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和他的后學(xué)者的作品集,初由漢代學(xué)者劉向收集編輯,王逸等人加以注釋。這是我國歷史上部個人專著詩集。
屈原生長在中國封建社會初期的楚國。楚國本來是周代的一個諸侯國,地點在現(xiàn)在的湖北省西部。到東周的時候,楚國的版圖逐漸擴大,差不多包括整個的長江流域。由于南方勞動人民的努力,這個地區(qū)的生產(chǎn)日益發(fā)展,文化日益繁榮,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終于成為一個可以和西方的秦國、東方的齊國鼎足而立的強大王國。
就文學(xué)方面說,《詩經(jīng)》里的《周南》、《召南》兩部分中,可能有一些是長江流域的民歌。其他古書中,也零星記載了幾首南方的詩歌,如《說苑·善說篇》載的《越人歌》、《論語·微子》載的《接輿歌》、《左傳·哀公十三年》載的《庚癸歌》,等等。但更重要的,當(dāng)推《九歌》十一篇。
《九歌》原來是屈原以前的楚國民間祭歌。當(dāng)時由于時代的限制,人們還相信祭神可以求得神對生產(chǎn)和生活的佑護。人們甚至認(rèn)為神和人有同樣的氣質(zhì),因此在很多詩歌里,也把神寫得具有悲歡離合的情感。其中《國殤》比較突出,里邊表達了悲壯的愛國激情。一般說來,這幾篇的感情比較充沛,語言比較清新,成為楚國詩壇上較早的佳作。而它的光輝成就是和屈原的修改加工分不開的。
屈原名平,大約生于公元前三四○至前二七八年間。他是楚王的后裔,二十多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這是一種僅次于楚相的高級官職。他在政治上一方面主張勵行法治,任用賢人,因而得罪了當(dāng)時腐朽的貴族;一方面主張聯(lián)合齊國來對抗咄咄逼人的秦國,因而引起秦王的痛恨。秦王派張儀到楚國,和楚國的敗類勾結(jié)起來,竭力排擠屈原。結(jié)果屈原果然被放逐出去了,而楚國也一天一天削弱了。屈原后自沉在汨羅江里,年月不易斷定。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兵打破楚國都城郢都,他的自殺可能與此有關(guān)。
屈原究竟有多少作品,現(xiàn)在不易斷定;除《九歌》外,主要還有《離騷》、《九章》(九篇)、《天問》等篇。愛國主義精神是屈原寫作的動力。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抱負是要使楚國日益強盛。他努力向這個理想邁進,不怕壞人的搗亂,不怕流放和死亡。由于階級的局限,他對楚王還抱有幻想;他雖對人民有一定的關(guān)懷,但充滿著矛盾和彷徨的復(fù)雜心情。他的愛國思想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是應(yīng)該肯定的。
這些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思想內(nèi)容,化為熱情洋溢、筆致奔放的卓越詩篇。屈原運用神話傳說,借譬美人芳草,通過富有地方色彩的楚地方言,寫成縱橫恣肆、驚心動魄的抒情杰作,給我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xué)打下雄厚的基礎(chǔ)。這種文體被稱為騷體,對后代文學(xué)影響很大。
屈原以后,楚國還出現(xiàn)了宋玉、唐勒、景差等作家,其中宋玉比較突出。不過,他們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宋玉的生卒年不詳,生平事跡也很少為后人所知。據(jù)說他是屈原的學(xué)生,在懷王的兒子頃襄王時做過大夫。作品十六篇,多亡佚,流傳下來的只有《九辯》可信。
本書所選的是:屈原的《九歌》、《離騷》全文和《天問》、《九章》的一部分;宋玉的《九辯》和作者未定的《招魂》的若干段落。這樣屈宋的重要作品大都在這里了,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楚辭這種文體的基本面貌。同時,對每篇作品作了簡要的說明、解釋,并附以譯文。譯詩本非易事,譯者又乏詩才,為了便于讀者理解原文,盡量用直譯方法。在這一方面,從已出版的幾種譯文中受到不少啟發(fā),是應(yīng)該感謝的。限于水平,書中錯誤一定不少,望讀者多多指教。陸侃如一九六四年七月稿
龔克昌一九七九年七月增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