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生人:選擇抑或為哲學選擇》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自我認知途徑,那就是:使讀者進入“60后”真實的生命體驗——看他們的自身回顧與哲學緣起,聽他們講述學術之路、治學之道,審視與思考他們所經歷與體驗的思想、學術和時代,及其錯綜復雜的關系和相互影響,并且反芻當代青年的人生選擇及未來目標。讀著他們這一代人的哲學和歷史、生命與時代的風云際會,或許,“80后”、“90后”會羨慕他們的執(zhí)著與堅持、信仰和思想,以及他們精神的充實和人格的純粹。這些羨慕更多地引出自我的追問:二三十年過去,要讓我們去寫同樣一本關于人生的書,我們將如何命名?它亦使得在當下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和復雜之時,對自身選擇同樣迷茫和糾結的“80后”、“90后”感同身受——舊的價值體系已經崩解,新的價值觀念尚未健全。在坐標系殘缺而混亂的時刻,該如何選擇哲學觀念,如何選擇人生道路,如何選擇未來方向。
張立波,先后供職于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編輯部、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哲學家》副主編。出版《后現(xiàn)代境遇中的馬克思》、《閱讀、書寫和歷史意識——對馬克思的多重表述》等專著,主編“后現(xiàn)代歷史哲學譯叢”。入選“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正在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話語分析與譜系覓蹤”議題的研究。
緣起
問題
馬天俊
學術之路
治學方法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理解
代際定位
學術、思想和時代
學術理想與目標
哲學創(chuàng)新之路
個人作品
王雨辰
學術之路
治學方法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理解
代際定位
學術、思想和時代
學術理想與目標
哲學創(chuàng)新之路
個人作品
王峰明
學術之路
治學方法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理解
代際定位
學術、思想和時代
……
文兵
仰海峰
劉懷玉
劉森林
李文閩
楊生平
吳向東
張文喜
陳忠
陳立新
袁吉富
袁祖社
聶錦芳
賈英健
徐長福
唐正東
崔偉奇
韓立新
魯克儉
王金林(外一篇)
后記