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華語幽默大師朱德庸經典力作新裝粉紅登場!
電視劇《粉紅女郎》《愛的理想生活》原著漫畫
劉若英、余華、幾米、賴聲川等眾多名家聯袂推薦!
? ? 一段屬于全球華人的時代記憶
? 銷售超過5000萬的愛情甜心哲學
? 全世界華人都愛的城市品位漫畫
? 發(fā)現中國人的幽默,你不能不讀朱德庸作品!
華語漫畫大師朱德庸的經典系列澀女郎所呈現的是一幕幕現代都市男女的縮影,漫畫中鮮明的四個角色:一個要愛情不要婚姻的萬人迷、一個要工作不要愛情的女強人、一個是什么男人都想嫁的結婚狂、一個什么是男人都想不通的天真妹,各自代表了都市女子四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與人生觀。該作品1992年在中國臺灣地區(qū)出版時,隨即引起各方廣大的回響,創(chuàng)下不到3年銷售超過70萬冊的佳績,在當時出版界蔚為奇跡;1998年朱德庸系列漫畫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后,廣受讀者喜愛。因圖書的熱銷加上二度改編電視劇《粉紅女郎》《搖擺女郎》的熱播,許多都市女性紛紛以澀女郎自許。澀女郎也因而被《新周刊》雜志的讀者選為2003年度她世紀女性代言人。澀女郎儼然成為廣大讀者心中前衛(wèi)、想效法的女性角色。
2021年,由著名演員殷桃、宋軼主演的改編自澀女郎系列作品的電視劇《愛的理想生活》在湖南衛(wèi)視熱播。在女性意識不斷覺醒的當下,澀女郎現象持續(xù)發(fā)燒至今,顯示出朱德庸對人性細膩的觀察,他的畫筆點出男女在面對愛情與婚姻時的酸甜苦澀,他特有的幽默已跨越地區(qū)與時空。
新徹底不完美主義·新版自序
結婚十周年后的某一天,我突然發(fā)現了一個有關男人和女人的真理。那就是:
女人總是完美的;蛘哒f,她們追求完美。
男人總是不完美的;蛘哒f,他們追求不完美。
我很少見到不追求完美的女人,更少見到追求完美的男人,這也許和男人女人的耐性不同有關?傊,男人追求的完美東西就是女人。但男人是這么地不完美,叫女人如何忍耐?于是,男人女人永遠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
世界需要和平,可是,這么完美的女人和這么不完美的男人怎能和平相處呢?我思考出的方法就是:讓女人相信她們不需要再追求完美,或是自己變得完美。
這是我發(fā)明的新世紀主張,我稱之為:新徹底不完美主義。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每一個女人和每一個男人都相信它,我可能會得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九三年,我開始畫澀女郎這個系列時,在漫畫中著墨多的,其實是這四個女主角個性上的不完美。卻由于她們形成了這么完美的四個漫畫典型,澀女郎一直在華人世界受到許多讀者的熱烈喜愛。我想把這本書獻給那些喜歡我漫畫里不完美女郎的完美女性讀者,讀完之后,也許你們會開始覺得:把自己變得像這樣不完美一點,不是更完美嗎?
漫畫家會老,漫畫仿佛不會。澀女郎更新出版的同時,真實世界里的澀女郎,正一波接一波地隨著愛情、婚姻、夢想而不斷輪替。作為漫畫家的我,也只能一年又一年記錄下她們美麗的浮光掠影。
我看澀女郎·初版自序
每出一本新書,身為作者的人好像就免不了要費唇舌解釋一下!稘伞愤@本書,畫的是四個單身女郎同住一幢公寓時,發(fā)生在她們心理上或生活上的一些冷雋情境。
為什么要畫澀女郎?對我來說是很奇妙的一種觸動。這幾年來,在我們的社會里正有一群人,以女子為主、男子為副,人口呈等差級數增加。這個單身族群不僅擴張迅速,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自行發(fā)展出一套獨特的想法和生活方式。這一點,深切地吸引住我,于是倏突間有了想把她們變成漫畫的念頭。
我在這本書里,把單身女郎分成四種典型:一個是只要愛情不要婚姻型,一個是只要工作不要愛情型,一個是整天只想結婚型,一個是愛情婚姻是什么都不知道型。當然,任何一種族群都無法明確地分門別類,這四個典型,只能算是一種象征式的著墨法。
真正在我心目中的一群澀女郎是這樣的:她們都有強烈的自我主張和生活態(tài)度,但經常是浮動不定的;她們外表上個性獨特,或經常被旁人貼上類型化標簽,內心卻是一群不那么確定自己的人;她們不管是突破束縛,或是遵循傳統(tǒng)而活,其實她們并不真正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她們的氣息,混雜在這個繁華時代里,格外有一種生澀風味。
這是我本針對女性題材而畫的書,獻給我的讀者。他們的熱情,支持我畫了這許多年。
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深夜
朱德庸
朱德庸,1960年4月16日來到地球。無法接受人生里許多小小的規(guī)矩。28歲時坐擁符合世俗標準的理想工作,卻一頭栽進當時無人敢嘗試的專職漫畫家領域,至今無輟。認為世界荒謬又有趣,每一天都不會真正地重復。因為什么事都會發(fā)生,世界才能真實地存在下去。朱德庸漫畫引領流行文化二十載,正版兩岸銷量早逾,占據海內外各大排行榜,有華人的地方,即有朱氏幽默。2009年獲頒新世紀10年閱讀受讀者關注十大作家。作品多次改編為電視劇、舞臺劇,近年畫作更在名家拍賣場上屢創(chuàng)紀錄。被大陸傳媒譽為既能贏得文化人群的尊重,又能征服時尚人群的作家。他自己則認為自己是一個城市行走者,也是一個人性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