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定 價:78 元
本書介紹古代到文藝復興的自然哲學與科學的演變,討論時間橫跨兩千年,主題聚焦在西方自然哲學家對天、地與物質的各種理論與觀念的發(fā)展上,讓讀者理解科學的源流與變動的樣貌,為對科學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扇理解西方科學的歷史本質的窗口。
本書使用回溯式的想象(retroduc-tive imagining)這一思考方式進行文本中重建過去科學問題的方法。作者提出問題架構,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先賢身側,撥清迷霧、修正視角,從整體性看待自然哲學家的理論,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審視科學發(fā)展的觀點。不僅有歷史考察與凝縮,更有說理與質證。
歷任知名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多個科學哲學、科技與社會等學術組織的理事會理事長、常務理事、主席等。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自然哲學與科技史、科學與社會。
自 序 001
【問】 對史前人類,大自然是什么?
人類文明的起源
原始生活:石器與史前人類的日常生活 011
狩獵與農耕 015
史前信念系統(tǒng)的儲藏與傳播 020
古蘇美爾人與古埃及人的文明 036
工具、技術、藝術、自然知識與科學 039
【第二問】 自然哲學與科學是什么?
本書的取向
自然哲學:一個詞源與知識分類的考察 052
科學是什么?定義的嘗試 061
本書各章內容 070
目 錄
【第三問】 如何寫自然哲學與科學史?
科學編史方法學的問題
如何寫科學史?
內在史和外在史的二分法與其不滿 076
科學編史的多元實作 082
知識變遷的理論化歷史:
問題發(fā)展框架作為編史學的理論架構 088
【第四問】 天體規(guī)律是怎么產(chǎn)生的?
科學的萌芽
秩序:數(shù)、形狀與規(guī)律 101
太陽運動規(guī)律的建立 104
星體位置的指認 109
行星的位置與太陽周年運動的軌道 113
占星學與黃道十二星座 118
抽象坐標系統(tǒng)的建立和宇宙的結構 124
科學的心理與文化的起源 129
【第五問】 世界根源和宇宙結構長什么樣?
希臘早期的自然哲學和宇宙論
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 137
存有與變動的問題 142
數(shù)的存有論和宇宙的模型 148
柏拉圖的自然哲學 153
【第六問】 萬物都有其目的?
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體系
萬物由什么組成?萬物的形式與質料 168
某物是什么?物的本性(質)與實體 172
某物有什么?物的范疇與存有 175
存有與變動 180
一般變動理論 184
宇宙與自然現(xiàn)象 190
【第七問】 如何用幾何說明天象?
希臘數(shù)學天文學與宇宙論的發(fā)展
幾何學 203
天文學的研究工具 208
幾何天文學和宇宙論 211
托勒密的天文學和宇宙論 223
【第八問】 如何調和理性與信仰?
中世紀的科學
中世紀的科學觀 241
中世紀的學術與科學概覽 244
自然哲學:亞里士多德主義的興起 255
中世紀運動理論的發(fā)展與演變 267
【第九問】 征象能揭露自然嗎?
文藝復興的征象主義與化合哲學
文藝復興科學的形象爭議 285
煉金術 291
征象主義 299
帕拉塞斯的征象主義與化合哲學 304
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科學思想發(fā)展 312
【第十問】 宇宙的中心在哪里?
文藝復興的新宇宙論與新天文學
尼古拉的思辨宇宙論:不受限定的宇宙 322
為什么哥白尼會提出日心說? 329
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 336
布魯諾的無限宇宙 352
跋:未盡的旅程 358
注 釋 361
參考文獻 383
圖片來源說明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