒柳堂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今已匯為《陳寅恪集》。他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經(jīng)典均有精湛研究,為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畢生踐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條。
編者簡介
胡文輝 學者、新聞工作者。1967年生于廣州。工作之余,從事學術研究。近年來對陳寅恪研究貢獻尤大,以《陳寅恪詩箋釋》一書為學林稱道。另著有《中國早期方術與文獻叢考》《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擬管錐編》《廣風月談》《人物百一錄》《洛城論學集》《文史足徵錄》等作品數(shù)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